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旗渠”精神传千秋

 书柜茶室 2023-03-12 发布于上海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景区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纪念馆和总分水闸,另一部分是青年洞水渠。

了解红旗渠的来龙去脉先从纪念馆开始。

林州以前叫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

历史上林州严重干旱缺水。

纪念馆里述说着早年林县缺水的悲惨故事。

解放前林县桑耳庄300户人家,吃水要到四公里外的黄崖泉担水吃。

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局面。

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

境内的4条河流相继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

如何解决饮水问题,引漳入林是解决林县缺水最根本的办法,问题是:浊漳河在山西省平顺县。

经过十几万民工的奋战,到1960年10月1日,作为第一期工程的山西境内最为险要的20公里总干渠竣工,林县人民看到了希望。然而,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加剧,中央提出要下马重大建设项目,所有人员撤回,恢复工农业生产。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说: “修建红旗渠为的是给老百姓一条生路,为的是林县人民,为的是子孙后代”。

经过十年奋战,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参与群众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

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