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3种思维阅读经典作品,助你快速提升写作力!

 阳明文化 2023-03-12 发布于广东

最近,总有学员跟我说,感觉读书对写作的帮助不大,读了就忘,花了不少时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今天我就来讲一下,如何通过拆解经典著作提高写作能力。掌握了这个方法之后,从此就告别读书无用的烦恼了。

在学这个方法时,就要用到我之前课程中讲过的“作家思维”。

01经典作品分析5步法

经典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而长久不衰,是因为能够引人深省。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浓缩了这个时代各阶层人物的命运,因而产生强烈共鸣。

比如,余华的《活着》写的是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战争、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的故事。

(1) 时代背景:

经典都是记录的那个时代,我们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能被传颂,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赋予作品时代背景。

比如,《白鹿原》,陈忠实就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的故事。

表现出了那个地域老百姓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迁。

作品有了时代性之后,就有了社会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作家的作品了解以前人民的生活,了解历史,了解那些我们不曾经历的过的年代。

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有着不同的走向。比如民国的风流才子,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下,可以说是突破封建礼教,但是放到当下就不合时宜。

时代背景是区别名家和普通作家的分水岭,有了背景定位之后,作品的人物设置、场景设定等都将要与时代背景相呼应。

新冠疫情蔓延,未来我们也可以以此作为时代背景,来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2) 人物设置:

孔乙己作为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牺牲者,穿着长衫就是合时宜的。鲁迅先生笔下还有祥林嫂、闰土这些人物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

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刻画是通过故事情节而变化的,也就是说人物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并不是从上场到下线一成不变

少年闰土与少年的“我”相互结交,而中年之后再见时,就与“我”产生了阶级的隔阂。

人物一定是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比如我写《余温》时,主人公王子的性格就是随着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改变的。王子出场时是一副冷漠的扑克脸,后期生活的变化,使王子逐渐对生活有了希望,人也变得温和了。

根据人物的成长,主人公的性格、三观都可能产生很大的变化。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去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学习这种方法,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3) 语言风格:

写作是一种语言艺术,时代、人物最终都要通过文字展现给读者,让读者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字产生共鸣。

有人喜欢王小波,有人喜欢余华,还有人喜欢无戒。之所以读者会钟爱某位作家,或者某几位作家,再或是某个时期喜欢某位作家,就是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语言风格,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他们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风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与余华的《活着》,时代背景同样是文化大革命,那么,有人就偏爱王小波的幽默而深刻;有人就喜欢余华的简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这些大作家的写作风格,同时要去琢磨自己的写作风格,不断创新和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行文风格以及叙述风格。这样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学会了写作。

(4)场景描写: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可以被当做绝美环境描写的范本。当你不会写场景时,这本书能帮你开拓思路。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位退休老人为探望病危友人而独自踏上漫长的旅程。

“小朵的云在地上投下影子,走得飞快。远山的光影一片雾蒙蒙,不是因为薄暮,而是因为山前蔓延的大片空地。”

《一个人的朝圣》中随处可见这种由天到地、由远及近的描写方式。当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要学会刻意去看她是如何描写环境的。在平时的写作中,可以通过用作者使用的方法来描写环境和场景,长久地练习,可以帮助写作者解决不会描写环境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阅读名家的游记、散文,来感受作家是如何准确叙述所见所闻的。这一切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同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作品之中,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主题: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就教我们总结中心思想。文学作品都是有主题支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个思想支撑着这部作品。

缺少了主题思想的作品,就像缺少灵魂的人。任何一部传世经典作品,作者都是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了作品中传递给读者。

比如,《余温》我就是将勇敢面对原生家庭的伤痛,大胆改变就一定能实现自我疗愈的观点融入到了作品之中。

分析拆解一部作品的背景、人物、场景、主题、语言等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环环相扣,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

我们在阅读一部经典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看他是如何把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的,这样我们在写作品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02复刻大师写作手法

按照作家的标准写作,就要用上大师写作手法。大师的作品拆解之后,就会发现,经典作品都离不开优秀的情节设置、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具有特色的语言。

小说好不好看关键在于情节,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出一部作品的情节后,就能发现高潮和钩子是怎么设定的。

掌握了大师的设定套路之后,依葫芦画瓢也能设置出来。比如,我在写一部有3个主人公的小说,有些场景只有1个人出场,我在对这样的安排心理没底的时候看了《挪威的森林》,发现村上春树已经娴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不仅是《挪威的森林》,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情书》中,也有类似的人物出场方式。

复刻前辈的优秀技艺,心中感觉踏实了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要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人物多就一定好看。

人物精才是最好的。《挪威的森林》只有2-3个人物穿插出现,整个故事依然很精彩。

经典人物是通过产生共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再比如,让人物丰满,就要把变化过程写饱满。《狂飙》中高启强从一个好人变成坏人是一个过程,从被欺负怕了的小鱼贩,到变成无恶不作的黑老大,作者用了充足的笔墨做铺垫,描写了高启强的心理变化。

人物的命运是根据小说情节发展变化的,二者相互依存。人物写饱满了,小说情节也就自然推动了。《狂飙》中高启强的变化就是情节的一条主线。

刚刚我们讲到了读者对作家有各自的喜好,那么作家的语言特色也展现在刻画人时,比如余华在《活着》中,描写外孙吃豆子撑死的情节,他就是客观地描述事实。

通过对富贵看到场景后的动作、表情来展现出当时的场景。作者没有一笔心理描写,这样就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作家是通过文字与作者交流的。这种写法是一种很高级的写作方式,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技法,在写作品的时候,不要试图去解读自己的意图,而是让读者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经典作品中学到的方法。

03找好角度赏析作品

经典作品都有作家独特的思考,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仅从好与不好的角度看的话,我觉得是不够专业的。

作为作家,在赏析作品的时候,也要用专业的视角,从经典分析的5步法入手,思考阅读后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启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每次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解决自己一个问题。

比如,要学习人物极简作品的写法,那么,我们就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通过这部被高尔基评价为“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的作品,来观察怎样将暗恋的故事写得清新脱俗、引人深思。

显然书中的“信”就成了重要的工具,利用一份凄婉的长信,娓娓道来了13岁情窦初开女孩对成熟男性暗恋的故事。

这就是赏析的角度。要让阅读对自己发挥效用,就要灵活的运用。同样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可以学如何精简人物,也可以学怎样找到一个好的创意,怎样创新一种新的写法和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切入点。

04写在最后

总之,写作者要运用作家的视角和思维,帮助自己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只单纯去看,还要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

按照经典作品分析的方法,对一部作品进行拆解,然后复刻作家的写作手法。比如,通过莫言的作品来刻意练习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要让阅读助力写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带着作家的思考去阅读,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复刻手法进行刻意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