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战野狐岭:五十五万人的生死之争,蒙、金两大帝国的巅峰对决

 陌名倾城 2023-03-11 发布于广东

#历史开讲#

这是两大少数民族间的生死较量,交战的双方,分别是代表十三世纪最强战斗力的蒙古铁骑,和号称“人一满万,天下无敌”的女真战士。

文章图片1

在此之前,整个东亚大陆几百年的历史上,还从未出现如此规模庞大的战争。

赵光义两次举倾国之兵的北伐、宋辽澶渊之盟前的决战、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都不曾动员过这么多的参战兵力。

而这一战,又将决定蒙、金两大帝国的兴衰存亡。

胜利者将毫无疑问的拥有整片北方草原,甚至主宰东亚大陆,而失败的代价,绝不止单纯的退出竞争,而是一蹶不振、国破家亡。

1211年八月,在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之处,当双方数十万骑兵在壁立千仞的隘口狭路相逢时,野狐岭之战,注定会创造改变历史的时刻……

世仇:唯有血债血偿!

宋、金的恩怨纠葛,起源于1127年那场导致北宋亡国的“靖康之变”,在此之前,双方并无“宿怨”,“联金灭辽”期间,甚至还维持过一段短暂的盟友关系。

而同样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互之间也从未发生过战争,但蒙古人对金国,却几乎从一开始,就怀有一种刻骨铭心且不死不休的仇恨。

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曾饱受宗主辽国的蹂躏和欺凌,最终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不堪受辱而奋起反抗,并于1115年成功建立金国。

文章图片2

然而待金国统一北方并入主中原后,却并没有吸取契丹亡国的经验教训,在不断南下侵略宋朝的同时,对待草原上已经臣服的蒙古诸部,也没有采取任何怀柔、羁弥的统治手段。

为削弱蒙古有生力量,进而实现长期控制、掠夺草原的目的,女真统治者对蒙古各部落实施了残忍的“减丁”政策,每隔三年即纵兵深入草原,所到之处,便将所有高于车轮的男丁全部杀死。

而矮于车轮的男孩子,则采用“蒿指之法”——砍掉拇指,让其成年后既不能握持刀剑,更无法拉开弓弦。

长期的压迫和戕害,并没有使蒙古人一蹶不振,刻骨的仇恨反而将他们逐渐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到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出现,终于点燃了这个民族长期压抑的怒火。

而铁木真对于金国,不只国仇更有家恨,其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女真人钉死于木驴之上,所以在其统一蒙古各部后,便在第一时间对曾经的宗主、大金帝国发起了全面反击。

但此时蒙、金的力量对比,还十分悬殊,成吉思汗虽然成功控制了整片草原,但部众只有百万人,可以参战的士兵也不过区区十五万,而金国不仅人口超过五千万,兵力更是达到恐怖的百万之众。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以报父祖世代之仇为名,在克鲁伦河上游誓师,宣告南下伐金,大蒙古国所有士兵除三千骑兵留守老家外,全部随同大汗出征。

文章图片3

在得知成吉思汗正率领十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金国边境时,金帝卫绍王完颜永济先是难以置信,继而便是无法抑制的恐惧。

多年的安逸生活,使这个女真君主早已失去了像他先祖一样的血性与刚勇,面对蒙古大军来袭,惊慌失措的他,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组织抵抗,而是低声下气地向蒙古人求和。

但很快便得到了成吉思汗强硬的回答——此次前来只为复仇,其余事情,留待两军阵前,用兵刃和鲜血交流!

求和之路被断,只能硬着头皮出兵,好在女真人对成吉思汗的崛起还是有所提防,十几年前便在其北疆筑起了长达六百里的长城,这条军事屏障也为惶恐中的金国皇帝提供了一点心理上的安慰。

随后,完颜永济命平章政事独吉思忠领兵五万北上,驻防蒙古南下必经之路上的乌沙堡。

需要指出的是,金长城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明长城不太一样,它并不是由高大的城墙连续堆砌而成,准确地说,更像掘土堆筑的壕沟,金国也更习惯称之为“界壕”。

文章图片4

而其中间仍留有很多间隔,要依靠周边的堡垒和要塞大量屯兵形成防御力,而乌沙堡便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轻易失守的防线

为了把蒙古人完全阻挡在防线以北,除了动用大量民夫,对乌沙堡段长城进行彻底加固外,独吉思忠又在西南方向,修建了一座名为“乌月营”的支援基地。

文章图片5

这里不仅能为乌沙堡提供粮食储备,还可以经由暗道向前线输送兵员、武器。

三月初,成吉思汗的大军进抵乌沙堡,随即下令左军统帅木华黎发动进攻。然而此处被金国经营十余年,城墙坚固,蒙古奇兵又不善强攻,蒙军猛攻三月,损失惨重,却难收尺寸之功。

长城之上,无兵无粮,如何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久攻不下,成吉思汗便怀疑乌沙堡附近必然有一处隐秘的支援点,但派出轻骑四下寻找,却毫无收获。

最后从俘获的当地百姓口中,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乌沙堡西南二十里处,最近总是烟尘滚滚,金国的军队也时常在周边出现。

乌月营作为补给基地,虽然地点隐蔽,但防御能力并不强,一旦位置暴露,结果可想而知,仅仅半天时间,在蒙古人的突袭之下,乌月营失守。

得知乌月营被蒙军攻破,乌沙堡守军人心惶惶,但主帅独吉思忠仍然执意坚守。

只是随后成吉思汗便对仇敌使用了非常残忍却又十分有效的进攻手段,他将乌月营俘虏的女真战士推上前线,作为肉盾一步步向乌沙堡逼近。

难题瞬间抛给了乌沙堡内的守军——张弓射箭,便是屠杀自己的手足同胞,而置之不理,又不啻坐视敌人破城。

就在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之下,女真人无比扭捏地进行着防御,此前坚固的乌沙堡,几次险象环生,加之补给基地被破,粮草、军械逐渐匮乏,独吉思忠无可奈何,最终选择退兵。

乌沙堡失守,女真人辛苦经营十几年的北方防线瞬间失去作用,而蒙古大军突破长城防线后,则快速向东南方向的抚州逼近。

文章图片6

战报传入中都(北京),金国举朝震惊,完颜永济的恐惧更是瞬间转化成难以遏制的怒火,愤怒中的皇帝,将独吉思忠火线撤职,改由参知政事完颜承裕,全权裁夺前线军事。

临阵换帅,已是兵家大忌,而且从此后的战场表现来看,新上任的完颜承裕,并不比独吉思忠高明。

独吉思忠虽然是败军之将,但他自始至终都顶在长城第一线,与蒙古人寸土必争,而完颜承裕领兵后的第一项军事计划,便是主动放弃了桓、昌、抚三州,然后率领着天子给他的几十万主力,直接退向了更南边的野狐岭。

退兵:极其失智的决定

可能是被对手此前在乌沙堡的表现所震慑,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人,完颜承裕认为在平原之上没有长城那样的防御工事,仅仅依靠几座城池,完全没有取胜的把握,反而还存在被敌人分割包围的可能。

因此,女真主帅打算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在野狐岭与成吉思汗来一次大兵团会战。

文章图片7

即使不胜,只要收缩防守,挡住对手南下的通道,待到天气转凉,蒙古人必然要返回草原过冬,金军甚至还可以集中兵力衔尾急袭,到时鹿死谁手,则犹未可知!

然而这却是一个相当不理智的决定,两军交锋,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未战而先退,势必对军心士气造成影响。

桓、昌、抚三州可以看作是长城以南的第二道纵深防御体系,也是金国北疆上经营多年的三座要塞,城墙坚固,粮草充足。

只要运用得当,无论最终的防御是否成功,都足以滞怠蒙古铁骑的突进速度,甚至给对手造成极大的损伤。

而出于后方安全的考虑,蒙古人大概率不敢越过三州而直奔金国都城,否则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威胁。

然而,因为完颜承裕的昏招,三州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略防御作用,而其所辖的几十万百姓、大量的粮食、辎重又被蒙古人轻易地尽收囊中,这其中更以桓州的失守,后果最为严重。

此处是金国著名的马场,据《元史》记载:“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

“几百万匹”的数据可能有夸大之处,但即使真实的情况只有史料记载的十分之一,这种数量的战马损失也是金国难以承受的。

蒙、金双方都是严重依赖骑兵作战的民族,战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场易手,不仅蒙古人的实力迅速得以增强,同时也造成了金军此后马源的枯竭,此消彼长之间,损失可谓大矣!

文章图片8

桓州的丧失,可以说令女真人永远失去了和蒙古兵团分庭抗礼的资本,但战事还在继续,三州沦陷之后,金国的生死成败,一切的压力,最终都来到了被完颜承裕寄予厚望的野狐岭。

决战:野狐岭上的交锋

野狐岭,燕山和阴山之间相对低矮的一段东西走向的山脉,这一带是蒙古高原南缘,也是南下进入华北平原的门户所在。

苍茫高原至此以陡坎直壁结束,形成明显落差,北看茫茫大漠,南望重山叠嶂,因其地势险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双方的兵力和所处形势来看,野狐岭的决战,金国实在没有失败的理由。

此前长城防御战,因为事发突然,仓促之间金廷只给独吉思忠准备了五万人,所以第一次阻击战,至少在在参战人数上,金国方面是处于下风的。

而轮到完颜承裕出场时,经过充分的动员,金国皇帝已经给他配备了一支四十五万人的部队,反观成吉思汗,举倾国之兵南下,也才不过十万人。

当然两军交锋并不是纸面实力的简单推演,关键是此时的完颜承裕还占据着地形上的天然优势。

山地防御的好处在于,金军可以借助地形,只要以少量兵力驻守各处隘口,就能抵御数倍于己的大军进攻,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限制蒙古骑兵发挥机动优势。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完颜承裕将兵力化整为零,以十万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野狐岭最前端的北山口以阻塞要道,其余人马则分别驻守于野狐岭各处险要关隘。

文章图片9

成吉思汗在七月底拿下三州后,迅速向南推进,于八月初便抵达了野狐岭以北,但此时蒙古军团对野狐岭的山势地形和守军部署一无所知,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金国人却再次送上了大礼。

已进驻野狐岭的完颜承裕,仍然没有放弃求和的希望,在开战之前,遣石抹明安赴蒙古大营谈判,谁知和谈的使臣,却被成吉思汗轻易策反,随后此人在呈上地形图的同时,更将金军在野狐岭上的兵力配备、整体部署和作战意图向蒙古人和盘托出。

这些关键情报,让成吉思汗瞬间掌握了战场的主动——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几十万人的部队,已被分散地布置于野狐岭狭长的山岭之上。

只要能攻破最前沿的北山口,再由此一路向南,其余关隘和驻防的士兵,将同时失去作用——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的战机,成吉思汗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北山口实行中央突破。

决定蒙金两大帝国命运的决战一触即发,成吉思汗以木华黎为先锋,率三万精锐直扑北山口金军阵地。

山路本就陡峭崎岖,骑兵无法冲锋,完颜承裕还在道路上提前布置了大量手握巨型盾牌的步兵,将山口完全封锁,而北山口的制高点獾儿嘴上,则是更多手握弓弦的射手,随时准备对下方的来犯之敌给予致命一击。

对完颜承裕而言,北山口恐怕是飞鸟难渡,只是此刻女真人要面对的,是成吉思汗麾下最勇猛的将领,号称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

文章图片10

甫至战场,木华黎并未挥师强攻,而是使用投石车,远距离攻击对手的步兵阵地,伴随着巨石的呼啸和沉闷的撞击声,位置靠前的士兵哀嚎着成片倒下,而后方的金军慑于蒙古人的野战之威,不敢冒然前冲反击,拼命向后排挤压,直到蒙古人的石块全部投掷殆尽,整个盾牌阵也已经完全混乱。

见此情形,木华黎果断下令,所有人下马步战,彻底冲垮金军下方的步兵阵营,然后登山直取獾儿嘴。

最惨烈的肉搏战开始了,蒙军的先锋部队,皆是百战精锐,携新胜之威更是悍勇无匹,而金国承平日久,士兵多年未经战阵,面对状若疯虎的蒙古人,气势上已逊色不少。

文章图片11

刀兵碰撞,箭矢满天,惨叫哀嚎不绝于耳,喷溅的鲜血和随处倒伏的尸体,将野狐岭的山谷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雪崩:灾难般的连锁反应

金军虽然节节败退,但毕竟人数占优,而蒙军在将金国步兵逼退三千步、并攻上獾儿嘴半个山头后,也终于出现了力竭神疲的情况。

关键时刻,木华黎在阵中高呼“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同时将所有后备军,包括蒙古最精锐的“怯薛军”一千人,全部投入战场。

文章图片12

怯薛军

战场形势逐渐向不利于金国人的方向发展,完颜承裕此时才意识到自己排兵布阵上所遗留的巨大隐患——兵力过于分散,相互间的联络呼应已大成问题,而山路又漫长崎岖,他也根本没有办法及时调集部队增援。

野狐岭上金军空有四十多万的部队,但实际上只是驻守北山口一处的兵力,在与蒙古人决战。

但想通这一切时,已经为时太晚,战场上突然响起雷鸣般的战鼓,在震彻云霄的喊杀声中,成吉思汗率主力发起了总攻。

金军的步兵阵营开始全面崩溃,獾儿嘴上已经飘起蒙军的大旗,而木华黎更是势如破竹,率大批死士向完颜承裕的中军大营直扑而来。

女真主帅大惊失色,带着身边能调动的残余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逃离战场。

成吉思汗的主力在攻破北山口后,又迅速涌向野狐岭其他要隘,而据守各处山岭的金军,心知不妙,都惧怕被截断后路,纷纷开始放弃阵地逃跑。

时已黄昏,野狐岭上薄暮如纱,残阳似血,群龙无首的金军完全崩溃,在夺路而逃时,人马争道、自相践踏,死伤难以计算,而侥幸逃脱者,又很快被追上来的蒙古人无情屠戮。

文章图片13

野狐岭一战,蒙军伤亡近万人,却将对手四十五万大军彻底击溃,但这仅仅只是金国厄运的开始。

完颜承裕败退的同时,沿途又收拢了几万前线的残兵溃勇,不料逃至野狐岭以南百里之外的浍河堡时,又被木华黎率领的追兵所包围。

血战三天两夜,金军全军覆没,完颜承裕仅以身免,再次逃往宣平,而蒙军则乘势南下,突破居庸关长城,于九月兵临金国中都,后因久攻不利,而寒冬将至,在对京畿地区进行大肆劫掠后,成吉思汗率兵北返。

野狐岭的惨败,不仅引发了之后一连串雪崩似的灾难,更为严重的是,金国百年聚集而成的精兵良将皆于此役丧尽,此后再也无法组织起同等规模的部队,也基本丧失了与蒙古正面抗衡的能力。

1214年,鉴于蒙军多次南下威胁中都,继位不久的金宣宗便下令迁都南京(河南开封),至此,金国完全放弃了黄河以北的广袤土地,被压缩在中原地区苦苦支撑,只能依靠“关河防线”抵御蒙古大军的入侵。

文章图片14

从这层意义来说,野狐岭是蒙金主力的第一次会战,也等同于最后一战,兵败野狐岭,东亚大陆曾经最强盛的女真王朝、国祚绵延百年的大金帝国,丧钟已缓缓响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