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四地闲夫 2023-03-12 发布于山东

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会发现,刘备政权方面有《隆中对》战略,曹操方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都是两者往大方向发展的战略思想。唯独好像只有东吴方面,像个墙头草似的,一会儿和刘备结盟,一会儿和曹操结盟。

但东吴方面真的没有自己的基本国策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在《榻上策》中就可以得到答案,实际上从一开始东吴方面就把算盘打的比谁都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击败带甲百万的袁绍,假天子以号令天下,可谓威风到了极致。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这个时候的刘备还是一个流亡政权,孙权却已经据有江东。面对日益强大的曹操,当时孙权的重要谋士向他提出了《榻上策》。所谓《榻上策》是指两人一起坐在榻上交谈而得名,《榻上策》分为两个部分,通过解读它我们就能知道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

  • 鼎足江东,对抗曹操

鲁肃向孙权提出《榻上策》第一部分的内容时,彼时正值曹操取得官渡之战后的胜利,击溃了自己在北方面临的最大敌人袁绍,可谓气势正盛。这引起了彼时据有江东的孙权方面的不安,“抗曹”还是“降曹”?孙权有点拿不准,就他内心来说,他肯定不愿意降曹。

何去何从?对于刚刚从哥哥孙策手里接过江东的孙权来说,这事关东吴方面未来的命运。于是,刚刚投奔到孙权帐下的鲁肃向孙权提出了一直沿用到赤壁之战以前的东吴发展战略思想,也就是“鼎足江东,对抗曹操。”

东吴方面对曹操是什么态度?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三国志·鲁肃传》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在鲁肃看来,曹操和昔年挟持义帝的项羽是一路人,鲁肃把这两人拿来作比较实际上透露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楚汉相争,我们都知道项羽失败了,刘邦成功了,如今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在鲁肃看来,汉朝江山已经没有希望复兴了,而曹操则如项羽一样必须除掉。

孙权如果想要逐鹿中原,君临天下,那么曹操势必将是最大的敌人。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则犹如项羽一样的敌人,而孙权就像当年的刘邦了。楚汉相争,刘邦胜利了,但最开始刘邦是被项羽压着打,鲁肃明白这一点,当下孙权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抗衡曹操,也没有能力和曹操争夺天下。

所以他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的观望态度,也就是观察天下局势的变化,选择时机出动。但观望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在下一部分,鲁肃又提出了东吴方面的扩张计划。

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国志·鲁肃传》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鲁肃建议孙权暂时对曹操保持观望的态度,不要轻易的去惹他,他的理由在于曹操虽然击败了袁绍,但是还面临着许多威胁和事务。鲁肃的分析不无道理,袁绍被击败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瓜分了他的残余势力,同时勾结北方的游牧民族乌桓。

直到建安十二年的时候曹操才算是彻底清除了这些势力,统一整个北方。鲁肃在这时候提出这个策略,实际上要孙权趁着曹操精力被牵制的时候,以时间来换取空间的发展。怎么个发展法?就是向荆州扩展,即所谓的“剿除黄祖,进伐刘表”。

实际上鲁肃和诸葛亮想到一块去了,都看上了荆州这块风水宝地,诸葛亮说“若跨有荆、益,霸业可成”,鲁肃说“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两人可以说都意识到了荆州的重要战略作用。因此,孙权接受了鲁肃的献策。

此后孙权一直将进攻的重心放在进攻荆州方面,最后击败黄祖,取得了对江夏郡的统治权。这是《榻上策》的第一个部分,它定下了孙权方面应对曹操的态度和发展的方向,而这时候的刘备还不在孙权方面的考虑范围以内,毕竟他太弱小了。

直到赤壁之战来临,《榻上策》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 结盟刘备,以济大事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表死了。这一年,诸葛亮成为刘备的谋士,并向他献《隆中对》,曹操也扫除了二袁残余势力,远征乌桓,一统北方,接着他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荆州。而刘表的死,也让孙权方面的战略开始发生更加鲜明的变化。

这鲜明之处具体表现为“抗曹”的公开化,当初鲁肃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而现在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曹操变得更强了,这对孙权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鲁肃也知道。于是,他向孙权提出了《榻上策》的第二个部分,结盟。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国志·鲁肃传》

刘表一死,鲁肃当时就向孙权分析了荆州的形势,先是论述了荆州的重要性,所谓“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这些都是成就帝王之资的良好条件。刘表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因为谁来继承荆州牧的位置闹得不可开交。

荆州内部的势力和军队也都派系林立,这让鲁肃看到,荆州并不是铁板一块,这对东吴来说正是趁乱插手的好时机。他为什么不拉拢刘琦、刘琮,反而去拉拢当时在荆州根本没有势力的刘备呢?实际上这是很微妙的一个选择,其中恐怕多半是不愿让刘琦、刘琮任何一方借此机会壮大。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因此去拉拢一个外人刘备,再加上刘备正是因为被曹操击败才投奔到荆州,对于鲁肃来说,拉拢刘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三国志·鲁肃传》

正如上面谈到,孙权方面垂涎荆州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肯定愿意看到荆州乱,而不愿看到荆州团结。刘琦、刘琮闹分家对孙权方面来说是很好的局势,荆州不能形成铁板一块,孙权方面才能见缝插针,谁是这根针呢?

就是刘备,通过拉拢刘备,抬高他在荆州方面的影响力,实际上等于是东吴向荆州这个乱局里又重新安插了一股势力,把荆州搅的越乱,孙权方面才能趁机浑水摸鱼。而又恰逢曹操南下攻打荆州,鲁肃必然不愿意让荆州落入曹操的手里。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刘备显然并不是鲁肃方面最好的盟友,因为他根本没有多少兵力,不过就是数万人。

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东吴为何一定要和刘备结盟?鲁肃的《榻上策》给出了答案

最好的盟友是谁呢?是荆州的刘琮,他赶走了自己的哥哥刘琦,接管了荆州,可以说鲁肃如果只是纯粹为了对抗曹操,那么刘综无疑是最好的盟友。但鲁肃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刘备,毕竟鲁肃如果选择了刘综,那么即便击败了曹操,那么孙权方面在荆州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所以鲁肃宁愿劝说孙权结盟弱小的刘备,即便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出的兵最多,但从结果来看,毫无疑问孙权方面通过赤壁之战成功达到了搅乱荆州的目的,让刘备顺利据有一半的荆州,其后又通过不断的小动作,先是迫使刘备和自己平分荆州,后来直接偷袭关羽占据全部荆州的土地。

当然,就这点来说可能是鲁肃没有预见到的,但毫无疑问,当时选择和刘备结盟是一个相当正确的决定,试想如果鲁肃选择了和刘琮结盟,那么只会继续维持东吴和荆州相互僵持的局面,如此孙权又何谈帝王之资呢?

而鉴于东吴方面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抗曹”的基调,加上孙权也是颇有野心的人,所以即便是在夷陵之战以后,依然还是维持了和蜀国的盟友关系,可以说这些政策都是《榻上策》的继续发挥,是由鲁肃和孙权共同定下的东吴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榻上策》虽然没有让孙权成为统一全国的帝王,但至少赚了一个荆州,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