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 枳实枳壳)

 新用户8500jVPy 2023-03-11 发布于北京

《药性赋》选讲6(薄荷 枳实枳壳)

14、薄荷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地骨皮,地骨皮它是清虚热的代表,有退热除蒸之效。

  病人阴虚时,就像锅里水不够,蒸蒸沸腾一样,这时你身体里的阴液不能维持正常的阳性活动,就会表现为一派虚热。

  你只需要把阴分养回去,不再操劳,过度透支身体虚热就平复了。

  这就是为何很多消耗性疾病肿瘤癌症,到中晚期都会呈现虚热状态。

  因为这些病理包块,它不断地蚕食人体的精血,引起人体无端的内耗,身体阴阳失去平衡,阴虚阳亢,就不得不发热。

  针对这类疾病,我们除了表面上给他养阴退热,还要针对真正的病因进行治疗,而不是简单的滋阴降火就行。

  所以说治病的道理就在这里,治的不是病象而是病因,调的不是病名而是病机,中医不是做表面的粉饰太平,而是要做深层次的刨根问底。

  只有能够见病知源,才能够不断在医路上攀登高峰。

  所以我们也不要一看到热象就想到滋阴退热,一定要去想为什么身体会发热,见热不治热,见汗不止汗,明得此中理,方为医中杰。

  所以用地骨皮来退热,不是教你对号入座,而是要你详查病因病机。

  如果是纯粹的阴分不足,火势上亢,把它用出去,那效果湿刚刚的。

  如果有原发病肿瘤包块,那就要以治肿瘤包块原发病为主,切莫陷入见病治病的被动局面中。

  好比如下棋,只顾着吃子,那是新手干的。

  直指对方将帅老巢,那才是高手的行为。

  医者弈也,从弈棋里头,你能否领会出医道。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谋子是局部观眼前观,谋势是长远观整体观。

  你的思想观念决定你的医路。

  下面我们开始薄荷叶。

  薄荷叶是发散风热药的代表,相信大家即使没见过也听说过。

  咽喉稍微有点上火,吃几个薄荷糖会凉凉的。

  身体起了些红疹子,肺热亢盛,用点薄荷香皂一洗洗就很舒服,疹子就消退了。

  牙齿有点上火红肿热痛,用含有薄荷两面针的牙膏来刷刷牙,每天多刷几次,甚至用点薄荷叶来煎水漱口,普通的风热牙痛,居然也消下去了。

  从这些常见的现象看来,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薄荷的几大功用,一是清利头目咽喉,二是透除风热疹子。三是疏肝理气,为何呢?

  我们看逍遥散里头就用了薄荷,古人说,逍遥散以一方而解诸郁,肝郁得解,则五脏之郁得解。方子中唯柴胡、薄荷二药最妙。

  为什么说它妙呢?

  人体郁结的肝气,就像关闭了门窗的房子一样,你在里面很闷,正如很多久在办公室里的人,他佷容易郁怒肝气郁结。

  这时很简单,要么把窗户打开,要么你走出门外,投身到大自然中去,郁结一下子就疏解开来了。

  而薄荷柴胡这药,正是帮你疏解肝郁打开门户的。它们能帮你肌表汗孔打开来,使五脏六腑能够欢快地呼吸新鲜空气,所以人自然就愉悦了。

  可见中医治疗郁闷,是流通你身体的气机,大凡万物木郁则蠹,水郁则腐,人郁则病。

  你能够帮病人疏解郁闷条达情志,那很多病痛都可以减轻。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商业竞争剧烈的时代,很多人脾气都大,肝脉都郁结,容易生气焦虑。

  所以在处方用药时,抓住这个时代并特点,通常会加入一两味像薄荷、荆芥、柴胡、川芎,这样的风药以流通气机,令人气顺神安,如清风荐爽。

  我们看薄荷尝起来凉凉的,它就像炎炎夏日的时候,帮你打开窗户,迎来凉风,使你神清气爽,烦恼顿消。

  所以对于一切风热表证,你第一印象应该想到薄荷。

  薄荷就像电脑里的风扇,当电脑里面有郁热,发不出来时,就容易伤机烧坏主板CPU,电脑的寿命也会减短,运行速度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这时不是去修主板CPU,而是要去修风扇,电脑的风扇如同人体的汗孔,你风扇正常旋转,能把机箱内的郁热带出来。

  人体毛孔正常透发出汗,能够把脏腑里的郁热给带出来。

  所以说为何当今人很多容易上火呢?

  他没吃什么热气东西也反复上火,因为他们的毛孔闭塞了,说白了就是人体八万四千个风扇不好好转了。

  以前人们每天都会微微出几小时的汗,因为没有空调又要干劳力活,很多脏腑瘀毒都要通过汗酸排出体外,脏腑没有压力,郁热就反应得很快。

  而现在人脑力劳动增多了,体力活干少了,饮食更加肥厚拥堵了,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家庭都装上空调,人习惯了空调房,汗孔就闭塞了。

  人失去了最大排病气的功能——出汗,所以百病丛生,疑难杂病风起云涌。

  有经验的医家都知道诸症当先解表,说白了就是不管怎么样,先要让你体内跟大自然能够很好地进行空气沟通对流。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应。

  人一旦跟天地气机升降出入出现障碍后就会百病丛生,所以治病最急莫过于恢复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故《雷公炮制论》上说,升降出入的道理明白后,才可以为医而救人疾病。

14、薄荷2

  我们这里用薄荷、荆芥、柴胡、川芎之类的药,就是打通人体跟大自然的屏障,把堵塞的毛孔屏蔽通开。

  人是自然的产物,怎么能够跟自然隔绝堵塞开来呢?

  你不呼吸几分钟都活不了,你不好好地跟大自然接触吐纳,身体就会有很多疾病亚健康。

  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因为人体质差了,也不是因为传染病多了,更不是因为灵丹妙药少了,健康危机之所以日益严重,是因为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本来大自然设计一个夏天,就是让你出汗,把秋天冬天春天受的寒气排出体外,那就四季平安。

  而你偏偏怕出汗,见到太阳就躲,看到空调房就钻,稍微出点汗,赶紧开风扇,睡觉稍微热一点,就把窗户关闭,空调打开。

  一天到晚,人要代谢排出多少脏东西,你如果把自己排病气的出口都堵塞,这不是自找病受吗?

  所以说生病起于无知,健康源于觉悟。

  现在人之所以多病,很多一部分都是尽干些塞窗户堵下水道的傻事儿。

  一个传统的中医师他巴不得让病人汗孔尿孔肠孔非常通畅。

  而现在有很多病人,他根本不知道这三方面排浊的重要性,人体的废气废水废渣,就像工业三废一样,你不排出去,堵在工厂里,那不是臭气熏天,贻害无穷吗?

  所以有个白领,周身都长了荨麻疹,抓哪里哪里都厉害,一问他,原来一天到晚都坐在空调房里,他吃了不少解毒的药,清热泻火的药。

  舌苔都吃白了,早就没火可泄了,身上还是痒得要命,他还以为血里有毒有热。

  当然血中有毒热是瘙痒的一大原因之一,还有更大的原因就是毛孔闭塞。

  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麻各半汤主之。

  这是说当一个人长期不出汗,连小汗都不出,身上就容易发痒,这时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使汗孔通畅,那么不用止痒,其痒自消。

  就这么简单的思路,他吃了几付桂麻各半汤,瘙痒就就消掉七七八八。

  中医叫做顺其性,你只要顺着脏腑毛孔开合之性,把汗酸往外面排,不瘀在皮肤表面,不刺激神经末梢,那又何痒之有呢?

  有些人得了瘙痒,他不方面煎煮汤药,那也简单,有个消风二药组,专门治疗肌表闭塞,风气瘙痒的,就有薄荷、蝉蜕两味药,等量研成粉末,每次只需要用温酒送服一钱(3克),吃到微微出汗,肌表发热,再适当饮些热粥,小小地运动四肢,那么瘙痒就随着热汗而解了。

  可见中医治皮肤病,是很高明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皮肤瘙痒,抹点药膏就好了。你如果不懂得让皮肤开合如常,吐故纳新,那真是绞尽脑汁,用尽办法,也难耐瘙痒啊!

  你如果稍微懂点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黄帝内经》道理,即便是瘙痒你也敢用温酒,不是说痒就一定要戒酒,也不是说高血液就一定要戒酒,那要看你怎么喝,喝的量如何,适当的就温通经脉,开解肌表,反而有助于赶邪外出。

  我们再次强调中医治病,绝不是关门留寇,闭门打狗,而是开门逐贼,扫敌外出。使身体与病理产物相分离,不黏在一起,那么病痛就会慢慢减轻,最后消失了。

  小病是这样治,大病也是这样治,关键是医生用药思路是逐邪外出,病人的饮食生活起居也要跟得上。

  不然的话,医生就跟你发汗赶邪,你却坐在办公室里贪凉阴冷,吹着空调尝着雪糕,这样跟医生坐背功做拉锯战。这样锯来锯去,锯坏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啊!

  你想想看,治一个病难不难,说它难,它太容易了,说它容易它也难。

  容易是因为医患同心,辩证精准。

  难就难在医生用药是一个方向,而病人饮食生活起居又是一个方向,两个方向居然是相反的,你给他发汗逐邪,她就穿裙子吹空调闭门留汗。

  这样一个小小皮肤病,痛经也反复难缠。

  不是因为病难治,而是因为人难觉悟。

  不是因为药不灵,而是因为人不聪明。

  所以说中医要修遣方用药,医理医道,同时更要修健康教育,中医普及,一定程度上将,中医的临床跟健康的普及教育工作这两方面是一样重要,如鸟之双羽,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中医普及学堂,要大力地加强全民健康保健的科普知识,希望把《黄帝内经》里头最正统最纯粹最自然最合理的保健养生知识解说出来,推广出去,让大家在学习药性的同时,又能够明白保健养生之道。

  知道治病之理,更知道养生之法。

  这样就能够做一个有健康正知正见的人,那病痛自然就会日渐减少。

  好这节课我们讲到这里,关于薄荷还有很多未尽之意,这些都要大家共同挖掘提高。

  我们讲课很多时候只能讲到某个点,剩下的要大家去发散思维,勤求古训,博采各家用药心得,这样药学造诣就能步步高升。

  下节课我们来讲枳壳。

15、枳壳、枳实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了薄荷。

  薄荷这味药大家都很熟悉了,凡风热在表,引起的瘙痒,痤疮瘾疹,薄荷利用它辛凉之性,都可以打开人体的窗户——毛孔,使得凉风灌进来,使郁热得散,烦恼得消。

  所以口香糖或者清凉糖里头,都含有薄荷的成分。

  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脸上痤疮初起,恨不得它早点消去,你不用去挤它,告诉你一个好办法,用含有薄荷的香皂,搞来一条热毛巾,把香皂打在毛巾上,然后趁着温热敷脸,冷了再把它打热来敷,一天可以多搞几次,这样你痤疮不单会减下去,连皮肤都会变得更亮丽。

  原来利用温热的毛巾起到活血功效。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

  再利用薄荷开毛窍的效果,使痤疮郁热透出来,它就瘪下去了。

  看!一个小小的外治法,也富含中医的机理。

  当然你想要痤疮好得彻底一点,早上起来要多用手掌来搓脸,把脸部搓热。

  这种干洗脸的办法,是古代养生保健的好招。

  多搓脸,可以让五脏六腑放松,可以让血液因摩擦而生热,循环得畅通,皮肤就更细腻,气色更光华。

  所以孙思邈在养生歌诀里头提到:

  子欲不死修昆仑,劝君揩摩常在面。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一个小小的干洗脸动作,它不止是防治脸上痤瘢之法,它更可以延年益寿。

  而对于养生方面的招法于常识,我们会在以后讲《养性延命论》或《摄生消息论》等养生方面的古籍时,再给大家从头到脚详细介绍各种保健养生招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枳壳与枳实这两位药。

  说它是两味药,其实是一味药,只是采收的季节不同而已。

  干燥的幼果叫枳实,如少年猛悍,小儿性快速。

  接近成熟的果实,去掉瓢,叫做枳壳,如果中年宽缓,所以枳壳性相对较和缓。

  我们来看《药性赋》里头两个字就把枳实、枳壳的形象讲得淋漓尽致。

  下气而已!

  提到下气,这里头可有大学问,你如果懂得用下气之法来治疗疾病,那大半的疾病,你都有很好的思路启发。

  因为所有疾病你都可以看成是气机失调,一团浊阴在那里,你想要理顺就得帮助人体恢复升降,令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恢复正常升降秩序,其病自消。

  而这时你就需要懂得用下气之法,令浊阴出下窍。

  其中枳实、枳壳就是下气药的代表。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非常流行黄元御《四圣心源》,大家都很推崇他的一气周流理论,人体这一气转得圆,他就健康,转不圆,或卡轮子了就容易生病。

  有一个一家叫麻瑞亭,他从《四圣心源》里头按照一气周流理论,拿出一个方子来巧妙变化,便是下气汤。

  他用这下气汤灵活变通,治了大半辈子病,效果非常好。

  后来还特别有他这方面书籍的介绍,为什么一个下气汤法可依统治各类内科杂病呢?

  中医就是这么神奇,你如果悟透只言片语,钻进去,可能一辈子都享用不尽。

  这可不是跟大家开玩笑,宽中下气四个字,是人人都需要的。

  我们看现代社会,哪个人没脾气,哪个人胸中真正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呢?

  如果是这样的人,他就根本不需要求医问药了。

  正因为大家心胸中气量不够宽大,遇事不够和缓从容,才那么多气机瘀滞,气机上逆导致的疾病。

  所以说临床上你但凡见到胸怀不宽,脾气焦躁的,在一摸脉,中焦关郁或上越,你随手枳实、枳壳都可以上。

  病人宽中下气,放几个屁,人就舒服了。

  前两天还有一对夫妇过来看病,妻子肝郁胸闷,时而心悸,双腿沉重,头晕头痛,口苦咽干。

  我们就给她用上逍遥散配上枳实枳壳的思路,三付药过后,病人来复诊,她说几年都没有放这么多屁,吃完药后打屁像机关枪一样。

  我们问她,现在胸中还郁闷吗?

  她笑笑说,不单不郁闷了,上起楼梯来可以两步并作一步,从来没有这么轻快过。

  我们就想到,病人才吃三付药,体重也没什么变化,但明显身体轻快了,看来这无形的气机非常关键。

  若果你气机逆乱,胸中烦闷,估计你走平路也在叹气,也提不起腿。

  而相反通过逍遥散配合枳壳枳实,宽中下气,使浊阴通过排屁泻走。

  人体走起楼梯,爬起山路来,一下子腿脚变得轻便起来。

  本来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的症状,居然也一屁而解。

  这里告诉大家治病第一个诀窍,可以让病人觉得吃完药后,人比较轻松舒适的,就四个字。

  汗尿屎屁!

  这四个字里头有大学问,通过排泄浊气浊水浊渣,疾病就失去了繁衍的根据地,这正是断敌粮草,挖病老宅的绝妙方法。

  就我们学到今天《药性赋》的内容来看,

    • 如果说是汗的代表药,那是薄荷,

    • 屁的代表药就是枳实或枳壳,想要病人放屁很简单,就给他放一些宽中下气的药。

    • 而尿的代表药,就是车前子、泽泻,都能够利水通淋,使小便畅快。

    • 而屎的代表药,可以通大小肠的,我们后面会讲到,是大黄。

15、枳实、枳壳2

  现在社会,人们很多疾病跟心性是分不开的。

  大家对待名闻利养,都是争抢的心态,所以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家不知道在争夺过程中,把自己的心脉加紧,气机搞逆乱,搞上越了,搞出病来了。

  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世人们大都忘躯殉物,危若冰谷啊!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世人大都忘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把精气神全部都聚焦在名闻利养上,最后搞得精疲力尽,透支身心,气机逆乱,百病丛生,这真是危险得像临渊履冰啊!

  所以说真聪明的人,他从来都是以自己内在的精气神为宝。

  而不明智的人,却徒以外在的财报为宝。

  结果四十年前拿身体搏金钱,四十年后想拿金钱来换身体都不可能了。

  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急的时代,我们从赛马赛车快递,各种不断加急加速的行业里头,可以看出人体的气机被前所未有地调上来。

  张仲景称之为: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医圣张仲景当时看到的情况,跟我们当今时代人们追名逐利是多么地相似,应该说这是人的一种本性。

  这种为名利是务,必然会导致气机上逆,心中窄小,所以世人都需要一剂下气汤。

  我们看到一个老中医他开手就是枳壳、厚朴,这几味行气下气之药,并跟他抄了一个多月的方,发现老中医善治疗消化系统各种杂病,而且疗效显著,方圆数十公里的各村寨人们都来找他看病。

  他也是上午看,下午不看。老中医已八十多高龄,他的理论就是人体胸腹之气,通降顺畅,百病易消。人体胸腹中气,通降失常,百病加重。 

  他认为胸满用枳壳,腹满用厚朴,二药连用降胸腹气,所以不管你是心中情绪不好生下气,还是腹中饮食不节,生胀满之气,皆是枳实、厚朴同用,病人反应吃老先生的药,没有不连珠放屁的。

  病人气虚不够时,老先生还会加入黄芪、太子参,托扶托扶正气。

  我们看一个宽中下气法,老先生就可以用得炉火纯青,真是运乎之妙,存乎一心啊!

  为什么老先生独喜用枳实、枳壳呢?这里头可是有个不传之秘。

  古人认为枳实能利七冲之门,对于各类痰气痞结堵塞,有冲墙倒壁之功。

  所以古人赠枳实于破胸槌之雅号。

  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七冲之门,这可是学医的关键啊!

  七冲之门要很通畅,人体各种病理产物,才能排得光光。

  那什么叫七冲之门呢?

  冲是要道之意,这是指整条消化道从上往下七个非常重要的冲道关口。

  这七冲之门最早记载于《难经》,第四十四难说:

  七冲门何在?

  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咽喉这个地方为吸门,是呼吸的要道,胃的上口为贲门,食物由这里奔流而下,胃的下口为幽门,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容易出现在这里,大肠小肠交汇的地方是阑尾,叫阑门,最下面排泄糟粕之处是魄门,即肛门。

  大家看这七个冲门重不重要啊,人体水谷粮草都要从这里顺流而下,你如果堵塞了,那五脏六腑都难以禀水谷精气。

  你如果通畅了,营养可以从这里上奉五脏,糟粕可以通过这里下归六腑。

  这里就是人体所有营养中转变化的地方。

  我们如果要找一味药,可以同时打开这七冲之门户的话,那就非枳实莫属了。想快速打开用枳实,想缓慢打开用枳壳。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这就告诉我们它们可以让整条消化道六腑,变得宽阔开来,然后把浊阴之气打压下去。

  当大家知道这个七冲门的道理时,再去看古代的名方就不一样了。

  首先看大承气汤,张仲景为什么用枳实配厚朴,两味药把你肠管一打开,便积就由大黄、芒硝推下去。

  再看为什么枳实薤白桂枝汤里头用枳实来治疗胸痹?这就很好理解了,这里把你胸中浊阴之气降下去,再让你胸中拓宽开来,那么痹痛痰堵之感就消除了。

  大家再看,《金匮要略》的枳实芍药散,治疗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

  就由枳实、芍药各等分打粉服用。

  其中芍药缓急止痛,枳实宽中下去。

  腹中的浊音肃降下去,经脉得到柔缓,那腹痛自然就轻了。

  大家再看《兰室秘藏》的枳实消痞丸,以及《内外伤辨惑论》的枳实导滞丸,它们都能够治疗饮食积聚,心胸痞满,都以枳实为主药。

  取它能够大开消化道食物下行之路,这样腹中无积,人体诸症自熄。

  所以说,在各种消食化积通腑导滞的汤方里头,常常都少不了枳实或枳壳的影子,有它们在,你的汤方宽中下气之力就倍增。

  但是大家要知道,不是见人就用枳实枳壳,一定要病人胸腹中有积滞的,因为中医认为有病则病受,无病则人受。

  你有病痛了才用药,没病痛了反而会消耗人体正气,所以没病没有积滞就不要随便用它们,它们是专为攻邪导滞而设的。

  从枳实通利七冲之门,宽中下气,我们就可以领悟出这味药能够大开食物气机下行之通路。

  《清静经》上说,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天地因为降雨,可以令万物滋生,人体因为从头到脚肃降气机,可以让五脏六腑神清气爽,不断地升发。

  所以我们用枳实或枳壳,不单站在简单的消食化积的层面上,更要站在道的高度,降本流末的层次来去调理人体气机,那么这两味药的功用就大了。

  要知道人体气机能够顺降,那百脉都能够通调。

  五脏都能够得到安抚,这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说会读书的人,他不需要读很多书,关键的古籍要反复地读,反复地琢磨,重要的字眼要反复地参究,反复地思维。

  你可能由宽中下气,就领悟出人生至理。

  你可能由通利七冲之门,就参究到治疗时代病的大法。

  你可能由降本流末,就能直指医宗大道,得窥圣贤心传,站在道的高度上理顺人体,进而达到调治百病的效果。

  好有很多未尽之意,留于大家课后去继续挖掘,继续参究,学无止境,悟无止境,一个人他只有不断地学会自学,自己领悟,那他才算真正进入医道大门。

  我们给大家普及的一些中医知识,只是给大家做做铺垫,开开路,后面的由大家去走,相信大家在这基础上,能够得窥更多医门至理,灵兰秘典。

  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葛根。

【待续】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