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137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谷山居士 2023-03-12 发布于上海

===============

Image

历节五: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麻黄二两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生姜五两 知母四两 附子二两,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湿伤关节,则生疼痛,营卫不行,则肌肉瘦削,浊阴阻格,阳不下根,则生眩晕,气不降敛,则苦短促,胃气上逆,则欲呕吐。桂枝芍药知母汤,术、甘,培土以敌阴邪,附子暖水而驱寒湿,知母、生姜,清肺而降浊气,芍、桂、麻、防,通经而开痹塞也。

1  湿伤关节者,外寒伤闭,里虚湿盛,不能随汗外泄,而内侵关节也,故肢节疼痛。营卫断泄不行,不能濡养,故肌肉消瘦。外寒伤闭,经阳不降,而湿盛内阻,阳不下根,所以眩晕也。

湿侵关节,而木气郁阻,所以脚肿如脱。表闭内壅,肺气不降,则见短气,胃气上逆,则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桂枝防风,发汗解表,泻经络之湿,白术甘草培土泻湿,知母清表闭肺郁之热,芍药行血疏木,通血脉之内空以行营卫之断泄,附子温骨髓之寒,生姜降胃逆。桂枝芍药知母汤,发表之寒,以泄经络之湿,温里之寒,以扶正气。

2  桂枝麻黄,发太阳外寒,附子温少阴之内寒。知母,清外寒闭而卫热,白术,泻内寒而生里湿,防风,泻经络之湿。

附:张志远——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9克,知母9克,防风9克,白芍9克,麻黄5克,炮附子5克,白术9克,甘草3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肌肉酸痛,脚肿如脱,甚至不能转侧。老朽在此基础上又从羌活胜湿汤抽出羌活10克,独活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充实到本方内,比原汤提高了一倍的效果,改名为双合欢喜汤,也可施治类风湿关节疾患。《张志远临证七十年》

Image

论:羌活与独活,是解表寒通经络的,如同麻黄与桂枝的作用,但不如麻黄与桂枝。但是在表证中,经常看到这两味药。痹病有羌活胜湿汤,外感有羌活九味汤(或羌活独活汤),都是常用的时方。

《玉楸药解》卷一,羌活: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通关遂痹,发表驱风。羌活泻湿除风,治中风痿痹㖞斜,关节挛痛,皮肤瘙痒,痈疽疥癞诸病。独活,性同。

羌活功效,从外感方面,几乎与桂枝相同。所以起到了桂枝的作用。但在解表方面,不如桂枝,以仲圣方为准。但也是时方中的名方。

另外再附上荆芥,也是解表之药。在外感麻疹、肤痒、咳嗽等医案中,经常会有配伍荆芥这味药,为什么会感冒中常用来配伍,大概是很多中医,不敢用麻黄桂枝吧,谓桂枝大热,不敢用,麻黄如虎狼,更不敢用,所以外感病,有很多的时方出现,也有很多失治误治,而变成更复杂的病。表证引起的各种病中,还有荆芥,秦艽,防风,黄芪。

Image

《玉楸药解》卷一,荆芥: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散寒发表,泄湿除风。治鼻口㖞斜,肢体痿痹,筋节挛痛,目弦头旋之证,消疮痍疥癞,痔漏瘰疬,除吐衄崩漏,胶肛阴㿗。

《玉楸药解》卷一,秦艽: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发宣经络,驱除风湿。治中风瘫痪,湿家筋挛骨痛,黄疸之证。

论:荆芥药解中的散寒发表,驱除风湿,肢体痿痹,筋节挛痛,目弦头旋,疮痍疥癞,都是解表寒之义。而秦艽药解中的发宣经络,验除风湿,也都是解表发寒之义。只是病不同而已,所以选药有偏经络药而已。

Image

《长沙药解》卷二,防风: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 《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在桂枝。用之治历节疼痛,以其燥湿而舒筋脉也。薯蓣丸方在 薯蓣。用之治虚劳,风气百病,以其燥湿而达木郁也。竹叶汤方在竹叶。用之治产后中风,发 热面赤,以其疏木而发营郁也。 厥阴风木之气,土湿而木不达,则郁怒而风生。防风辛燥发扬,最泻湿土而达木郁,木 达而风自息,非防风之发散风邪也。风木疏泄,则窍开而汗出,风静而汗自收,非防风之收

防风,是泄经络之湿的。湿为里气,太阴之气,里虚风寒则生湿也。而经络之湿者,是表闭而气郁,气不行水,而为经络之湿。所以桂枝是解表,防风是泻经络湿,舒筋而疏木熄风也。

另外黄芪,是补肝脾而行营卫的。所以外感表病,而表本虚的,都喜欢加大剂黄芪,以补营卫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