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3-11 发布于山东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中华民族念加接近于实现伟大复兴,这要求我们必须自觉保持文化的主体性,避免沦为西方文化的一个“他者”。中国的“被现代化”这一历史际遇,决定了中国文化存在着被消融的危险, 也就是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迷失。诚如钱穆所说:“舍吾中华民族自身之意识,则一切无可言者。”文化 自觉既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也是文化自信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一个民族在文化  上获得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民族借助“他者”文化这一中介对本位文化的反思性把握  这种把握可区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文化自平,后者则表现为文化自信。可以说,文化自信不 过是文化自觉的积极的和背定的形式罢了。而唯有文化自信,才能谈得上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钱 穆说得好:“唯有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然后可以复兴中国之民族。”完成这一使命,既需要文化自信作为必要准备,也为文化自信提供最根本的历史前提。
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相遇,中华民族获得了文化自觉的历史机缘,找到了一面折射自我形象的镜子。因为只有借助于一个外在的“他者”作为镜面来折射本位文化的自我形象,文化自 觉才是可能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艰 苦卓绝的奋斗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在交化上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变革的发展史。
应该说,摆脱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乃是我们民族一个多世纪以来所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历 史任务。当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时,中国文化所遭遇到的强烈挫折感,使我们的文 化自信遭受打击并影响深远。如今,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我们的自觉诉求时,文化自信就具有 了格外特殊的重要性。在历史逐步展现过程中,文化自信必然获得日益深这而丰富的内涵,获得愈加 扎实的历史根基。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实际发展,既没有“全盘西化”,也没有全盘保存国料;既不是 “中体西用”,也不是什么“西体中用”,而是走了一条辨证扬弃的路子。这一极其深刻的文化变苹,改 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 信的历史内涵之所在,
(摘编自商志晓《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启示》)
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社会学对中国来说只是“舶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 中国本土没有社会学。现在我们说战国末期荀子创立的群学就是中国古典杜会学,人们可能感到很 诧异,其实,早在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初,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别同、刘师培等前某就 明确认为苟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可惜此说未能得到广泛承认。民国时期,不认可中国 有自己本土社会学的观点,在学术界已被视为定论,在当时全盘西化思湖下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社会 学一家独尊,中国不仅被认为没有社会学,就是所谓“社会思想”也被贬为农耕文明的遗存.是必须抛 弃的落后的“包袱”。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学刚刚恢复之时日本社会学家福武直所谓中国没有社会学的观点乘虚而入,影响很大,此后这一论调被当作权威之论很快占据了大学讲堂。这样一来,“中国本无社会学” 的现点,竟被视为不易之论。积习成自然,人们不仅承认中国古代只有“社会思想”没有社会学,甚至心说谈服地承认“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的'史前史’”。
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领军人物货孝通先生,在回顾总结中国社会学 获复重建二十年的经验得失,展望其在21世纪的前途和使命的时候, 一再提起荀子亦即中国社会学 的起源问题,如此掌舵定向之人的振聋发聩之言,为什么竞然和者穿寥呢?
可见,所谓“中国本无社会学”已成“铁案”,即便货孝通这样德高望重之人也难以撼动。那么.人 仞到底为什么不接受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这一论断呢?原因可能很多,归结起来看,在过 去,主要是文化自信问题一-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的文化自信几乎丧失殆 尽,觉得人家欧洲那么发达,到1838年才产生社会学这个学科,中国凭什么早在战国末期就能诞生这 个学科?在今天,随着文化自信的逐步增强,则主要是认识问题
(摘编自景天魁《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迷失,是中国现代化乃至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
B.中国文化曾在一段时期里存在着被消融的危险,这决定了中国“被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C.东西方文明相遇使中华民族找到了自我形象,并借助西方文明进行自我形象的重新塑造。 
D.中国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历史形态,才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多处引用钱穆的话,目的是论证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需要树立文化自信。 
B.材料一基于对外在“他者”思想的存在与接受,提出了关于“文化自觉”的重要论断。
C.荀子的群学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观点一直得不到接受,根本原因是国人缺乏文化自信。 
D.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然后纵向深人论述,最后又通过迫问揭示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一项是(3分)
A.打破“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的局面,中国文化应改变文化传统处于守势的状态。
B.“走西方人的路”成为渗入国人深层观念中的某种成见,必须在某种层面上破除。
C.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帜的激进反传统取向, -时间甚器尘上,这需要国人警惕。
D. 现代版的“西学东浙”迫使国人作山自己的选择,这有利于培养国人的价值观念。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4分)
5.请你结合材料二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当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时, 中国文化所遭遇到的强烈挫折感,使我们的文化自信遭受打击并影响深远”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宅里的树
张强勇
那年春天我十一二岁的样子,一位堂叔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捆树苗,小树苗连根儿正好和我的身 高差不离。看着堂叔在他家院子的房前屋后挖坑栽树,我想要是我也能栽种一棵树苗该多好啊,却终  究是不敢说出来。我讨好地跟着堂叔,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 力地踩几下土。我看到堂叔拿起一棵树苗,随手扔在一边,拿起另外一棵树苗栽了下去。我看到被扔 掉的树苗有明显的异常,树苗的根部还有一个巨大的树瘤,于是怯怯地问堂叔,这棵树苗能给我吗? 堂叔说这树苗怕是栽不活,成不了材,你要就拿去吧。
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老家很多无主的土地,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 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就将那个巨大 的树瘤切了下来,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
我并不知道椿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更不知道,那小小的空地,对于幼小的椿树苗来说,竞然是它的 “风水宝地”。它离房子太近了,只要把门打开,我们就能看到它,就能把水抛洒在它的根上、枝丫上。此外,椿树还吸收着大量的雨水。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展,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爆出了绿  茸茸的叶芽,它仲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展腰身,小 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
椿树的美在春天,鲜墩的椿芽,是踢给我们的美味。  
母亲说,桥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天气乍暖还寒,我就会抬起头,仰着脸,去寻找树枝上的椿芽,看到椿树的芽苞就在枝头上开始萌动,我的心是欢喜的。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在哪一根枝丫上,就冒出一朵一朵嫩嫩的、绛红色的桥芽来,我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会拿出早就 准备好的细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铁钩子,站在椿树下,把椿芽钩下来。后来,桥树长大了长 高了也长胖了,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爬上高大的椿树,站在树权上,一手搂住树干,一手用钩子去钩桥芽。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参加工作后,我的精树已长大成材,树干挺直、粗壮,树皮闪耀着青涩的光芒,树冠圆圆的,远远看去.好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生长得更加苗壮,似乎全身都在兹藉着无限的力量。是的,它已经长大了,它有着足够的强大。那时的我已经很少回家,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大多也是问问父母的身  体,劝他们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不要太劳累了,并没有问起过屋门前的椿树。只是有一天,父亲来信说要把屋门前我的椿树砍了,还说那些专门来乡下买树的人已经打过了好几次主意,能卖四五百元钱。我赶紧回信说家里需要钱我可以寄回去,一定要留下我的椿树。桥树的身上有我儿时的影子,有可口的菜材,能守望着整个村庄,每当想到我的椿树,我就想到了我的家。可是大山深处书信往返一趋就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
后来回老家,我很多次都在为椿树之死与父亲理论,不管父亲说出多少理由我都无法释怀)有时 母亲也站在父亲那一边,帮着父亲说话。父亲每次都耐着性子和我解释,说椿树会在某一个夜晚的暴 风雨中连根拔起轰然倒下而压琦自家和邻家的房子;说楷树每年落在瓦面上的叶子与细碎的枝丫会腐烂屋面的房梁;说夏天的时候,那满树的枝丫和树叶遮住了阳光,房子采光受到影响;还说树木越 越不值钱。父亲说的理由往往是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荒唐, 一次又一次,在和我理论的时候,父亲的 眼神越来越混浊,眼泪越来越少。
如今我再也不是爬树如猴的机灵少年,那个做主砍树的父亲也跟被砍的椿树一样回归尘土。当 长夜梦回,我的椿树还依然挺立在老宅的屋门前,那个机灵疲弱的男孩仍旧坐在高高的树权上,微风 吹拂、阳光和照。现在,我的椿树不在了,但我养成了喜食椿芽的习惯。春天里,我就会想起生长在老 宅里的那棵椿树。有时想,乡愁在哪里?或许也藏在椿芽里吧。
很多的村庄都是依附着树而生长着的,有大树有小树,有古树,也有刚刚栽种的幼苗。那一座 小小的宅子就隐没在树丛里,笼平在树荫下。儿时村庄的宅子里有许多的树,它常常伴随着一个要儿 的降生或一个老人的离世而落地生根。久而久之,树会像这个院子里生活的每个人一样,融入一个宪族的历史。
三毛在《如采有来生》 一文中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 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做,从不依靠,从不 寻找。
是的,如果有来生,做一棵树吧,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写“我”帮堂叔种树苗,“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力地踩几下土”,充满童趣,表现了“我”的好奇天真。
B.“我”与母亲用椿树芽做菜的相关内容,是文章的一个叙事背景,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文章以此将做椿芽菜的个人记忆跟特定时代连接起来。
C. 对离家工作后的境况,作者先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当父亲来信中提到要把屋门前椿树砍承时“我”感到着急,波澜突起,行文曲折有致,饶有兴味。
D. 文章结尾抒情的笔调富有诗意,传达了作者对家乡树木的深深眷恋之情,这强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人与故乡难以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悲凉之感。
7.关于文中父亲把树卖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亲坚决卖掉门前椿树的描写,表现父亲不顾儿子反对,为了生活一意孤行。 
B.作者无法接受父亲卖树的各种理由,本质的原因是格树凝聚着作者儿时记忆。 
C.椿树影响房屋采光,危害房屋安全等因素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父亲虚构。  
D.对父亲眼神和眼泪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逐渐衰老,也暗含他内心的自责。
8.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文末引入三毛的《如果有来生》有何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君姓许氏,名原,闵人也。其父素业儒,老为里校师。君自幼传父学,虽朴而颇赔于书,多所观览, 为诗与文务达其意而已。
值土入职方,有司强起赴乡选,召对吏部投明州府定海县丞始至悬人以君盛年未更事易之及观君所为始皆太畏服一县耸然 然上之人多未知君果可以有为也,时时有所责 君不为动,虽鑫辱横加,未尝一明其非罪,亦不以是伤其民。于是西北用兵未已,征需尚繁,戈甲之攻造,旌染之营置,调发无 虚日。且地濒大海,岁修治海舟,盖难以数计,而官直不时降,或已降而为吏胥所欺隐。每事第差民之 中次者一二人,以主其出纳,谓之库子,凡所费用,皆令其代输。期会迫促,至日受榜笞不恤也。以故 岁弊民产恒数十家。君恻然曰:“是岂为民父母意?”即诣府请其直,集里役之长分授之,俾售其物次 第归之库,为召集人匠造之使如法。吏皆不得有所与,仅令持笔治文书,以防稽勘耳。是以功成而民 不知扰。乡之人不惮为库者,盖自君始也。
一日,台檄下,宪府追君甚急,老幼闻者成错愕。比上道,号泣而送者殆千人,且虑乏行资,无一人不怀金以至。自府尹而下及县之僚佐,与他官之在城邑者,亦皆割俸全驰赠于道左。君悉谢遣无所 受,曰:“造次颊沛,见人之所守,纵死不易吾心矣。”抵京,上之人卒明其非罪。未几乃还。及还,远近 大夫士无不交口称贺,喜其公论之有在。后数月当得代,然以父忧去。先是,父年老不可以迎养,留其妻子使养之,居官计日用俸,辍其余以归,为具甘旨居其父。然父年益老,则念辄悲之。
(节选自《戴良集 ·许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召对/吏部授明州府定海县丞/始至县/人以君盛年/未更事易之/及观君/所为始皆大畏服/一县耸然
B.召对/吏部授明州府定海县丞/始至县/人以君盛年未更事易之/及观君所为/始皆大畏服/一县耸然
C 召对/吏部授明州府定海县/丞始至县/人以君盛年未更事易之/及观君/所为始皆大畏服/一县耸然
D. 召对/吏部授明州府定海县/丞始至县/人以君盛年/未更事易之/及观君所为/始皆大畏服/一县耸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里校,也称之为乡校,古代地方学校,也是古时乡人聚会议事与娱乐的地方。
B. 吏胥,旧时各类官府低级官吏及掌管簿书案牍办事人员,文中指原定海县令
C. 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需持丧三年,任官者应离职。
D. “辄悲之”的“悲”在本文中指哀伤,与“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悲”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许原出生在读书人家,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家里藏书很丰赡,所以他从小就读了很多书,后来还被有关部门推荐去参加乡试,并由此走向仕途。
B.定海县每年修治海船难以计数,但是官府给的薪俸常常不发放或被官吏欺瞒,于是县里把责任都推到库子身上,最后许原亲自出面解决了这件事。
C.许原曾经受到诬告被宪府逮捕,百姓纷纷前来送行;后因他深受百姓爱戴,引起社会舆论的轰动而被无罪释放,当地十大夫得知都齐声相互道贺。
D. 许原自己做官时,因为父亲年老不能带在任上尽孝道,就留下他的妻子孩子奉养父亲;他被释放后应该继续留任,但是因为父亲去世而离官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上之人多未知君果可以有为也,时时有所责。
(2)比上道,号泣而送者殆千人,且虑乏行资,无一人不怀金以至。
14.许原被宪府追捕时,为什么“老幼闻者”都感到错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建元寺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展”。
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
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股春。
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注]①建元寺:题目一作“和辊郧寒食”。建元寺,在今常州,始建于南朝齐高祖建元年间。②禁火辰:指寒食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交代了作者来到建元寺游览,“伤心”一词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B.已是暮年的作者,站在花草丛中回首往事深感物是人非,不由内心伤悲。
C.透过建元寺敞开的门,看到里面白天也空无 ·-A, 只有红药在古殿盛开。
D.全诗景中见情但又不局限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伤感中透露着豁达的襟怀。
16.有人评价李绅本诗“意境阔大,感情刚劲”,试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时光流逝从不停歇,因此苏东坡在《赤壁赋》里以“        ,        ”劝解同游者从事物易变的角度看万事万物没有一刻不在变动,不必为天地变迁与时空变幻而感伤
(2)对秦朝的灭亡原因,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是              ;而杜牧在《阿房宫赋》则认为是秦不爱六国百姓,并假设“                就可以世世代代为君。
(3)在诗人眼里,“云”没有尘俗之气,闲静平淡,成为人们超脱尘累、追求闲适自然的心性外化的介质,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始终抱定①      的信念,在半个世纪的小麦育种生涯中沥尽心血-—他 开创了小麦选种鉴定注重综合性状协调点的时代,初步解决了温暖湿润生态区小麦育种中广适高萨与抗赤霉病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②       当前,中国小麦生产虽然已经创造了历史性跨越,但仍面临着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为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的需求,程顺和面确定改良南方麦区小麦品质的目标,还培育出了高产优质弱筋小麦。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在小麦抗性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小麦育种事业,程顺和经常忙得③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对新一代小麦育种研究员的培养,程顺和经常带领他们下田地进行实地指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我的—— ”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  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C. 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D. 海尔茂,给我一支雪茄烟——要那种熙的哈瓦那。
20.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世增删同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各地都有自己引以为荣的地方芯左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艳,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科一饮中,①                    
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益中表达得淋漓尽孜;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 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佬承。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茶醇厚甜类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②                 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
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 茶马古道,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 交融。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荃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关好的未来。
21.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加点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内耗,常常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你的对手遍布世界,你却没有一个外援。结束内耗的方法,是摒弃一切纠结、比较与得不到。
B.平儿对刘姥姥说:“别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么着。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各样干菜带些来。”
C.小版画尺幅虽小,却意趣盎然,不同版种的作品也因为它们不同的原理和技法展现出智己的独 特魅力,不拘一格,耐人寻味。
D.专业人士提醒:登山时,要选择正规景区,不攀爬野山;要结伴而行,不自己进山。否则,不仅更 容易陷人险境,还会给搜救带来困难。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热词流行语记录了社会焦点和时代变迁。2022年度的流行语重现了一个个难忘瞬间:“一起 向未来”照亮了冰雪赛场上拼搏奋斗的青春面庞,“精准防控”引导着抗击疫情中无私奉献的勇毅身影,“数字经济”记录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脉动……近日“汉语盘点2022”也正式揭晓:“稳”“党的二十大”“战”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中国式现代化”“端稳中国饭碗数字经济“太空会师”“-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精准防控”俄乌冲突”等当选2022年度流行语。
请从以上热词流行语中选择两个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印象中的2022年,写一篇文章阐述 你的思考,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




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详解

1.【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提取并整合分析 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B 项,“决定了中国'被现代化’的历史选 ”主客倒置,应是中国“被现代化”的历史际遇决定了 中国文化存在着被消融的危险;C 项,“并借助西方文 明进行自我形象的重新塑造”于文无据; D 项,“只 ……才…… ”说法过于绝对。

2.【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描作者刚述 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能力。

【解题思路】“基于对外在'他者’思想的存在与接受”无 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接受外在“他者”的思想。

3.【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 能力和思维方法。

【解题思路】“迫使国人作出自己的选择”带有个人主观 性,不一定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

4. 【参考答案】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觉 包括文化自信。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积极的和背 定的形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利用知识储备和文本信息,富有 逻辑、例证恰当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用生动、简练、准确 的语言阐明事理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阐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   关系,检索材料一内容,围绕“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的关系提炼答题关键信息,如“文化自觉既是文化自信  的前提,也是文化自信本身”“文化自信不过是文化自   觉的积极的和肯定的形式罢了”“唯有文化自信,才能  谈得上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既需要文化自信作为必  要准备,也为文化自信提供最根本的历史前提”等,梳  理信息分条作答即可。

5.【参考答案】①当我们的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文化遗巡  到的强烈挫折感,即使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已有社会学, 也得不到认可;②此后,又由于“全盘西化”思湖和日本  社会学家的观点等的影响,中国没有“社会学”竟成定  论;③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国人想恢复和重建中国  社会学,可应和者很少。(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  3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有 效组织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从材料中获知的新信息,运 用辩证、系统的思维,把握事物本质,解决生活实践中 的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信息可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导致很多人在学术问题上缺乏文化自信。在社会学的   角度表现为,未能在社会学起源问题上坚持本国立场  未能及时建立中国社会学体系。解答此题,应结合材料   二具体内容,如“早在西方社会学传人中国之初……前   辈就明确认为苟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可   惜此说未能得到广泛承认”“民国时期,不认可中国有自   己本土社会学的观点,在学术界已被视为定论”“改革开   放之初……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的'史前史’”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领军人物费孝通先生……一再   提起荷子亦即中国社会学的起源问题,如此掌舵定向之   人的报聋发聩之言,为什么竞然和者寥寥呢”等关健信  息,围绕“社会学”在国人缺乏“文化自信”的情况下难以  发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即可。

6.【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 能力。

【解题思路】人与故乡难以分离却不得不分离的悲凉之感”错,根据“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如果有来生,做一棵树吧,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可知,此处主要表达作者对故乡深厚的眷恋,“悲凉之感” 曲解文意。

7. 【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 能力。

【解题思路】父亲不顾儿子反对”错,由“大山深处书 往返一趟就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 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可知,因信件往米 时间长,导致父亲没有君到儿子劝父亲留下椿树的信,并非“不顾儿子反对”。

8. 【参考答案】 内容上,以抒情的笔调表现了格树的生 机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悦。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呼应前文椿树的生长,又引出下文对用格芽做菜的描写。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 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时,一般 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画线 句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格树在春天发芽充满生机的景 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应了上文椿树的长大,也引出下文用椿芽做菜的内容。

9. 【参考答案】引用三毛的《如果有米生》的内容使文章 的内涵更为丰富。②使作者在前文中所衣达的对椿树 的情感和对树的认知得到升华和提升。③深化主题,借树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故乡的依恋与怀念。(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 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的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时,先从内容入手,由“如果有来生,要 做一棵树,站成永恒”“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可知,三毛 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 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等内容十分契 合,引其入文,可使文章内容更半富、生动。再分析情 感,文末的“做一棵树吧”“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 而骄傲”不仅和三毛《如果有来生》 一文中“要做一棵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呼应,同时呼应了全文对于 树的描写和情感寄托,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了对故乡 的依恋与怀念,

10.【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

虚词和文宫句式的能力。

【解题思路】明州府定海县承”是官职名,中间不可断开;而“始”作为叙述事件原委的句首词,其前应断开,排除C、D两项;“人以君盛年未更事易之”句意完整,断开则句意不通顺,“及观君所为”中的“所为”作“观” 的寅语,不能断开,排除 A 项。故选 B 项。

11.【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文中指原定海县令”错,文中应是泛指下级官员。故选B 项。

12.【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 能力 .

【解题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轰动而被无罪释放”错,由文中“抵京,上之人卒明其非罪。未几乃还”可知, 许原本身就无罪,并非因社会舆论。故选C 项。

13. (1)然而,上面的人大多不知道他果真可以有作为,经常责备他。(“然”“果”“责”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他被押上路,长号哭泣米送他的大约有上千人,并且都担忧他缺乏盘缠,没有一个人不是带着钱 来的。(“比”“殆”“怀”各1分,句意1分)

14. 【参考答案】①能体恤、爱护百姓;②有能力,积板处理 调配事宜;③在百姓心中是个好官。(每点1分,意思  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奋概括归纳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作答时需要分析“许原被光府追捕时”“'老幼闻者’都感到错愕”的原因。

筛选文中信息,通过百姓的行为体现守令的治理  情况,然后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许原体恤百姓, 一心为民,把定海县治理得很好,这主要体现在百  姓服劳役的意愿,如“是以功成而民不知扰。乡之 人不惮为库者”;百姓对许原的依赖感激,如“老  闻者咸错博”“号泣而送者殆千人”“无一人不怀金以至等;以及当地士大尖同僚之间对其释放后的喜悦,如“喜其公论之有在”。据此分析,梳理整合分条作答即可。

【文言译文】

君姓许,名原,是阀地人。他的父亲一向以儒学为业,年老时作为地方学校的老师。许原从小传承父亲的学业,虽然(家庭条件)朴素但是藏书丰富,看了好多书,写诗写文章一定要表达自己的心意。

当时国家刚刚统一,有关部门强行要许原赶赴乡试, (皇帝)召见并令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吏部授予他明州府定海县丞(这一官职)。(许君)刚到定海县,大家都因为他年轻没有经历多少事而轻视他,等看到 他的所作所为,才都非常敬畏佩服,全县都很震惊。然  而,上面的人大多不知道他果真可以有作为,经常责备他。他不为所动,即使道到鞭杖之类刑具毒打,也没有明确他的罪责,(他)也不因此伤害百姓。与此同时西北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征调物品(的任务)还很繁重,制造兵器,置办旌旗与染戟,调配发放工作没有一天停过。并且  (定海县)地理位置靠近大海,每年修理整治海船(的数量),真是难以计数,但是官府给的薪体常常不发放,有时发放又被官吏欺骗隐瞒。县里有事常常只派出一两个身 瘦体弱的百姓,来主持薪体的出纳发放,(大家)叫他们库子,凡是有什么费用,都让他们代为缴纳。如果遇到催墩  急迫,到了期限日如采没有交上去就算受到鞭笞拷打,官员也不体恤。因此每年都败坏沙及数十家的百姓产业。许原同情地说:“这难道是作为父母官的本意吗?”于是到  府衙去要了那笔钱,把年长的乡里投人集合起来并把  分给他们,等到卖出去东西依次归还到府库,召集匠人  照这种方法制造。官吏都不得参与,只让他们持笔参与 文书的书写,以备日后审问查验罢了。因此,事情成功了并且百姓却没有受到骚扰。百姓也不再惧怕做库子,大  概就是从他那个时期开始的。

一天,朝廷下了诘责文书,御史台追捕许原非常紧急,老人幼童都很粟惊。等到他被押上路,长号哭泣来送 他的大约有上千人,并且都担忧他峡乏盘缩,没有一个人不是带着钱来的。从府尹到县里的同像,以及在城邑的 其他官员,也都拿出自己的薪俸奔驰而来在道路边赠送 蛤他。他都谢绝并还给人家没有接受,说:“流离失所生活困顿,才能看到一个人的操守,就算是到死(我)也不会 改变我的初心。”到达京城后,上面的官员最终明白他并 没有犯罪。没过多久就让(他)回去了。等(他)回去,远 近的士大夫没有不齐声道贺的,为他一直在的公正评论而高兴。几个月后许原本应该继续担任原职,但是因为 父亲去世离官。在这之前,他的父亲年迈不能迎接尊亲,就留下他的妻子孩子去奉养父亲,(许原)做官时计算着 日子使用伴禄,拿出结余部分的都送回家里,让他们准备  美味的食物奉养他的父亲。然而父亲逐浙变老,(他)每 次想到这件事就感到悲痛。

15. 【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 术特色的能力。

【解题思路】君到里面白天也空无一人”错,“空门”这里是寺院的代称,代指建元寺。

16. 【参考答案】①意境阔大。诗歌的抒情不拘泥个人情 怀,而着意表现盛衰之感、世事变迁,意境阔大。②感 情刚劲。结尾“莫悲风月独沾巾”从悲凉凄怆之气转 为明快爽朗,体现出作者豁达情怀和豪放刚劲的情 感。(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情感之美,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解题思路】先要读懂别人评价的语句,然后从“紫荆 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可以读出诗中包含了 对盛衰变化、世事变迁的感叹。“刚劲”的情感,则是 由于结尾处,忽生出豁达的情趣,劝自己不要独自沾  巾伤怀。作者虽然感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但是在  结尾处用“莫悲风月独沾巾”慰勉勿在年老之时悲哀, 从悲凉凄怆之气,转为音调明快爽朗,体现出作者商 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诗歌鉴赏】

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六十七岁时自编其诗 集为《追肯游诗》,用各种体栽追叙平生的遗遇和游历,本 诗是其中之一。

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运用白描手法描绘游建元 寺所见的情形,景中见情,情景交融。首联交代了建元寺 的地理位页—— 临江之城常州,曾是令作者伤心难过之 地。游览建元寺时正是衷食节,“伤心地”作为文眼莫定 了全诗的情惑基调。站在青翠的绿草丛中,野花兀自繁 茂盛开,已是暮年的作者,回首往事不由内心伤悲。建元寺内,紫荆树花开得繁显艳丽,艳丽多姿的红药在古寺庙 里怒放,春意盎然。这里也曾经热闹繁华,也曾经照照攘 攘,但是现在繁华早已不在,只有这些花花草草还留有春 天的气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光阴不停歌,让人青丝变 白发;思来想去,还是珍惜眼前的美景吧,不要为这是好 的录色而流泪仿怀了。

李绅的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对称的简朴风格,诗中采用虚实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表面上通俗易懂,实则内容深远,值得读者深思。在伤怀中透露着豁达,有刚动有力的一面,又有“恬雅”的风格, 这也正是李绅断乐府诗的特点。

17. 【参考答案】(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示例:①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②行到水 穷处 坐肴云起时[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 不给分。(3)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 【参考答案】①坚韧不拔  ②不可磨灭  ③脚不点地 (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情况和在具体情境

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时,可以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 所掌握的词语的含义,根据上下文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空,根据关健词“信念”和后文“在半个世纪的小  麦育种生涯中”可推知,此处应填写体现程顺和为小  麦育种坚持不动播的成语,故可填“坚韧不拔”之意的  成语。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  摇。第②空,根据“初步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作出了……页献”可推知,此处应填写描述其贡献与影响之大的成语,故可填“不可磨灭”之意的成语。不可磨  灭:指功业、功绩、事实、印象等不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  消失。第③空,根据“因为全身心地投人小麦育种事  业,程顺和经常忙得”可推知,此处应填写交出其忙碌  状态的成语,故可填“脚不点地”之意的成语。脚不点  地:走起路来像脚尖没有着地一样。形容走得飞快。

19. 【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梳理语段内部逻辑关系,准确判 定文本情境中破折号的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材料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A. 据破折号后的关键信息“她”“嚷了半句”可知,此处话 还没说完,故可以判定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未说 完。B.表示对上文的总结,上文说“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是下文“这一切”指代的内容,“这一 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是对破折号前内容的 总结。 C.破折号前讲的是攒钱还债,破折号后面是 还债需要的时间,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以破折号  的作用是表示转换话题。 D. 破折号后面“要那种黑 的哈瓦那”是对前文“给我一支雪茄烟”的解释说明,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 项。

20. 【参考答案】当前,中国小麦生产虽然已经实现了历史 性跨越,但仍面临着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问题,为 适应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的需求,程顺和确定全 面改良南方麦区小麦品质的目标,还培育出了高产优 质弱筋小麦。(每正确修改一处给2分,三处修改都 正确给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辨识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解题思路】画线部分有三处语病: 一、搭配不当,“创 ……跨越”搭配不当,应把“创造”修改为“实现”;

二、成分残缺,缺少与“面临”搭配的宾语,应“降低成本”后面添加“的问题”;三、语序不当,“全面”是对 改良范围的限制,应将“全面确定改良”修改为“确定 全面改良”。

21. 【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借助语感和已有的语盲知识,结

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

【解题思路】文中加点处的“自己”是“各自”的意思。 A.指“自身,自我”。 B. 指关系密切、知己亲近的人。 C.指“各自”,与文中的“自己”所表达的意思一致。 D.指“一个人,独自”,区别于集体成群结队。

22. 【参考答案】①显示出豁达大度  ②向世界传递谦和 礼敬的价值观 ③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每空2分,意 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 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 表达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据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分析所要填写的内容。第①空,根据空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茶,茶文化虽有不同,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可以推知,他们在一斟一饮中相互包容共存,这种共存正印证了“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的特点,故可填“显示出豁达大度”之意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很多外国友人”“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可以推知,茶文化的力量是向世界传递这种谦和的精神,故可填“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之意的句子。第③空,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可知,此处大意是世界各国文明相互交流,且空处句式特点应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大致相仿,故可填“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之意的句子。

23. 【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内容 围绕2022年度热词展开,引导考生回顾全年大事,激 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材料要求明确,需要考生选择两个或三个关键词,这 在给考生广阔写作空间的同时,又有一定的任务要 求,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选取关链 词时,要注意关健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的组合要体现作文的立意角度,如围绕“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内容,则可具体立意为冬奥健儿自信自强,为国争光;围绕“精准防控” “端稳中国饭碗”的内容,则可具体立意为中国人敢于牺牲奉献、务实进取的精神品格;围绕“数字经济” “太空会师”“一起向未来”的内容,则可具体立意为中因人勇于登攀、政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等等。总之,不同关键词的选择能反映出考生的个人志趣,便于展现独特的写作视角。

立意提示  ①耀我国光,自信自强;②求真务实,勇毅 奋进;③敢于超越, 一起向未来;④踔厉奋进,展我中 国力量。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①我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用我的能量照亮

别人的道路。 —— 张浅潜

②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 《游夫论》

③前行,不要停下,即便你不认识路。为你指 路的,不是停止,而是前进。 ——阿多尼斯

 生活的考验静水深流,幸福的旅程是漫长的上 坡路。 —— 《坡道上的家》

⑤发明的秘诀在不断的努力。 ——牛顿 (2)事实素材

①2022年2月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 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夺得首 !和首金的消息一起登上热搜榜的,是前中国短道 速滑运动员王灌的独特激情解说!尤其是她的那句 经典语句:“我的眼睛就是尺!”王漾的解说多有感染 力呢?就是会让日后人们每每提到这个梗,脑子里都 会回响她的声音。而作为运动员的王薄是违今为止 中国获得冬奥冠军最多的运动员!她曾七次打破世 界纪录!

 当全球粮食危机的表述不断出现在联合圆的各种展望报告中时,衰陵平站出来说,不要怕,有我,你们只管好好吃饭就行!当粮食浪赀越来越严重的   时候,衰隆平站出来反对,浓资是可耻的!除了活跃于公众领城,袁隆平仍然忙球于科研工作一线,袁隆平在为阿信家的新书《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的序文里,表达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的深谋远虑。

③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 升空,并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开启了新一轮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是中国空间站建 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探索浩瀚宇省,发展航 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两弹一”精神、戟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牛精神 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尊登新的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