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产茶第一大省,既爱大口吃蒜,又爱大口喝茶!

 芭窗夜雨 2023-03-12 发布于陕西
Image
Image

Image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个春天,去陕西旅游的日程再一次被很多人排上了。

要问老陕家有啥好玩的兵马俑明城墙大雁塔大唐不夜城……让无数游人梦回大长安

故事里的长安,让无数人向往

摄影/李文博


要问老陕家有啥好吃的,甑糕、凉皮、肉夹馍、油泼面、羊肉泡馍……滋味“撩咋咧”;

要问老陕家有啥好喝的,羊杂汤、冰峰、泾阳茯茶、汉中仙毫……等等!陕西竟然也产茶?


没错,老陕家不仅产茶,还是北方茶产业实力“一哥”,甚至可以说,“老陕茶”的实力即使放在南方茶圈里,也丝毫不逊色:

2021年,陕西茶园总面积全国排名第9名,干毛茶产值更是排名第7名;来自陕南的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在2022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中,分别排名第20名、第22名;此外,2021茶叶的百强县中,紫阳县、商南县、平利县、泾阳县四家都在陕西。

Image

设计/九阳
纵观中国茶,陕西茶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绝非籍籍无名,就在这片神秘的西北大地上,老陕们悄悄耕耘出一个精彩绝伦的茶香世界。



Image
鲜衣怒马长安城 
十二时辰茶飘香


在陕西,端起一杯茶,恍惚间总有梦回唐朝的感觉。

茶,盛于唐。在唐朝,茶,第一次成为了中原帝国自上而下的文化风气与日常风俗,也见证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璀璨夺目。

Image

Image

灯光照亮了大唐不夜城

也照亮了游人心中的长安梦

摄影/李文博


正是在这个辉煌壮丽的时代,“茶”始成书,茶圣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专著,让“饮茶之风”吹向中国大地的无数个角落;《茶经》之后,“茶”始有字,“荼”减一画作“茶”,如今通用字中有“茶”而不知“荼”;也是这个时候,“茶”始立法,政府第一次以茶征税;并且首次设立大唐贡茶院,以满足皇家贵族对极致好茶的追求。

紫笋茶、阳羡茶、蒙顶茶……等极品贡茶齐聚长安,香飘皇城,宫廷茶宴也渐渐升级为“国之大宴”,如最为隆重的大唐宫廷清明茶宴,而茶宴中当仁不让的主角,便是鲜美爽口的明前茶。


每年清明前夕,新茶刚刚成熟时,贡茶院的头等大事就是组织工匠、茶农,日夜“加班”赶制新茶,然后通过千里“快递”,马不停蹄地将最新鲜的茶叶在茶宴之前运送至长安。一骑红尘天子笑,因为这个原因,清明茶宴上所用的明前茶又叫“急程茶”,足以说明,茶作为当时的“明星产品”,在唐宫之中是有多受重视。

在最隆重的茶宴上,最新鲜的茶叶还需用最精美考究的茶具进行煎煮,方能成就茶宴上最受欢迎的那口“人间仙浆”。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说的就是宫廷茶宴上所流行煎茶法:先是炙烤茶饼,冷却后敲碎,碾磨成末,而后将水煮沸,一沸加盐,再沸加茶末,三沸后即可分茶、饮茶。

Image

设计/九阳
这样精细且复杂的煎茶法,最是考验爱茶人的耐心,但在追逐饮茶潮流时,无论是皇宫贵胄还是寻常百姓或是寺院僧侣大唐的爱茶人士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

宫墙之外的长安,十二时辰有茶香,走进喧嚣的长安东、西市集中,煎茶卖茶的茶坊、茶肆里,投钱取茶的茶客络绎不绝;林立长安城内的寺院,更是一日不能离茶,参禅僧人“跏趺而坐”,“过午不食”,却“唯许饮茶”。于是,“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渐成长安一景,为长安茶风多添“禅茶”一味。

Image

《宫乐图》

是一幅描绘唐代宫廷聚会品茗、奏乐的传世名画

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随着袅袅茶香溢出宫墙,一阵由上至下的饮茶之风,从长安飘出,席卷向天南地北,此后,茶饮成为“国饮”,在滋养着唐人市井生活的同时,甚至还将“茶饮潮流”带向国际。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和交流中心的长安,人人向往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收集大唐的时尚之物时,自然不会错过茶。

向西,丝绸之路上黄沙漫漫,茶风跟随声声驼铃渐行渐远,进入西域,再经波斯、阿拉伯各国进入欧洲地区;向东,茶香钻进来华求法的僧人行李中,最后登陆日本与朝鲜,在两地掀起了阵阵茶风;向南,大唐饮茶风尚甚至飘到了东南亚地区。就这样,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长安逐渐传播向全世界。

Image

来西安钟楼逛一逛

一边感受她的古朴与厚重

一边体会她的繁荣与喧嚣

摄影/李文博




Image

老陕最爱喝的茶
就在家门口


把时间线拉回现在,当你问起陕西伙计,陕西茶哪个最好喝?他们会告诉你:“陕南绿茶嘛!”

如果你说不咋喝绿茶,他们会说:“泾阳茯砖也美滴很!”


虽说老陕自家也种茶,但知名者寥寥,能让老陕夸上一句“美滴很”的茶,一个产自秦岭以南,陕南绿茶,中的汉中仙毫、紫阳毛尖、商洛泉茗等绿茶香高味浓,可以说是北方产区的优秀代表;另一个来自秦岭以北,关中茶界“黑黄金”——泾阳茯砖茶。

巍巍秦岭,分南北、养万物,将中国一分为二的同时,也将陕西茶区分出陕南茶与汉中茶。


Image

关中茯砖茶:沉稳且厚重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本不植茶,但地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

从湖南、四川、陕南运来的官茶,到达泾阳后,被当地商人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泾阳独有的水土条件,使得茶叶中的菌群绽放出惊艳世人的“金花”


这种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有益菌)。带着金花的茯砖茶,带有自然的菌甜香,且口感醇厚,是不少老茶客的心头好。金花的形成,也赋予了茯砖茶拥有了强大的消食解腻功效。

咸阳商人们沿着商路,西出咸阳,打着“丝路上的黑黄金”的营销口号,将泾阳茯砖茶带向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畅销数百年。

数百年来,泾阳茯砖茶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生命之茶”。而凭借此特产,“陕西商帮”名声大震,在电视剧《那时花开月正圆》中,吴家就是靠泾阳茯砖茶发家的,这也是泾阳茯砖茶光辉历史的侧面写照。


Image

陕南绿茶:灵秀又美丽

生活在陕南三市的老陕,很难说清自己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是南方人吗?可一提起陕西人,人们最先想到却是西北汉子、安塞腰鼓、大碗宽面……沧桑且豪迈;

是北方人吗?可在陕南大地的旖旎风光中,遍布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南方风情古镇、绵延群山的茶园……灵秀又美丽,更重要的是,操着一口接近西南官话口音的老陕,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北方人。

山水温柔的汉中,一派南国风光

摄影/吴学文


气质很“南”、口味也很“南”的陕南人,其实更像南方人,而同样生于斯长于斯的陕南茶,自然也沾染上了南方“气质”,这还要感谢秦岭和大巴山的恩赐。

陕南北靠秦岭,巍峨耸峙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来寒流,又南屏大巴山,从万米高空俯瞰,这里仿佛是一支向东南开口的大喇叭南来的暖湿气流从“喇叭口”长驱直入,为这里带来了四季分明、温暖多雨的“南方气候”。

加之陕南河谷纵横,发自秦岭、大巴山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其境内的汉江之水甘甜清澈,且山间常年有云雾缭绕,如此优越的种茶环境,陕南可谓老陕家最是难得的上好茶场。

在陕南的茶山之上

云雾缭绕间,生长着陕南人最真珍爱的茶


在陕南茶区中,汉中市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辖区内9个县中,8个县产茶,覆盖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城固、镇巴、略阳、洋县等地。

有异于陕北和关中而更加湿润的气候,使得汉中茶叶具有优异的内在品质,每年春天,和汉中油菜花同时怒放的,还有山间的甘醇春茶,从山间河谷采下的鲜嫩原料,在汉中茶人的手中化作老陕的绿茶名片——汉中仙毫,嫩香喜人。

高山茶园美如画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陕南百姓


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的商洛市,坐拥秦岭腹地,境内佳木繁茂、川多地平,有山有水有良田,山上万亩茶园,山下万亩茶田,为商洛绿茶筑起了一方鲜美天地。作为陕茶的“后起之秀”,商洛绿茶还有一个响亮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商南鹿茗”,近年来,在“陕茶”行伍中也迎来了新跃升。

而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的安康市,同样是陕南的名茶产区。这里南依大巴山,北眺汉水,境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积累,特别是氨基酚和芳香物质的积累,生长在这里的安康富硒茶,如紫阳县的紫阳毛尖,带着白茸茸毫毛的嫩茶尖,清翠可爱,滋味鲜醇,令人回味无穷。

来自秦巴山地的鲜嫩茶叶

是陕南绿茶鲜爽滋味的保障

看吧!老陕家也是实实在在的产茶宝地,而且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近年来,不少老陕茶人在探索新的可能,陕南地区也产出了自带花香的汉中红茶,白茶、黄茶也正在这片大地上悄悄萌芽。



Image

大口吃蒜,大口喝茶
就是“嘹咋咧”!
一说老陕爱吃茶,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要说老陕爱吃蒜,却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如果说隔壁的山西人是醋味的,那老陕是什么味的呢?

辣椒味?特点好像不够明显,羊肉味?新疆人听了摇摇头,大蒜味?刚咥(dié)一口面咬下一口蒜的老陕,边咀嚼边说:对对对……


都说陕西一省有三味:陕北味、关中味和陕南味,但只要一颗大蒜,就足以统一老陕的味觉。因为,陕北、关中、陕南最典型的小吃中,必须有蒜的参与。

陕北高原深处的洋芋擦擦里必须加蒜泥,荞面饸饹要蘸着蒜吃,对于陕北人来说,蒜不仅与碳水百搭,还伴随这炖羊肉、羊杂碎、包头肉浸透到生活与文化中,在黄土高坡上随口一喊的信天游都带着蒜味,“手提上篮篮掐蒜薹……”在陕北民歌《掐蒜薹》中,蒜作为爱情信物,被抬上了一个新高度。


走进关中大平原,大碗宽面和大蒜是标配,吃泡馍时还得靠大蒜解腻。

最经典的莫过于油泼面配大蒜,咬一口左手的蒜,快速哧溜几口面,辣椒和面条的香味顺着热腾的油香窜进口鼻,混着蒜的辛辣,鼓着腮帮子咀嚼几下,面混合着蒜,一口吞下,熨贴又饱腹,赶紧再来一口蒜一口面,一不小心就把面吃完了。每次看到老陕吃面,都会忍不住想加入他们。


秦岭南麓的陕南美食中,几乎都有蒜的身影就像关中人吃面离不开蒜一样,陕南人对于蒜的依赖是建立在蒜水之上的,陕南小食各有不同,无论如何变化,最不可缺少的佐料就是——蒜汁,将大蒜去皮洗净,捣碎成粘糊状,加入凉白开稀释,汉中热米皮、安康蒸面、商洛的蕨粉皮子浇上蒜汁才地道。


从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各地的老陕对蒜的喜爱,都刻进了骨子里。陕西人的性情,正如他们爱吃蒜一样: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即豁达又坚韧,可谓集豪气冲天和温柔质朴于一体。

回头再看,老陕的茶不也是如此吗?陕南绿茶似水柔情,关中茯砖茶的坚硬醇厚,正是老陕性格的A面与B面。茶叶是解蒜味最好的除味剂,因此对于爱吃蒜的老陕来说,陕西产的好茶,正好给爱蒜的老陕们形成了最好的互补。

在繁忙的都市里,午饭时间一到,老陕一头扎进街边的陕西面馆,一边漫不经心地扒蒜,一边吃着面喝着汤,逐渐满血复活,放下一上午的疲惫。蒜足面饱后,回到办公室,再泡上一杯从老家带来的茶,“日啖大蒜七十二颗,得荼而解之”,上头又醒脑,你说攒劲不攒劲?!


来!加入“春茶播报团”

 一起探寻春茶的鲜美 

不管你是茶农、茶人,还是茶企工作人员,只要你有当地茶园天气、鲜叶价格等第一手讯息,均可加入到地道寻茶记的“春茶播报团”,有意者可添加寻茶菌工作微信(xunchajun),欢迎和我们一起展现家乡的春日茶山,一杯饮尽春茶鲜美。

Image

文 | 石梅、欧寒天
编辑 | 欧寒天、石梅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