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毋忘在莒”齐桓公

 关东老圃 2023-03-11 发布于吉林

日照档案 日照档案 2022-11-01 09:48 发表于山东

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勾践霸心生于会稽,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
                                               ——《荀子》
  春秋战国时期,总有一些公子公孙,因为各种原因在本国住不下去了,不得不出外避难。投奔莒国最有名的,当数后来成为春秋霸首的齐桓公小白了。
  来到莒国时,齐桓公还只是公子小白。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一代孙,是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他姓姜,但不能叫他姜小白,春秋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姜小白大约可以翻译成姜姑娘小白。
  小白离别祖国流亡莒国这一年,大概是齐襄公二到四年,他大约十八到二十岁。随同而来的有他的师傅,以“管鲍之交”闻名后世的鲍叔牙。奔莒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对哥哥襄公施政不放心,预感到国内要乱,所以提前出国避难。但《管子》里还记了另一种说法:“襄公逐小白”。和哥哥关系没处好,被赶出来了。
  莒国并不是小白的第一选择,他先去了谭国,但谭国对这位齐国流亡公子未加重视,没有给他相应的礼遇。小白遂离开谭国,投奔莒国。莒国对他如何,据后世史学家们研究,大约也不是很有礼。但应该还在他忍受范围之内,因为小白住下了,没有继续流亡。此时小白还没有“并国三十五”,沿着齐国边境,在谭与莒之间还有几个小国,就算要离齐国近些,小白也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
  小白在莒国住了十到十二年。直到他三十岁这年,回国的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686年十二月,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次年春又为雍廪所杀。
  对于小白的归国与继位,主流说法是小白与哥哥公子纠争立,小白先归国得以继位,但《管子》里还记了另一说法:公子纠已经继位,复为小白所逐。这里,我们以《春秋》和《史记》为准。
  随着公孙无知被杀,“齐无君也”。齐大夫高傒偷偷给小白传了消息。这位是小白穿开裆裤长大的好朋友,小白旅莒多年,也没影响他们的感情。此时,公子纠和师傅管仲、召忽也在他的姥姥家鲁国避难。公子纠的呼声也很高,有齐大夫去接公子纠继位。《春秋》记载:“(鲁庄)公及齐大夫盟于既。夏,公伐齐,纳子纠。”双方公开定盟,随后,鲁国大军出动,送公子纠回国继位。看看鲁国这份人情,莒子真是一点政治敏锐性都没有,多好的政治投资呀,结果,史书里小白身边愣没看到一点莒军的影子。
  龙椅只有一把,得看谁的脚程快了。2700年前的交通条件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咫尺就是天涯!这时候多年前小白选择莒国的先见之明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从莒国到齐都临淄,比公子纠从鲁国出发要近一大截。
  对此,公子纠自有解决之道,他的老师管仲带了一队精兵直插齐莒边境,截击小白。据说见面还有一段对白。管仲:“公子上哪去?”小白:“回国给兄长办丧事。”管仲:“丧事有你哥哥主持,你就别去了,省得别人说闲话。”鲍叔牙瞪大眼:“呔,管仲,你管得太宽了!”非常生动。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管仲“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佯)死,管仲使人驰报鲁”。管仲冲小白弯弓搭箭,小白惨叫一声应弦而倒,一头栽倒车中,再也不动了。一片兵荒马乱,也没人拦着管仲,管仲趁乱逃走,派人快马回去报功。
  管仲应该是个神箭手,乱军中飞车搭箭,不用核实,就敢直接汇报,非常自信。但他运气不好,那一箭正好射在小白衣服的铜衣带钩上,小白连皮也没蹭破。影帝小白没有跳脚大骂管仲暗箭伤人太过无耻,而是立刻栽倒装死。可惜当年没有奥斯卡,不然妥妥一座小金人到手。
  鲁庄公与公子纠闻讯大喜,大约是为了展现一下未来国君的风度,“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而小白已入”。小白“载温车中驰行,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鲁”。不只继位为君了,连对抗鲁国的军队都准备好了。
  齐桓公龙椅未温,“秋,(鲁)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当年秋天,齐鲁大军杀了个天昏地暗。可惜国力有差,天子一怒,血流漂杵,鲁公一怒,丧师丧车。战车都成了齐军的战利品,鲁庄公换了辆小破车跑了回去,“秦子、梁子”两人打着他的旗号把齐军引到别的道上,他才没当俘虏,那两个倒霉蛋都被齐兵抓走了。
  齐军乘胜进逼,截断鲁军归路,提出两个条件:公子纠,是我们国君的手足兄弟,我们国君不忍心杀他,所以请你们鲁国人自己杀了他;召忽、管仲,是我们的死对头,要活的,由我们亲手剁成肉酱,方解心头之恨!
  打了败仗的鲁庄公已经没有对抗齐国的勇气,不得不杀了自己的舅舅兼表叔公子纠,召忽殉主自尽。明知道要活管仲是为了重用,鲁国还是不得不将管仲装进囚车里交回去。担心夜长梦多,“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
  此时的小白已经不能再叫公子小白了,经过了多年流亡,寄人篱下,他终于抢到了职级晋升的机会,成功晋级为齐侯小白,扬眉吐气。
  一日,齐侯小白约管仲、鲍叔牙、甯戚一起喝酒,酒酣处,嫌气氛不够热烈,一个劲地戳他老师鲍叔牙:“你不给我敬个酒吗?”鲍叔牙举杯而起,不光敬了齐桓公,还挨个敬了管仲、甯戚,发表了著名的祝酒辞:“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使管子毋忘束缚在鲁也,使甯戚毋忘饭牛车下也。”(《管子·小称》)老大,祝您永远别忘了当初像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管仲,祝你永远别忘了被鲁国捆成一团装囚车里等死!还有你,甯戚,祝你永远别忘了当年给人喂牛拉车!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鲍叔牙可能恨铁不成钢很久了,自己教的娃不争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怎么就不努力了呢?小白羞得坐不住了,起来给鲍叔牙行礼,表示:不能忘,我们都不能忘,一定记得老师你今天的话,大家伙儿一块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证让齐国不掉链子。
  这就是著名的“毋忘在莒”的故事。
  至此,一场兄弟阋墙的权位之争拉开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序幕。齐桓公一生,以“尊王攘夷”为名,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四十年间,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一匡天下,功绩彪炳。孔老夫子在《论语·宪问》中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真可谓咳嗽一声天下寒。公元前667年,齐桓公十九年冬,周惠王派召伯廖赴齐,正式任命齐桓公为“伯”,就是诸侯首领,官方认证了他霸主的地位。亚圣孟子称:“五霸,桓公为盛。”尽管史学界给春秋五霸搭了两个组合,但无论哪种,胳膊粗、拳头硬的齐桓公都稳居头把交椅。
  霸主小白没有把莒国当成第二故乡。《荀子·仲尼》记其“诈邾、袭莒”。《管子》载“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桓公果不救而莒亡”。小白“毋忘在莒”勿忘的是当年的苦难,不是莒国容留之情。
  至今,日照还留有少许当年遗迹。如五莲县原管帅乡,据传管仲曾在这里领兵出征,“管帅”即管仲挂帅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