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兰·锅盔顶子佳话……

 阿诚驿站 2023-03-12 发布于吉林

IMG_256

  在舒兰城西约五公里处,有大小两座形如馒头般团山。大一点的叫大锅盔顶子,小一点的叫小锅盔顶子。

       提起这两座山,还有一段传说呢:

IMG_257

  唐朝时候,有一个能人姓薛名礼,家境贫寒娶妻柳氏,在寒窑里过苦日子。薛礼人品贤厚质朴,从小学得一身好武艺,尤为箭法更好,靠打猎谋生。

       有一天,薛礼听说朝廷招募兵勇,准备反击辽兵,收复国土,他心里高兴地想着,大丈夫当为国家尽忠效力。回到家中,跟妻子商量要去应募。他妻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一口应允薛礼去应征。

IMG_258

  元帅张士贵一看薛礼,满脸高兴,手拈胡须,温和地向站在面前身着白战袍,颇有大将风度的薛礼问道:"白袍壮士,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做什么营生?”

       薛礼躬身答道:"草民姓薛名礼,以打猎为生,表字仁贵,家住寒窑。”

       "好!很好!不过......"张士贵由满面笑容转为沉吟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轻轻地摇了摇头,象是很惋惜地说:"唉,可惜一位国家栋梁,竟犯了皇上的忌讳,老夫不敢挽留,你就回去吧!”

IMG_259

  可是,薛礼想的是一心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甘心落征。又一连几次应募,眼睁地看着别人被留下只有他,被赶出军营。

       张士贵的话是真的吗?不是。他是成心不要薛礼。为什么呢?这里边有个缘故。

IMG_260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一心想降服盖苏文。可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老的老,死的死,谁还能担此重任?虽说眼下有个张士贵,却又不是帅才。

      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果然在一天夜里,梦见一位老者,告诉唐太宗,有人能担此重任。并说出四句诗,"家住寒窑一点红,飘遥千里影无踪,三岁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IMG_261

  第二天,唐太宗请魏征圆梦。魏征想了一会说:"第一句应此人家住寒窑。第三句应他的名字,三岁玩童千两价,是贵的意思,此人姓名当中有一个贵字"。唐太宗点点头,"有理,有理。莫不是张士贵?”

       "不是。张士贵就在你的眼前,梦中第二句诗分明告诉你,此人还没露面"

       于是唐太宗传谕给负责招募兵勇的张士贵,让他仔细访察此人。

  你知道张士贵是什么人?原来是外表伪善,内怀奸诈。他有一个女婿,名叫贺忠显,正在他的帐下听差。这回薛礼来应募,张士贵看了觉得有点象自己的女婿。

       就这样,张士贵打起了鬼主意,拒收薛礼,好让賀忠显顶替此人,一来能使贺忠显有个出头之日,二来保住自己的帅位,三来贺忠显真个出人头地,自己晚年也能沾光,真是狡兔三窟生。唐太宗和薛礼哪知道这些。

IMG_263

  有一天,薛礼又去打猎,突然看见一位老人正与一只吊额金睛猛虎格斗,老人有些吃不住。

       薛礼弯弓搭箭,瞅准时机,一箭射去,老虎应弦而倒,老人赶紧补上一斧,看着老虎再也活不了啦,转身才要走,忽然发现一位白袍壮士收拾弓箭,他仔细一看,老虎是被箭射中的。

       老人迎上薛礼道过谢,拉着薛礼的手说:"壮士这表人才,弓法如此高强,何不去投军?”

       薛礼说出缘由,把个老人气得七窍生烟,从后颈拔下一面令旗递过来;"壮士,你把它交给张士贵,就说是俺程咬金让他留下你"

        薛礼半信半疑地谢过老人。又去投军。

IMG_264

  这一次张士贵没说的了,收下了薛礼,可分派薛礼当了伙夫。

       招兵完毕,选个吉日,唐太宗亲统大军向东辽进发。

       话说薛礼,武艺高强,品行高尚,能吃大苦耐大劳,一个人能干好几个人的活儿,深受火头军士们的拥护和爱戴,不几个月,就被众火头军士推举为他们的小头头。

       张士贵怎么能容忍薛礼高升?他喜在面上,恨在心头。有人说薛礼是白虎星下凡。这还了得?不除掉他,我与贺忠显是终日吃不好睡不稳的。

IMG_265

  打这开始,张士贵看见薛礼,表面上还是用手捋着胡子满脸堆笑,可内心却在寻找着杀害薛礼的机会。

       说来也巧,大军走到棒随沟(舒兰县的东富村)一带,时值阴雨连绵,地下积水有半尺深,无法垒灶做饭,三军将士已是一天多没吃东西了。张士贵派人察看地形,回服棒槌沟以北地势较高,虽说泥泞却没有积水。

       张士贵号令三军就在那里安营扎案。寨是扎下了,可是还垒不住灶。怎么办?张士贵在中军帐内急得团团转,忽然眼睛一亮,何不如此这般……。

IMG_266

  聚将鼓响过,一时文僚武将会齐。张士贵坐在帅位上:"大军被雨所困,无法生火做饭,本帅号令火头军和侍卫军设法垒两个大馒头灶,每灶内套上三百六十个小灶,锅锅相连,灶灶相通,一要遮雨,二要挡风"

       火头军和寺卫军个个目瞪口呆,一不知馒头灶怎么垒法?二是天下雨,肚内无食混身没劲。心想这灶可怎么垒呢?可军令难违,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张土贵拔出一支令箭:"薛礼"!

       "在!"薛礼接令在手。

       "率火头军本部,从现在起垒灶,明日卵时交令"。张士贵又拔下一支令箭"贺忠显"!

       "末将在"!

       "率本部军校,从现在起垒灶,也要在明日卵时交令,逾期者斩首示众。余者各回本部,听令伺候,不许妄动。"

IMG_267

  分派停当,众人散去。张土贵叫过心腹,暗传号令私调一万军校帮助贺忠显垒灶。

       薛礼已看出张士贵存心不良,但他一想到全军的生存,还是干了起来,火头军众兄弟见薛礼顶风冒雨边挑土扛石、边指挥筹划,个个受感动,他们以一当十地拼死垒灶。

       到了点灯戌时,张士贵派人巡察,回报:“贺忠显的大灶超过薛礼”。张士贵听后,得意的微微一笑。

       夜半子时,张士贵又派人去察看,回禀说:“还是贺忠显垒得快”。张士贵心中得意,半卧在寝帐里,哼起了将军令。

IMG_268

  薛礼和贺忠显怎么能造出一样的馒头灶?原来薛礼探过地穴,得到本天书,里边就有馒头炕的秘密垒法。贺忠显又从张士贵那儿得到吩咐,派个心腹看薛礼怎么垒,你就怎么垒。就这么。两人指浑垒的馒头灶才能一样。

       到了丑时,两大馒头灶底边的土石已经连在一起了。张士贵派给贺忠显的援军,个个心里明白:“这也太偏心了,这不是成心要薛礼的命吗?”

       军校一串联,再加上一天一夜没吃东西,腿也懒得迈了,手也懒得动了。

       贺忠显一心想治死薛礼,恨不得一时把大灶垒完,他不管军校的疾苦,亲自督促,鞭抽板打,十分暴虐。军校一气之下,有的怠工、有的索性暗里或明里帮助薛礼去啦。

IMG_269

  到了寅时,贺忠显总算把三百六十个小灶都按上了锅,派出的心腹回报贺忠显,薛礼还差一百个灶没垒完。贺忠显心里想看你还有啥说的,到卵时肯定完不了工。

       可他哪里知道,薛礼是天上派来的星宿,现在遭难,天上的神仙哪有不帮助的道理,所以暗中相助,到卵时三刻,大灶全部完工,看上去,薛礼的大灶比贺忠显的规模大得多。

       卵时,雨停了,太阳露脸了,贺忠显和薛礼脚前脚后,来到中军大帐,张士贵早已坐在帅位上,正做着如何杀害薛礼的美梦。

       "回禀元帅,賀忠显递还令箭”。

       "你造了多少个灶?”

       "正好三百六十个"

       "退下。薛礼……”

       "回禀元帅。"薛礼也交还了令箭。

       "你造了多少个?”

       "除元帅吩咐外,又加了一百个备用灶,大军饿了一天一夜,按往常的灶数是不够的。

       "啊!"张士贵登时象短了一截,吃力地站起身离开帅位,自思道:唉!贺忠显啊贺忠显,看来你这个窝囊废确实不如薛礼呀!

IMG_270

  后来,唐太宗和尉迟恭明察暗访,得知此事,找到了薛礼,看薛礼果然是个帅才,于是革去张士贵元帅之职,命薛礼挂了帅印。唐太宗把当时垒的馒头灶赐名为锅盔灶。

       千百年来,这两座土山,越长越高越大,远远看去,就象倒扣着的两口大锅。又加上薛礼在这儿埋过锅!造过饭。所以后人就沿用唐太宗赐的锅盔一名,定为山名,直到现在。

       现在两座山的鱼鳞坑,就是当时垒锅灶留下的痕迹。

       讲述人讲到这,爽朗地笑了,说:"呵呵,这些都是没有考究的瞎话,您可千万别信以为真啊!”

IMG_271

IMG_272

IMG_273

IMG_274

~·~·~·~·~·~·~·~·~·~·

~·~·~·~·~·~·~·~·~·~·~·~·~·~·~·~

郑重声明:未经准许,严禁下载、使用本传说故事图文,违者必究!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