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睡三千多年的殷王朝终被唤醒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3-12 发布于河南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历史学者柯胜雨老师,自述对殷商的兴趣,开始于上个世纪末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殷商历史的研究动态、考古发掘,注意搜集、阅览与其相关的资料,除了阅读《史记》、诸子百家等早期文献之外,他更多的是从甲骨卜辞中,去找寻拼凑殷商六百年历史的零碎信息和断断续续的线索,希望能给大家呈现出一个他心目中的殷商王朝兴衰史。现在,由他撰写的《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终于在天喜文化顺利出版。

图片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

柯胜雨 著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3年4月

图片

沉睡三千多年的古老王朝

殷商一朝虽在早期中华文明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却因史传文献记载上的严重匮乏,使得这一关键的断代史长期处于“空白状态”。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以及1928年安阳小屯殷墟的发掘,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殷商一朝的认知。

而创造灿烂殷商文化的主角,包括赫赫有名的上甲微、成汤、太甲、盘庚、武丁等君王,功勋卓著的伊尹、妇好、望乘、攸侯喜等贵族重臣,还有默默无闻的㱿、宾等贞人,甚至微不足道的平民、奴隶,等等,都静静地“躺”在甲骨文中,“沉睡”了三千六百多年,等待着世人有朝一日能去唤醒他们。

图片

二里头遗址简图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摇摇欲倾的大清帝国在萧索秋风中抖瑟着,义和团运动犹如燎原烈火,燃遍了整个华北大地。西方强敌们摩拳擦掌,准备将这个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豆剖瓜分,而后像饿汉那样一口气将其吞下肚。

在皇城根王府井大街的一座宅屋中,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对已经烂到根底的清王朝忧心如焚。他又患上了疟疾,求医多时未果,国家的命运与久治不愈的病痛令他寝食难安。

一日,有位谙习医道的友人告诉王懿荣,唯有北京菜市口西鹤年堂的“龙骨”方能治愈他的痼疾。药买回来之后,王懿荣对“龙骨”仔细检视了一番,究竟是何等神药如此灵验?孰料这一检视,犹似石破天惊,开启了学术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王懿荣蓦地发现,“龙骨”上刻画着各种扭扭曲曲的符号。他满腹经纶、精通金石考据,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类似先秦籀篆的失传文字。王懿荣买下鹤年堂药店中所有的“龙骨”,并重金求购,把六文钱一斤的“龙骨”大幅抬价到一个字符价银二两五钱。不日,山东古董商范维卿携带大量刻有字符的“龙骨”前往王府求赏。

王懿荣对“龙骨”上的刻符进行研究之后,振奋地宣布,他找到了一种消失了三千多年的古文字——殷商甲骨文!这不啻是破天荒的发现,旋即震撼了整个学术界。

正当王懿荣为此废寝忘食,准备刨根究底之际,庚子国难发生,八国联军大举犯京。慈禧仓皇西遁,逃走前指定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让他抵御凶狠的外敌。国难当头,临危受命,王懿荣不得不含恨抛下手中的甲骨文,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此天与我以死所也!”

在保卫东便门的战斗中,王懿荣率部殊死拼杀,终究不敌西洋的长枪巨炮。王懿荣决定以身殉城,书写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绝命词之后,毅然吞金二钱,不死,又服毒,仍不死。敌军已冲进城,大肆屠掠。王懿荣回天乏术,愤而携同妻子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自杀,悲壮殉国。

在那个苦难深重的乱世年代,即便是皇亲勋贵都已命不保夕,更遑论学术研究。王懿荣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王懿荣开启了甲骨文巍峨殿堂的大门,从而唤醒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老王朝——殷商王朝。其后刘鹗、孙诒让继续追踪王懿荣的足迹,及至“甲骨四堂”(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研究著作蓬勃而出,终于形成了甲骨学。

由于王懿荣等甲骨文研究先驱的努力,世人不再单纯依赖史传文献的断编残简,而是可以利用殷商王朝的第一手史料,对这个王朝进行不断剖析。殷商王朝的历史脉络日渐清晰,昔日的辉煌得以鲜活地重现出来。


图片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李硕老师的《翦商》在借助考古材料和史传文献,以锐利的目光重新审视了残酷的上古人祭习俗,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鲜活地再现了周人为终结殷商和人祭习俗付出的巨大努力,让读者对华夏文明的起源产生全新的认知。视觉较为宏观。《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则运用二重印证法,对殷商王朝的辉煌历史作了详尽的梳理,着重从史实角度入手,从微观的视野,去认真探究历史细节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用生动语言把它们串连起来,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殷商六百年的历史,从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认知。

众所周知,夏商周上古三代在史传文献中的记载,相对较为匮乏,而且大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存在,这就必须借助丰富的考古材料,加以甄别、复原。考古学研究的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考古材料展现的是器物的组合方式以及使用方法,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诸如考古材料为什么存在,有什么作用,蕴含着哪一些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军事斗争、日常生活等内容?要解决这些疑问,必须与史传文献进行对应与互动。《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就是一部文献与考古材料对照研究、互动探讨的历史作品,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上古三代的发生与演变过程。

图片

甲骨卜辞中的王亥字形

在写作方法上,《殷商六百年》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材料,诸如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包括史传文献和近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古文字学(主要是甲骨文、西周金文),以及夏商周三代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了晚夏、殷商、先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全书脉络清晰,对商族的起源,夏商并立、商周对峙,夏人、殷人、周人三个族群各自的发展历史,成汤征伐夏桀,商初风云,中商九世之乱,盘庚迁殷,武丁盛世,岐周崛起,文王征伐,武王伐纣等上古历史大事件条分缕析,娓娓道来。除了对这些历史大事的讨论、叙述之外,还介绍了殷商、先周的考古学文化,并辅以一些历史图表,诸如夏商周世系简表、历史地图等等,对上古三代之间的代际传承与发展交代得非常清楚,有利于广大读者去正确认知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

图片

甲辰贞祭祖乙刻辞卜骨

除了人祭制度,商朝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制度?贞人是主持王室占卜事务过程中最核心的神职人员,主要负责占卜,预测吉凶,与鬼神对话,在商王武丁时期形成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是殷商王朝的精英分子,谙习天文历法,熟练掌握甲骨文,并凭借这一特长,垄断殷商王朝的宗教祭祀活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商王朝的社会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贞人通过垄断宗教祭祀活动,进而参与商王的政治决策,甚至控制中枢权力。在殷商后期,贞人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发现的几万片甲骨卜辞,绝大多数是贞人使用过的遗物。所以我们今天能够通过甲骨卜辞,一窥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贞人群体功不可没。

王妇就是商王的配偶,她们拥有三种身份,商王的妻子、商王政治生活中的助手、方国首领。商王朝时期,女性地位非常之高,像妇好除了为武丁生儿育女之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巾帼英雄,领兵过万,为商王朝南征北战,开疆拓土,非常了不起。不但如此,王妇还主持祭祀、占卜,甚至担任方国首领,拥有自己的领地和为数众多的奴隶,并劝课农桑,为商王朝的农业生产贡献颇多。

当然,商王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外服是附属国,内外服是商王朝国家的基本形式。

人祭制度、王妇制度、贞人制度、内外服制度,等等,它们是构筑殷商社会的基石。它们有的非常残忍,比如人祭制度,是商王朝阴暗的一面,有的充满温馨的人性,具备进步意义,比如王妇制度,是商王朝洒满阳光的另一面。《殷商六百年》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制度,对了解商朝历史能够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图片

记载武丁月食的卜辞

依靠考古发掘出来的器物,只能间接地解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特征。但是史传文献又非常匮乏,所以在传统学术上多种观点并存,令人莫衷一是。《殷商六百年》在尊重传统学术上的各种观点之外,根据考古、古文字、史料文献,对一些读者感兴趣的争议性问题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商族先公王亥之死的真相;伊尹的身世之谜;伊尹与成汤联盟的真相等,给未解之谜提供了合理的想象,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读。

总的来说,《殷商六百年》语言流畅通顺,可读性强。虽然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是行文严谨,充分运用多学科研究成果,使之做到言之凿凿,论述有据。而且尽量避免了古文字学、考古学上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问题,做到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全书遵循夏商周替代的历史过程这条大脉络进行历史叙事,客观地呈现出各大名家的观点,但也严谨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保证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通畅地读完全书。全书一共456页,全景讲述华夏文明起源时期的历史细节,将商族的起源、宗教文化、征伐战争、历史人物、都城建设等融入叙事中,展示了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商王朝的兴亡史。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商王朝的通俗史。此外在精彩的文本基础上,书中配了众多插图,比如甲骨卜辞片、铭文、陶器、铜器等,做到了图文并茂,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图片

这一个从未失落过的上古文化,正逐渐、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仿佛并没有那么遥远,而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而这本《殷商六百年》就是作者试图在一个既邈远辽阔又包罗万象的上古世界中寻觅的一朵思维的浪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