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本学生的平凡之路

 栗子的精神食粮 2023-03-12 发布于上海

“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

01.

“快三个月过去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天上网投简历,去面试,失望,身心疲惫。晚上睡不着,害怕明天睁开眼睛又是一天,日子过得惶恐。有时实在太压抑,半夜睁开眼睛大哭,这种景况实在是让人撕心裂肺。

有时候,会悲观地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反观别人的日子都是过得那么好,心里也很酸,怎么自己就不能像别人那样过得好好的,非得要像现在这样落魄?

在失恋、失业的打击下,她像突然消失一样。直到2015年,我才知道,她不堪重压,得了抑郁症,需要药物才能维持下去。没有接受家人介绍的有钱男朋友,也没有答应给她美好生活的公司上司,一个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女孩,仅仅因为不愿向现实妥协,始终没有获得过哪怕一次小小的突围。”

读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时,看到这段话深有体会。

想到我刚毕业的时候,二本医学院校冷门专业,在上海九院实习后,找了份广告公司的工作,做上海电视台的节目采编。

说好听是节目采编,其实就是销售。

找客户拍片子上电视节目,费用由客户出,用媒体人的话术应该叫“车马费”。

我的第一个片子拍好了,但是客户不愿意给“车马费”,感觉遇上了社会老油条,既委屈,又害怕。

最后由领导出马,客户才勉强答应用什么抵偿(时间太久记不清了)。

从此,结束了我媒体人的梦想。

后来领导还想给我介绍对象,都是在上海发展了好些年的男生。

我不想匆忙嫁人,对婚姻更没有强烈的渴望。

再加上当时父母想让我回家,就连忙辞去工作回合肥。

但是不死心,第二年春天去了北京。

一个人住过天通苑的地下室,也和同事合租过管庄咸宁侯的城中村。

那段时光虽然艰苦,生活却很快乐。

再往后,生活带给我更多的是苦与咸。

02.

毕业八年,做过许多工作,艺术网站编辑、医疗文案、杂志编辑、企划文案……,大多是与文字打交道。

我的好友都是研究生学历,只有我拿着二本学生的文凭在社会上摸爬滚打。

而工作上接触的同事,有出国留学的,有211 985的,也有大专毕业的,这种明显的割裂感有时会让我无所适从。

上周,合肥的好友突然和我说他要考公务员。我问他,“医院不是有编制吗?”

没错,他是医院编制内医生,上中医研究生学历,还想要继续考公务员。

我焦虑的搜索着生命科学专业可以报考哪些岗位,还想着我离35岁考公还有几年时间。

内心隐约有丝恐慌。

我是典型的“二本学生”。

在我的身上聚集了《我的二本学生》书中的许多关键词。

二本学生、冷门专业、留守儿童、父母关系紧张……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老师教书十五年的教学札记,真实还原、如实记录了她所亲历的二本学生群体的家庭、学习、成长和心路历程。

同时,书中还指出了“二本学生”的几条命运走向。

一是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二是在银行系统上班;三是自己创业;四是赶上时代红利,80后成为包租婆,90后成为网红等;五是考研;六是进入各类企业。

毕业后,前几年在公司做打工人,职场上没有晋升。这两年开始在做自媒体和创业,也没有多大起色。

我不禁设想,再过8年,我处于哪个阶段呢?

二本学生还有别的出路吗?

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恐慌……

03.

1998年,《新华字典》修订本中关于“前途”的例句中写道,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而现在光明的前途是什么?

创业九死一生,公司会破产,毕业即失业……进体制内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黄灯老师在书中指出二本学生的几条出路,也隐射出“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的偏向。

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准备考研、考公、考证。

问题是,大学生活本该如此吗?

项飙老师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特别强调,“大学不是要树立范例,而是要去寻找例外。”

项老师还在书中还提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我们这些年改革,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其实是一个生命意义、生活意义转移的过程。读好书、考好学、找个好工作、家里给买房子,一直是将意义外化转移,到最后没有必要转移了,就是要回到人本身。”

重要的是一定要回到人本身。

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与结婚、生子、买房子、找好工作挂钩,也许我们才能真正回到人本身,活出每个人活着的意义。

张华在新东方学厨师,李萍在政府大楼里工作,我在蓝翔开挖掘机,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那我觉得,二本学生的困境基本解决了,当代普通中国人的困境也解决了。

-End-

您的分享是我写作的动力♥

[最近文章]

影响栗子成长的人生书单

豆瓣9.1,我的年度最佳读本,巨好看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回复“好书”,领取100本私藏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