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张长图大放送,一口气读懂清朝那些事儿

 新用户6480rIiz 2023-03-11 发布于黑龙江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至宣统帝退位,共立国296年,传12帝。今天就用25张长图系统解读一下清朝。

一、国号演变

清朝的国号从建州、后金、满洲再到大清,共经历过四次演变。

文章图片1

二、帝王及人物

(一)帝王世系:大清12帝

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共传12帝,皇帝平均在位时长达25年

文章图片2

清朝虽然历经12帝,但却有13个年号,每个年号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文章图片3

(二)清朝皇后:大清29后

孝端文皇后是清朝正式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则是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正式册封的皇后。

文章图片4

(三)清朝12大铁帽子王

清朝开国之初册封8位铁帽子王,中后期又通过恩封册封了4位铁帽子王,共计12位。铁帽子虽然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意更换,铁打的帽子流水的王。

文章图片5

(四)配享太庙27功臣

死后配享太庙可谓大臣的最高荣誉。清朝得以配享太庙的大臣共有27人,而汉臣只有张廷玉一人

文章图片6

(五)得谥文正、文忠、文襄的名臣

死后得谥对大臣来说是一种荣誉,谥号的不同选字也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含义。

文章图片7

清朝,得谥文正、文忠文襄的名臣最多,也是级别最高的三个谥号。

得谥“文正”者共计8人,而且均为汉臣。

文章图片8

得谥“文忠”者共计10人,名臣的含金量最高。

文章图片9

得谥“文襄”者共计14人,晚清时期仅2人得此谥号。

文章图片10

三、组织架构

(一)军政体系

清朝行政实行的是“中央-省-府-县”四级架构体系,而军事则分为八旗和绿营两大体系。

文章图片11

(二)督抚架构

在清朝地方行政架构中,总督和巡抚处于最高端。总督主管一省或数省,侧重军事;而巡抚为一省之主官,侧重民政。总督和巡抚互不隶属,又可互相监督,直接向朝廷负责。

文章图片12

清廷在地方共设有九大总督。这九位总督位高权重,权力极大,为维护清廷统治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以直隶总督地位最高,清末时设立东三省总督,地位一度在直隶总督之上。

文章图片13

(三)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存在的180余年间,在形式上却始终是个临时机构,大权在握的军机大臣们也只是“临时工”

文章图片14

(四)内阁

清承明制,亦采用内阁制。不同于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而权力大”,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官阶最高,但却没有参与政务的实际权力,可谓“品极高而权力小”

文章图片15

在军机处成立之后,清朝的内阁权力更加收缩,变成了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而已。

文章图片16

(五)县衙

知县在清朝行政体系中处于各项政令的最后执行者,是王朝的“神经末梢”。县衙的组织架构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县衙的有序运转才使得大清帝国这台机器正常往前走。

文章图片17

(六)晚清政局

自1853年曾国藩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开始,一直到清朝覆灭,晚清最后六十年间先后出现了湘军、淮军和北洋三大军政集团,他们左右甚至影响了清朝的政局走向。

文章图片18

在清朝统治的最后两年时间里,清政府先后成立了两届责任内阁,即庆亲王奕劻的皇族内阁袁世凯内阁

文章图片19

四、各类制度

(一)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发展到清朝已经相当完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再殿试,读书人照着科举道路按部就班往前走。但科举制度慢慢与世界脱轨,最后走进了死胡同。

文章图片20

1904年,清朝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从科举试题可以看出,固化的科举考试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

文章图片21

(二)九品十八阶官制

清朝的官职分为九品十八阶,如果参加科举考中进士,之后到地方从正七品的知县干起,如果想干到从一品的总督,恐怕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文章图片22

(三)后妃制度

清朝时将后妃分为八个等级,而且制度也趋于完善,妃嫔数量也有了定数。

文章图片23

(四)爵位制度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前文提到的铁帽子王(和硕亲王)就属于宗室爵位的一种。

文章图片24

五、不平等条约

这个是最不愿提及的一点,但晚清时期签署的33个不平等条约是我们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文章图片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