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潘国贤 | 跃龙山的人文历史

 文化宁海 2023-03-13 发布于浙江

跃龙山的人文历史

作者:潘国贤

跃龙山一角

县城跃龙山是座总山名。从西到东南,由应家山、飞天蜈蚣山、道观山、馒头山和塔山几个山包连成一体。总面积29.1公顷,主峰塔山海拔78.8米。

南门大溪(外溪),水流由西往东,沿应家山山根折南流向塔山西麓千丈岩溪潭,经山嘴象鼻头流入东南白峤港。

里溪水流亦是由西往东到应家山西南山角龙纵潭,转南汇入大溪。

龙纵潭

龙纵潭,据民间传说原是龙潭,水深千丈,有个龙洞通往东海,有条黄龙住着。一日,黄龙纵身一跃,飞向苍天,故名。后黄龙从未回归,龙洞也淤塞,唯洞口尚在,有块凸出的岩石,上世纪60年代初,还有不少游泳者登上此石进行跳水。

龙纵潭又是昔日的竹排埠头。来自西乡和东南乡溪流的竹排到县城,均停靠在此装卸货物。

在潭边,清澈的溪水中随处可见游弋的红鲮鱼与悠闲爬动的浪虾、小蟹等。大溪上有座清道光十三年(1833)建造的南北通向的条石平桥,桥中条石镌刻“镇宁桥”三字,孩童在桥下游泳才能看到。桥下可通过来往竹排,逆水篙撑拉推可到西溪沙地,顺水则可达水车港头高坦埠。

溪坑中有水磨作坊,替人加工磨麦粉、苞芦粉等。也有人在溪中用石垒成一条小坝,缺口处放置蟹柜,让鱼蟹之类随水流进柜内。有时,还能看到几只鸬鹚钻入潭中,帮助渔翁捕鱼。

百步峻下潭边有块大石头,相传方正学先生曾在此石钓鱼,后称“方正学钓矶”。1939年2月,侵华日军大举进犯连云港,守军将领孔墉(1890—1939)即作《无题》一诗:家家刀尺试寒衣,顾我天涯事总非;头白转怜亲更老,灯昏常觉梦难归。山城落日思回浦,沂水秋风忆钓矶;千里芦花明似雪,几人怒马出重围。诗句中的“回浦”指故乡,“钓矶”指方正学钓矶。孔墉在生死存亡之际,以乡贤方正学为榜样,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

1964年,南门铁桥(轻轨连续桁架桥)建造时,龙纵潭被逐渐填筑为路。

应家山山域

上龙纵潭山边百步峻,在山崖岩壁及山顶上长有糙叶树、枫香树等20余株名木古树,高大葱茏,郁郁苍苍。历史上所记载的跃龙山,大多是这方山土。

《嘉定赤城记》载:卧龙山,县东南一里。一名应家山,以其冈势蜿蜒,如卧龙,今更名。旧有鹤林庵。

《崇祯宁海县志》载:三官殿,在跃龙山上,邑人储复初建。妻方氏乃正学先生姑也。同难配开平卫,后子濬立功,世袭指挥佥事。又载:正学先生祠,原建卧龙山,万历三年(1575),郡守李时渐移西门内,曹学程修。崇祯壬申(1632)宋奎光重修。再载:三官殿在跃龙山上,邑应氏赡基,储复初建。吕祖祠,在南郭外跃龙山,祭银由县捐给。朱子祠,在南郭外跃龙山,祀宋徽国公。

明嘉靖十五年(1536),将三官祠改为方正学祠。方正学读书处清乾隆十七年(1752),建造在方正学祠遗址上,为砖木结构平屋三间,悬有楹联:“真读书种子,是名教完人”“正气充天地,学行炳古今”。民国四年(1915)重修,“方正学读书处”碑在三官殿门左。

龙山书院重建于乾隆年间,设在朱子祠内,置讲学楼五楹,中奉朱文公,西厢楼各三楹,前堂为奎星阁,西厢后为大门。同治七年(1868)筹款重建。

正学书堂旧为正学读书处。

青云观,据该观“雷祖殿”香炉铭文考证,大约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浙东规模最大的道观。《光绪宁海县志》载:青云观,一名龙山道院,在跃龙山,结构雅饬兼擅溪山之胜。1964年,县平调剧团为建厨房,首向此观拆取旧木作建材。

《光绪宁海县志》对跃龙山的描述:“跃龙山在县东南郭外,高二十二丈,蜿蜒如龙偃卧。旧名卧龙山,明黄令淳易今名,又名映霞山。《舆地纪胜》记在县东南一里,一名应家山,以其冈势蜿蜒如龙偃卧,更今名。旧有鹤林庵,按宋时已名卧龙山,非明黄令淳始更。旧称应家山,亦非映霞山也。上有方正学祠址,乾坤正气坊。右为青云观,前为望潮楼,重檐垒阁,历级而上,则有吕祖庙,旁有三官殿、朱子祠。左为文峰塔,高九丈六尺,塔下有千丈岩,为邑游览胜地……明令曹给事学程,吊方正学祠址诗:瞻仰仪型感慨深,忽看白日惨秋阴;祠荒残碣苦重合,木落空齐鸟自鸣。仗节一身甘赤族,褒忠千古见丹山;西风遮莫吹双泪,怕染缑城血满林。”

跃龙山青云观(1965年)

另载:“顾学谕整墓,姑苏人卒於,官葬跃龙山。”

历代文人学士到跃龙山,多为凭吊方正学先生而来,他们留下不少文章诗句。明进士石简(?—1551)有首《卧龙山谒方先生祠》:百年涕泣卧龙深,千古凄凉竟夕阴;王蠋庙荒鼯昼拱,首阳云黑鸟春吟;溪流汨汨游人泪,山月辉辉国士心;已见董孤千万字,即看金石照空林。表达了作者怀念方先生的悲切心情。

跃龙山是古今教书育人的基地,1944年,鄞县联中迁于此,抗战胜利后返回原地。

1946年,县立农业职业学校迁至朱子祠。

1952年2月,县初级师范学校创办在此。

1954年暑期,县教育工会与文教科在此举办首次教工夏令营。

1961年3月,县城关民办业余初中班,更名县城关民办中学时,校址迁回城关,借此旧舍作教学用房。

1965年,县城关农业中学在此开办。

1978年,县第二中学在此创办。1992年更名为城关中学。

1979年2月,宁波师专宁海教学点设于此。

1982年2月,县教学仪器站成立于此。

1985年,县城关镇高级职业中学创办于此,1986年更名为县第一职业中学。

1985年11月,县图书馆始建于此山东北侧。

1989年7月,县迪智(聋哑)学校创办在此,借“方正学读书处”旧屋为校。

1999年,县老年大学新大楼建于此山南谷。

跃龙山顶西北侧,1946年12月建“抗战阵亡将士墓园”,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墓碑”,又在方正学读书处旁山崖修“抗日胜利纪念亭”。后在此墓园和纪念碑原址上建为党校。在西北侧山坡辟为县电器工具厂、县防疫站等。1969年6月,在山南麓溪边山湾建县火力发电厂,挖掘山岩时,发现厚20—30厘米8000大卡优质煤层。后该厂重修将军湖堤坝。1975年,在东北侧山坡上始辟为立新大队(后称南门村)住宅小区。此后这一带还陆续建起了县林特局、南门村委、县园林局等单位。近年,县规划局迁入环南东路南侧。

山坡上原有一座石板砌成的方形“石圹”(旧时专供幼儿夭折义冢),已迁往他山保护。

1985年,将上世纪30年代建在城里健康路的孔家庵,拆除重建于此山中。

飞天蜈蚣山山域

此山形如蜈蚣欲飞之势,故名。1948年冬,山头和东北面山包,县政府曾建土碉堡,供“长江部队”驻守。东与西山腰在上世纪“大跃进”年代修建过小水库(今称小山塘)。1969年10月,县广播站成立电视收测小组,在此建一间小屋,放置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播放。1980年10月,在此重建电视转播站。1970年,在山头建过自来水蓄水池,未果,留下三道水泥钢筋混凝土拱型建筑物。

1970年2月,白石大队(村),在此山东北麓“门前山”开挖防空洞数个。1974年8月,该大队始辟门前山住宅小区。

飞天蜈蚣山西北山地,上世纪70年代,先是建县机电站,然后桃源大队(村)建工厂,并成立山林队,种桑养蚕,又养猪办畜牧场。这方地块称西岭头。

跃龙山之望湖楼

道观山山域

据《宁海县崇祯县志》载:玄妙观,跃龙山东,鹤林庵,跃龙山东,今名翘翠庵。

据《宁海县光绪县志》载:元妙观,在跃龙山东,前有田地,尽废后,僧真谛取赎,立有碑记,今其产析入文庙宾兴。故此山名曰道观山。

1958年,此山麓修建道人湾山塘,今尚在。后山湾开造县人武部弹药库,隧洞往西南打到将军庙坑,水库也被县人武部征用。今军事仓库撤走停用。

塔山山域

文峰塔建于跃龙山主峰。

宁海宋代出进士140人,自明“方案”后,宁海人怕读书,畏做官,读书人锐减,至明万历年间170多年中,仅出进士16人。

为振兴宁海文风,明万历十年(1582),县令黄淳于跃龙山巅建六角八层文峰塔,寓意深厚。此塔在清同治元年(1862),塔东北角遭雷击而毁。十三年(1874),修复时增至九层。民国四年(1915)又遭雷击,塔帽倒在塔山里湾。小时候,我住在八角楼,邻居有位力大过人、能担600斤重担的卢老五爷爷,常说“自己年轻时,将塔帽抬去筑水缺了”。

后文峰塔又维修两次,此塔为六面九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4.6米,底对角线长5米,每层有空龛,底层西有拱门,内有勒石以记。该塔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西南坡,有两个平坦地形如布袋,上下分别称“上布袋”和“下布袋”,塔东一块山坡似荷花状,人称“荷花心”。

塔东北面的塔山里湾、下坟塘,当时古松古枫成丛,坟墓成群,梯田毗连。1958年,山下与山腰筑了小山塘,那时这道山湾,有江狗(獾类)、豪猪、角麂、黄鼠狼、松鼠、山鸡、花猫、山兔、老鹰、蛇等野生动物,频繁出没。据当年放牛牧童讲:他曾遇到一条“犁头泼”(眼镜蛇)立起,就用手中的扫丝(毛竹枝条鞭)猛抽蛇的头部,抽死后卖蛇胆,拿到4元钱;蛇肉3斤多重,被跃龙山解放军(1966年4316部队汽车连曾驻跃龙山)买去付给5角钱。当时是一笔大收入,高兴极了。

1970年,塔山里湾山麓辟为国营布厂,山坡上建了该厂宿舍。塔西北面山腰1972年建“革命烈士陵园”,后迁移到飞天蜈蚣山北麓中。儿童游乐园建在将军湖东南山坡。

跃龙山一角(1954年)

跃龙山中部山沟原有将军庙坑水流入大溪。1962年,千丈岩建翻水站,在崖壁开凿渠道,又在将军庙坑筑坝成为人工湖,故称将军湖。

2009年3月18日。我所制作发行的《田什将军开拓宁海县城1460周年纪念封》撰文:田什,原籍凤翔(今属陕西)人。南朝梁武帝(502—549)在位时,太清年间授殿前将军,并封武岗侯。为宁海县田氏之先祖。

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作乱,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萧纶督军讨伐,田什将军随纶出战。未久,临贺王萧正德亦倒戈反叛,接应侯景,联合进攻宫城(今南京市内),此时萧纶率军与侯景激战。田什偕寅、宅两子一起浴血奋战,后纶军溃,两子战死沙场。三年(549)三月,侯景逼宫,诈夺皇权。此后,田什等人护萧纶出奔到东扬州(今浙江一带)会稽,后退往桐柏山(今梁皇山)麓扎营,于当年辗转到广度里(今宁海县城老城区)。纶因觉察到东扬州刺史大连起异心,遂带兵离宁海去寻阳(今属湖北)。田将军与贾中丞、董将军等从而屯居宁海。后田什被继位梁帝封为靖边侯。梁亡后,田什多次拒绝入京做官,解甲为民,从事开发新家乡。“宁邑当东晋前,固海隅荒域也,自将军卜居以后,一千四百年鸟集鱼萃者不下百族,惟田氏为最古”。可见当时宁海尚属“海隅荒域”,广度里仅有少数家族零星居住。田将军进驻后,他与其他居民一起披荆斩棘,开基凿井,垦荒耕种,开挖桃源河,开辟盛家街(今水角凌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以梁天监元年(502)建的妙相寺为中心的一个小城镇雏形初步形成。宁海县城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280),曾数次撤县、复置变更,在白峤、海游(今属三门县)设过县治。正当唐永昌元年(689)复置县时,由于广度里崛起,基础坚实,才正式选定此城设治。此后1300余年县城未动迁过。

田将军去世后,宁海百姓是十分敬重和深切怀念他。“历朝敕封缑城庙祀”,为其修建墓道及立庙多处。旧时每年二月廿二,当地群众在为追念田什将军而建“花楼殿”(庙)举办庙会活动。这些纪念性建筑物,惜在“文革”期间毁殆。但有幸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城南跃龙山有项“将军庙坑筑坝建漕渠”工程,坝成形成山沟小湖泊,当时坝下东侧仅一间田将军破庙尚在,留下“将军湖”之名,后辟为公园游湖。另位于城西原田将军墓前“将军路”名尚在。这两地仍是人们敬仰凭吊去处。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为民造福,勇于开创的人,田什将军功迹永垂史册。为弘扬宁海精神,值此田什将军开拓宁海县城1460周年,特向这位乡贤,制作纪念封1枚,以志纪念。

1969年,跃龙山域归县林特局管辖,定名跃龙山公园。1980年,在将军湖南面山坡开发苗圃;1982年,在此附近建一座“六角亭”,旁有双龙喷水池。1984年,塔西千丈岩顶建“望溪亭”。1989年,县政府公布“关于实施跃龙山公园总体规划的布告”,同年,在塔南侧建“文峰塔碑亭”。此后,公园建设有了新的规划蓝图。

忆往昔,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当“见缝插针”“开荒种地”的政策下达后,没多时,草木凋零的跃龙山,犹如僧人的百纳袈裟,种上各种粮食作物。此山为当时附近百姓解决缺粮之苦,作了贡献。

上百步峻,唯一尚存的古建筑是方正学读书处,修缮后,内有展览室,供游人参观。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乾坤正气坊是遗址上重建的。1992年,在方正学手植柏原地建方柏亭,旁种一株雪松,以留纪念。“读书处”东侧下坡,上世纪80年代建了柔石亭。2006年,新建跃龙禅寺的大雄宝殿在跃麟庵和云栖庵遗址上建造。2013年前后,青云观原址又建起观音阁和吕祖殿。

古老的跃龙山,不仅是风景名山,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如今是人们游览晨练的好去处。

跃龙山1946年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史料补遗

我曾接到抗日英烈孔墉将领的儿子、抗战老兵孔相宗先生电话,言跃龙山方正学读书处旁,原有一块记载民国时期由袁葆元、叶颂清、童伯吹、我爸(孔墉)等人筹款重修读书处的纪念碑,没有写进去;又告诉我,这碑体高大,字迹清楚,后来被县文管会搬走保护。很感谢孔先生提供这一重要史料。

10月11日下午,我在城隍庙“无常殿”东墙,找到嵌砌在墙体中的数方石碑,惊愕地发现碑石严重分化,文字无法辨认。测量其中一高大者,得高2.4米、宽1.05米。据说石碑是被隔壁饭店煤气腐蚀所致。因此很难得到碑文内容。

《光绪宁海县志》载:跃龙山吕祖庙铜鼎有盖四尺许,鼎足缠螭形,盖有一角类角端状,旁镌明崇祯九年(1636)铸,闽筍商助。国朝光绪癸巳(1893),盗窃其盖。接此鼎由陈姓者在沪购致转助吕庙。由此考证浙东规模最大道观“青云观”(又称吕祖庙),建于公元1636年前后,至今已有380年的历史。

《宁海县文化志》载:1985年2月,城关镇白石村门前山(跃龙山东北麓)民居工地残墓出土陶罐一只,由潘国贤捐献。出土文物经考证为东汉(25——220)古墓,使城关人口居住年代提前500余年。

据文物部门资料,白石村门前山古墓为单室汉墓,所出土的一只椭圆口,双耳叶脉原始陶罐,是典型的东汉器物。

宁海广度里(今老县城一带)人居史,以南朝梁太清三年(549)田什将军定居为开始,照此向前推算至东汉时期有500余年。按这样计算,宁海老县城人居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作者:潘国贤

1946年11月生人,宁海县城八角楼人,祖籍冠庄。曾任白石村委会主任、村书记,1986年发现村门前山处的东汉古墓,把宁海县城人居史推前500余年。爱好集邮和地方文史研究。出版有《守护心灵的家园》《铭记乡贤》。

图片 | 宁海档案馆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