1974年秋,在济南军区的曾思玉听说军区要放露天电影,片尾会有毛主席接见外宾的画面。 曾思玉多日不见毛主席,本就十分想念他,因此他二话不说便兴冲冲的前往广场,与战士们一起观看电影。 好不容易等到片尾,曾思玉翘首以盼,终于等到毛主席登场。 ![]() 不料画面呈现的却是一位满鬓霜白、身形佝偻的老人。 这让曾思玉目瞪口呆,他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指着画面的老人匆忙问到: “他是谁?” “那是毛主席!” 曾思玉双眼不可置信的盯着画面的毛主席,心里“咯噔”一声,嘴里不断的念叨着: “坏了,这下坏了!” 一旁的警卫员面面相觑,不知道曾思玉为什么如此紧张,而他和毛主席又是什么关系? 他与毛主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 支持曾思玉的老铁们可以在评论打上“支持”,向革命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与君初相识曾思玉1911年出生于江西信丰,在鱼米之乡的曾思玉,却亲眼目睹过农民因政府和地主苛捐杂税压迫,而生活窘迫的模样。 那时候曾思玉便奇怪,为什么年年丰收,农民却年年吃不饱呢? 直至后来读书开智,了解了革命思潮和新三民主义之后,曾思玉才彻底认清想要帮助农民解决生存问题。 必须要推翻压迫他们的统治阶级。 故而1928年曾思玉,便参加了信丰的农民起义,此时国民党反动派针对起义军,实行了残酷镇压的手段。 ![]() 曾思玉非但没有退怯,更是一往无前的参加了游击队,随后加入了工农红军。 在这里曾思玉看到因为有着毛主席的领导,农民真正过上了当家作主的生活,这让曾思玉又惊又喜,并非常钦佩这位革命家。 虽然众人口耳相传毛主席多么厉害,但曾思玉很难亲眼窥见伟人的真实风采。 因此他只能日夜苦读毛主席的思想理论,心里憧憬着若是有一日能见到毛主席,他会派给自己什么任务呢? 但因为“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 曾思玉也在队伍当中,一日在长征路途中,他被派去执行一个特别的任务。 ![]() 原来是毛主席受伤了,需要抬担架的人员,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挑选担架人员的这个任务便交给了曾思玉。 曾思玉接到任务后非常兴奋,他尽心尽力完成这个任务后,心情轻松自在的指挥着队伍渡江赶路。 这时,忽然有人喊他的名字,曾思玉回头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担架上,正冲着他笑。 曾思玉困惑不解的走向前,中年男子温和的对曾思玉说道: “您就是曾主任吧!” 曾思玉皱起眉,打量着这位中年男子,只见他面目柔和,下巴上还有一颗痣。 ![]() 他心中隐隐有了预感,刚想询问这位老兄是谁,一旁的担架人员眼疾手快的回答道: “这位就是毛主席啊!” 曾思玉这才恍然大悟,随即他紧张的搓着手,一时不能言语,没想到自己与毛主席初次见面竟然是在江边的河滩上。 此时的曾思玉不知道,要如何向毛主席表明对他的孺慕之情。 毛主席见曾思玉如此紧张,于是爽朗一笑: “你这位信丰老表很精干啊,我两次前往信丰,觉得那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果不其然,出了一个曾思玉。” 这让曾思玉更是受宠若惊,温暖的太阳洒在二人身上,他见毛主席沐浴在夕阳下,和他侃侃而谈。这一幕像一幅画卷,定格在曾思玉的记忆里。 ![]() 此后,曾思玉会经常回想起那位让他如沐春风的革命家,想着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跟随毛主席身边学习。 随后在艰难的长征路途中,曾思玉表现的更是勇猛无畏。 曾思玉出色的成绩逐渐让他崭露头角。终有一日,他接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秘密任务。 那是一个深夜,曾思玉正收拾被褥准备入睡,师长陈光与政委肖华把他叫了过去。 睡眼惺忪的曾思玉懵懵懂懂的,跟随领导人来到一处不起眼的小会议室,整个人立刻精神了。 在这里他不仅看到了一脸严肃的周总理,更有他心心念念的毛主席! 此时毛主席手中夹着烟正吞云吐雾,见到曾思玉即刻大步迎上来说道: “曾主任,现在有一个十万火急的任务需要你去办,这件事只有你能办得成。” ![]() 曾思玉即刻挺起胸膛严阵以待,只见一旁的肖华将手中的一封信递给他: “把这封信带到毛尔盖的岔路口,等红四的徐向前,将这封信交给他。” 曾思玉双手接过这封轻飘飘的信,正不可思议时,毛主席郑重的嘱咐道: “曾主任,我知道你办事可靠,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封信对我们红军真的很重要,生死攸关之际,一定要送到啊。” 面对毛主席这般郑重其事的嘱咐,曾思玉即刻挺起胸膛向他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曾思玉冒着细雨,顶着晨雾,带着一队人马,快马加鞭的向着岔路口赶去。 曾思玉虽然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但是他知道毛主席对这封信重视的态度。 而今道路艰险,细雨逐渐有滂沱之势,就要迷蒙住双眼,曾思玉依然咬牙坚持。 他绝对不能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 直到来到岔路口后,曾思玉望着空无一人的岔路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等歇息,曾思玉便立刻令人布置警戒线,并派观察兵时刻注意前方。 他不知道徐向前是否如领导人所预料一样会经过岔路口,雨声加大,亦如曾思玉忐忑不安的内心,他是否能完成毛主席的任务? 他和毛主席后来又发生了哪些事? 得君行道眼见雨势越来越大,曾思玉干脆趴在地上听着动静。 终于,前方传来一阵马蹄的声音,曾思玉激动的跳了起来。 他们来了! 观察兵也即刻亮出了旗语,于是曾思玉怀揣着信件,来不及向其他人下达指令,而是自己直接跳到岔路口,拦住探路的骑兵。 骑兵们慌忙勒住缰绳,马蹄扬起,才险险的避过曾思玉,随后骑兵怒道: “你是何人!” “我,我是红军曾思玉,我找徐向前,我有紧急的信件交给他!是毛主席叫我交给他的!” 一听是毛主席,几个骑兵立刻调转马头,马不停蹄的将消息传给他们的指导员。 ![]() 徐向前 随后,曾思玉便跟着骑兵找到了等待许久的徐向前,将怀里保存完好的信件交给了他。 徐向前快速浏览完信中的内容后,义愤填膺的说道:“太胡闹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见徐向前似是改变了决定,曾思玉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那您有回信吗?” 徐向前摇摇头说道:“不能有回信,否则就会暴露。我写个收条签上名字,记住,务必要亲手将收条交给毛主席。” 曾思玉郑重其事的收好徐向前的回令,快马加鞭的回到毛主席身边,不顾被雨水淋湿的全身,便即刻将徐向前的手信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大为感动。 ![]() 徐向前 同时,他也注意到曾思玉匆忙憔悴的模样,忍不住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曾主任,你拯救了红军,谢谢你。” 这让曾思玉十分惶恐,毛主席这才告诉他,原来让曾思玉送给徐向前的信,是要徐向前不要南下。 原来张国焘拥有红军主力,但他公然违背中央,想要集中红军南下,并且要搞党内斗争运动,如果徐向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张国焘,红军就彻底完了。 此时的曾思玉才明白那封信的意义,他同样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 也正是因为此事,曾思玉受到了毛主席的信任和青睐。在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思玉的行动都受到了毛主席的密切关注。 ![]() 张国焘 尤其是在解放石家庄的时候,作为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在清风店战役之后,曾思玉率先缴获了石家庄城防部署图,并交给了聂荣臻。 聂荣臻将这消息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欣慰的感慨道: “不愧是个'小老虎’啊,相信咱们华北雄师,一定能攻克石家庄!” 原来当时的石家庄被国民党设立了三岛封锁线,作为守护北京的一道重要阀门。 他们甚至挑衅解放军,石家庄不仅有石门守着,他们共产党也没有飞机大炮,现在的石家庄易守难攻,抵御三年不成问题。 ![]() 聂荣臻 听到国民党这番言论,曾思玉只觉得可笑至极。如今是现代战场,而国民党还用封建时期的兵法,简直是刻舟求剑! 而且解放军手中还有石家庄城防部署图,因此曾思玉对带领的解放军极有信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曾思玉决定给国民党送一份大礼。 11月6日,曾思玉带领第四纵队奇袭石家庄。 望着国民党固守的城门,曾思玉想到毛主席的教诲,既然他带领着四纵,便不会与国民党一样墨守成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解放石家庄。 于是曾思玉灵活作战,即刻命人向石家庄的发电厂突袭。 切断了国民党的电源,让国民党军队像无头苍蝇乱转,敌人们惊慌失措的发出信号弹,不曾想正中曾思玉下怀。 ![]() 确定了敌军方位之后,他又注意到石家庄东北面的云盘山,那里可以作为制高点。 于是派遣三十团前往云盘山,将石家庄的国民党军队包围起来,斩断了他们的逃跑路线。 就这样在经历了两日的激烈战斗之后,埋伏在云盘山的三十团犹如神兵天降,直接攻破石家庄,进入石家庄的城内,打开了城门,率领着大部队与国民党的残军败将们展开巷战。 不出半天,便攻入敌军的指挥部,俘虏了国民党的师长刘英。 曾思玉还亲自审问刘英,刘英本以为小命难保,没想到曾思玉却以礼相待,这让刘英佩服的同时,也心甘情愿的接受投降。 ![]() 这番举动传到毛主席的耳中,他不禁抚掌大笑,称道曾思玉是当之无愧的“小老虎”: “我们就需要曾思玉及石家庄军民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后他一定会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武汉之谊解放战争结束后,曾思玉可不想就此休息。 随后便干劲十足的投入到修建铁路和抗美援朝中,而毛主席心里同样十分牵挂这位“小老虎”,他知道假以时日,曾思玉一定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果然在1967年7月份,武汉时局不稳,中央领导人正头疼要派谁前去主持大局时,毛主席却指了指照片上的曾思玉说道: “他,可以。” 而此时正值凌晨,还在沈阳工作的曾思玉接到了中央的电话: “曾思玉同志,请即刻前往北京,你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去武汉军区工作。” ![]() 这一番场景恰如当年在长征之时,曾思玉临危受命。 他即刻从位置上站起身,严肃的回答道:“我接受中央任何指示!” 要知道但凡在一个军区工作久了,难免会有感情和诸多不舍,但曾思玉时刻谨记毛主席的“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至理名言。 并且曾思玉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毛主席不希望山头主义做大,更不希望曾经的人民将领们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因此才做此决定。 正因为了解,曾思玉便毅然决然的前往武汉。 而令曾思玉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来武汉,毛主席便后脚跟着他来到了武汉专门探望他。 ![]() 这让曾思玉既欣喜又兴奋,这么多年未见毛主席,他还是如此精神矍铄,想到当年在江边初见毛主席的场景,恍然已是数载,这让曾思玉感慨万千。 同样万分感慨的还有毛主席,他亲切的询问曾思玉来到武汉是否习惯。 曾思玉认认真真的回答道:“我谨记毛主席的教诲,请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果不其然,在曾思玉的主持下,武汉迅速稳定了局面。而毛主席也时常前往武汉东湖散心,每每这时,曾思玉都会前往东湖探望毛主席。 二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曾思玉发现武汉有丰富的资源,想去开采,毛主席给予了支持;曾思玉想到武汉未来的发展战略,毛主席也对他信任有加。 ![]() 见毛主席这般信任自己,曾思玉更想让老人家在武汉过的舒适一点。但听说最近毛主席的屋顶总有野猫来回淘气,吵的毛主席睡不着觉。 曾思玉袖子一挽,想要亲自上房赶走野猫,毛主席却乐呵呵的说道: “野猫也要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强占人家的路嘛。” 曾思玉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它吵到您休息,您不生气吗?” 毛主席却摇摇头说道:“那是它的生活习惯,我们住在这里,不也是打扰到它了吗?有没有问过别人的意见呢?” 曾思玉这才恍惚明白,毛主席是叫他多发扬民主精神,关注人民的心声,这番有趣的说辞,让曾思玉铭记于心。 ![]() 但不久之后,曾思玉又要调去济南军区。 曾思玉也没有诸多抱怨,而是默默的收起简单的行囊,再次踏入济南。 要说有什么不舍,最不舍的是他前去济南后,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方便的与毛主席见面了。 好在1973年的时候,军区放露天电影,听说结尾有毛主席,曾思玉便一早前来等候。 望着电影的画面,曾思玉翘首以盼等待着毛主席的出场,直到结尾,毛主席终于出现在画面时,曾思玉却在原地傻了眼。 他站起身问道:“这是谁?” 身旁的警卫员回答道:“这是毛主席啊?” ![]() 曾思玉自然清楚这是毛主席,可是他没想到毛主席如今会如此苍老,想到分开之前最后一次见面,毛主席还是那般神采奕奕。 而今筋疲力尽的毛主席,却是日暮西山,这样的对比让曾思玉心疼不已,同时嘴里还不断的念叨着: “坏了,这下坏了!” 曾思玉清楚毛主席作为人民的领袖,是全国人民内心的精神支柱。 虽然生老病死是辩证法的伟大胜利,但对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来说,他的离去都会带来极大的创伤。想到这里曾思玉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结果不出曾思玉所料,1976年毛主席难抵岁月,终究与世长辞。 ![]() 举国陷入悲痛之中。曾思玉更是痛哭流涕,匆匆前往北京,想要最后探望一眼这位曾经如此信任他的革命家。 当年江边的初见犹如昨日,而今却是生死相隔,想到这里曾思玉便忍不住掩面痛哭。 但他明白毛主席的苦心,也不能辜负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随后曾思玉便以身作则,继续发扬毛主席的思想和精神。 让每一代年轻人都能够秉持着先辈们的信念,在当下、在未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
|
来自: 小飞侠cawdbof0 >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