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困丨到底是不是病?先睡一觉,再告诉我

 为什么73 2023-03-12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南林大侠 当归中医学堂 2023-03-11 20:0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

“困”,永远是一个全人类无法攻克的难题。

谁还没有个“困得要死”的时候,尤其在这个风和日丽,阳光和煦,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美好春天里,恨不能立刻马上躺平就睡。

春困是病吗

图片

看着别人精神抖擞,不负春光、干劲十足的样子,再看看自己这终日里头晕欲睡,呵欠连天的颓态,不由得怀疑自我。

我是不是生病了?为什么别人斗志满满,而我却只想摆烂?瞬间觉得自己不应该、不能够、不配春困,于是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究竟春困是病,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春困不是病,但困起来真要命。

为什么会春困

图片

随着春天气温逐渐升高,阳气生发越来越多,你会发觉,困意和温度成强烈正相关关系,气温有多暖,你困得就有多惨。

如果说惊蛰之前,还是冰消雪融、春江水暖的地表之下的回暖与复苏,那么惊蛰之后,祖国南北都进入了阳气生发于地表之上,空气里都暖意融融的阶段。

图片

- 北海白塔 -

spring 2023

图片

我们的身体感受到这股生发的暖意,机体的新陈代谢正式加速,五脏六腑、四肢肌肉都开始加速工作,效率提升,节奏加快,不再是冬天封藏蛰守的静默状态。

想要大干一场,就得有能量供应,气血津液、精微物质都得跟得上,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生理上的,短暂地供应短缺,尤其是供给大脑的气血不足,人就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哪些人

容易春困

图片

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健康人群来说,这种生理现象很短暂,当肝气很快调整好疏泄节奏,把市场供需搞平衡了,春困的感觉也就随之消失了。

但是对于本来就气血不足、血脉不畅的人群来说,这个春困就会表现得很痛苦,过程久、时间才,而且往往还伴随头晕目眩、乏力气短、精神不济、思维迟钝等病态表现。

图片

这个时候我们就得用点食疗方法,或者运动功法,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春困的

中医调理

图片

在中医看来,春困的原因可以主要从2方面考虑,一是气血不足,产能跟不上;二是血脉瘀阻,道路不通,运输不顺畅。

1

为啥气血会不足?

平日里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吃饭不规律,能量消耗太过,自身脾胃功能也弱,消化吸收跟不上,虚劳日久,就变成了气血亏虚的体质;

这类人群,猛然间站立起来会眼前发黑,所以,遇到春日生发,新陈代谢加速的特殊时期,自然就会感觉头晕乏力,气血跟不上。

2

那么,为啥道路会不畅呢?

这就主要有内外两种因素导致:瘀血和湿气。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停。一旦出现瘀血,滞留经脉之间,就容易阻滞气机,二者相互影响。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外界的湿气或者内生的湿滞,都会阻碍气机的运行,导致清阳不升,气血不能顺利运输至大脑,大脑缺氧,就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表现。

3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气血不足,精亏血少的朋友来说,补虚肯定是主要的方向,但绝不是简单地吃些名贵的滋补品,而是应该首先规律作息,不熬夜,减少消耗;其次补益的原则是多吃生发食材,营养均衡好消化易吸收;重点补益肝肾,滋水涵木。

图片

推荐用核桃仁、山药片(或者鲜山药)、枸杞子、红枣、黄精等量,加适量大米、糯米熬粥,滋补肝肾精血,补充春日生发所需能量。

图片
图片

对于血脉不通畅,又受湿邪困厄阳气的南方朋友来说,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是这段时期调理的原则。

图片

可以用和畅艾饼泡泡脚,温通经脉,和畅化湿,生发清阳,每晚睡觉前泡一泡脚,第二天感觉头脑清爽许多;

图片

此外,陈皮六宝茶也能改善由于湿气困厄阳气,导致的全身懒困,无精打采,神疲乏力,昏昏欲睡的情况。

图片

还可以让家人给自己揉一揉劲肩部的穴位,比如风池、风府、颈百劳、肩井等穴位,对于久坐办公室肩颈疲劳而导致供血不足的人群,效果立竿见影。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多出去登山踏青,疏通筋骨,通利血脉,生发阳气,春困的感觉会有所缓解;

你们家附近都有什么著名的景点,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