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轶事|在沈阳工作过的军队高官③:曾思玉

 sgpwg 2023-04-3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福将”曾思玉,毛泽东的爱将,

历经50多次险境,却大难不死

1、加入革命

      曾思玉,原名曾世裕,1911年出生于江西信丰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

图片

曾思玉将军

      1928年,南方各省因不堪压迫,陆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曾思玉也在这一年参加了信丰农民暴动。1930年4月,红军攻克了信丰县城,并宣布成立信丰县苏维埃政府。曾思玉听闻这个消息后,意识到自己参加革命的机会终于来临,便立刻加入了县里的赤卫军,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4年,曾思玉任红二师司令部通讯主任,随红军一同参加长征。长征途中,师长陈光交给了曾思玉一项特别的任务,那就是为毛主席挑选担架人员,接到任务后的曾思玉精心挑选了6个信得过又能干的队员,送至毛主席身边。

图片

毛主席与曾思玉

      后来有一次,中央纵队停队整修,红二师先行,毛主席正坐在担架上看书,听到旁边一声“曾主任”,原来是曾思玉所在的红二师赶上他们了。曾思玉赶紧停住脚步,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随即与他攀谈起来。他们聊到曾思玉的家乡,聊到信丰、聊到桃河,这些都使曾思玉倍感亲切,最后毛主席还鼓励他,“要想革命就不能怕死,要吃苦耐劳,克服困难”。这是曾思玉与毛主席的第一次面对面交谈,这次谈话使曾思玉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革命的心。


2、长征途中立奇功

      在整个长征途中,曾思玉屡立奇功。

      1934年12月,红军兵分三路,向目的地乌江前进,并抢占了乌江南岸的江界河渡口,在岸边驻扎商讨渡江方案。此时,由薛岳带领的足足有两个纵队的敌军也离乌江不远了。1月2号,刘伯承参谋长来到江边,指示要红军尽快渡江,不然等敌军追上来,便是腹背受敌、背水一战,到时情况将更加危急。

图片

长征油画

      可乌江纵贯贵州,向来以水流湍急著称,两岸又都是峭壁,渡江桥梁早已被敌军炸毁,想要渡江谈何容易。于是红军便一面运送架桥材料以掩人耳目,一面组织战士悄悄赶制竹排用以渡江。

     曾思玉曾经住在桃江附近,有扎竹排的经验,于是师长陈光便把扎竹排的任务交给曾思玉指挥。曾思玉一刻也不敢耽搁,组织两个工兵连连夜赶制竹排。

图片

      曾思玉不顾头顶的枪林弹雨,他知道此时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扎竹排,不然没有渡江工具,哪怕随时不知会从哪飞出一颗子弹将他们打死。只要不死,手上的活就不能停,在曾思玉的带领下,红军迅速制作成了六十多艘竹排。

       强渡乌江战役正式打响之后,红军乘着连夜做好的竹排,拼命冲向北岸,后毛振华等人前来接应,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很快便登上了北岸。

      红军成功渡江之后,便向着遵义进军,中国的革命也在这时引来了转机。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当时中央通过了会师后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但是张国焘却以四方面军作为威胁,反对当时其他领导人的劝阻,执意南下。

图片

叶剑英元帅

       1935年9月,张国焘秘密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了一份电报,大意是命令陈昌浩迅速带领军队南下。当时陈昌浩正在主持会议,译电员就把电报递给了叶剑英。

       叶剑英不小心看到内容之后大吃一惊,忙借着上厕所的名义把消息悄悄传达给了毛主席。

       为了避免红军打红军的情况出现,主席和张闻天等人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并做出了立即率一、三军团单独北上的决定。但此时担任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对此事却是一无所知,为避免红军内部起冲突,必须派人前往送信说明情况。

      这个任务陈光交到了当时任通讯部主任的曾思玉手上,命他快马加鞭,赶在徐帅之前到达他必经的岔路口等他,并且一定要亲手把信送到徐帅手中。

图片

       在曾思玉临行前,毛主席见到他,还幽默地说:“这不是给我选派担架员的曾主任嘛?主任亲自出马,一个顶俩。”

       主席虽在开玩笑,曾思玉却不敢怠慢,他马上带着信和六团一营的人迎着风雨上路了。最终赶在徐帅前拦下了他,并把信交到了他手上,圆满完成任务。

       徐向前看到信后十分赞同主席的做法,避免了一场手足之间的干戈相向。

       回忆起在长征途中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战斗,最令曾思玉难忘的便是腊子口战役,那是一场比强渡乌江更艰险,更困难的战役,稍有不慎就会使红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然而这也是红军长征进入陕北境内最具有关键性的一战。

图片

腊子口战役

       1935年9月16日,前卫部队红4团抵达北上必经之路天险腊子口,这里地势险峻,两侧悬崖峭壁之间只有咫尺的距离,整个地形就像是被人用一把巨斧从天而下劈开似的,汹涌激荡的腊子河从峭壁下奔涌而过,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腊子口,那便是河面上那条摇摇欲坠的木桥。

      然而最令人头疼的,是敌军扼守在这里的三个团,他们想要就此消灭红军,阻止红军北上。面对这样险恶的环境和敌军的严防死守,想要拿下腊子口仿佛是一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天夜里,红四团组织火力正面强攻,未能成功。陈光又命曾思玉在河的下游指挥,试图用骡子把红军运送过河,奈何河流水太过湍急,水底长满水草,这个方法也失败了。

       于是只能改变作战方式,在经过一系列商讨之后,决定通过加强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迂回包剿的相结合战术,正面侧面相互配合着前进。

       曾思玉负责指挥工兵连,连夜砍树建造独木桥,很快,他们就架起了可以过人的简易独木桥。就快要天亮时,迂回到敌后进攻的突击队们发来信号,可以开始总攻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红军终于突破了这块敌人坚守的险境,攻破了天险腊子口,打通了进入甘肃的路,也粉碎了敌人在次剿灭红军计划。

图片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腊子口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突破腊子口之后,中央红军进入了甘肃岷县。

      9月18日,曾思玉奉命带领侦察连先进入哈达铺侦查敌情,好为大部队开路。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一行人穿上了国民党的军服,化装成国民党中校的模样准备进驻哈达铺。

      这时恰好鲁大昌部下的一个少校副官带领着一支骡马队伍也刚刚进驻了哈达铺,这支运输队伍里有一些弹药、白面和衣服。他们看到化妆成国民党中校的曾思玉一行人,赶紧上来恭恭敬敬地问好。

图片

     侦察连连长梁兴初说想到骡马大队驻地去看一看,副官不敢怠慢,便把他们带到了驻地,看着满院的物资和骡马,梁兴初他们不动声色地对少校说:“你们的物资我们要全部收缴,不打欠条。”少校听后正茫然无措,梁兴初接着说:“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一律给予优待。”这名少校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缴枪投降了。

      在整理这些物资的过程中,曾思玉看到了一沓报纸,作为通讯部主任的曾思玉深知报纸对于消息被国民党阻塞的红军来说有多重要,于是便将报纸带回去送到了主席的手中。

      正是这份报纸坚定了主席前往陕北的决心,报纸上说陕北有苏维埃根据地,那里有程子华、徐海东领导的红军和陕北苏区根据地,再走一段时间,就能与他们会合了。

3、抗战时期创传奇

      抗日战争时期,曾思玉担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鲁西抗战。鲁西地区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战争传说。然而在抗战时期,曾思玉带领军队横扫日军的故事则更为当地老百姓所称道。

      1942年9月,日寇集中兵力,对鲁西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实行合围大扫荡。9月27日,曾思玉等人在甘草崮堆被日军包围,此时的曾思玉只带领了不到三百人的兵力。

图片

      在这紧急的情况下,曾思玉迅速做出判断,并做出了指挥,他下令集中兵力,决定采用宽正面猛打猛冲的方法进行突围。

      几百枚手榴弹和枪声一同响起,打得敌军措手不及,等到敌军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的包围圈已经被曾思玉硬生生撕开了一个裂口,成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把百姓和机关人员带入了安全地带。

图片

      1942年11月,当时盘踞在东北的伪军,趁红军的主力在外线抵挡日寇的时候,进攻红军根据地,这对抗日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打破伪军的进攻,杨得志司令员打算采用“掏心”战术,一举端掉伪军设在八公桥的总部。

      杨得志把这个“掏心”的任务,交给了曾思玉。毕竟是总部,八公桥外戒备森严,又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曾思玉摸清敌军的部署之后,决定采用偷袭的方法拿下八公桥。

      当天晚上,曾思玉带人从小路、山路偷偷摸摸潜进敌人总部,干掉守卫人员,突然从四面八方开始进攻。就这样敌人的总部就被曾思玉给端了。

图片

奇袭八公桥战役

      奇袭八公桥战役是近代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偷袭成功的战役,这场战役也保障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4、九死一生,毫发无损

      曾思玉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之上,50多次历经险境,却大难不死,老将军晚年回忆起来还说:“我的命大福大造化大,敌人的臭子弹我一颗也没挨过。”

      一日,曾思玉正在朱德指挥所打电话,不料这时敌军来袭,一枪正中曾思玉怀里的电话,电话壮烈牺牲,而他却毫发无伤。虽然被吓了一跳,但他马上反应过来,让大家赶紧离开指挥部,这里太危险了。谁知又从天而降一颗手榴弹,就落在曾思玉的脚边。曾思玉屏住了呼吸,就在他以为要在这里牺牲了时,却发现手榴弹迟迟没有爆炸,去检查了一番才发现,这是一颗哑弹。

      又一日,曾思玉率领连队在江西红石寨往后撤,经过某个小山的时候,上面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左右两边皆是悬崖峭壁。曾思玉在行进过程中,不小心一脚踩空,危急之中他一把扯住旁边的芦苇草,就这样僵持在悬崖边,直到部下把他从悬崖上救起来。芦苇草不是什么高大的植物,也很柔软,但是这些芦苇在曾思玉将军命悬一线的时候居然没有断,这想必是上天的保佑吧。

      类似这样种种危急的时刻数不胜数,但曾思玉都运气好地躲过了,在经历过内战、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之后,老将军身体依然十分硬朗。

图片

      晚年又与疾病抗争,后又在练习书法中体悟养生之道,使得老将军能长命百岁。在那样的年代,在沙场之中,曾思玉老将军是十分幸运的,他经历了中国的艰苦岁月,也看到了中国的美好未来。

     2012年12月31日,曾思玉将军于辽宁省大连市逝世,享年102岁。

图片

咱当兵的人



图片

图片

曾氏宗亲总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