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太太:《温病学鼻祖是沽名钓誉的一群人》

 tjboyue 2023-03-13 发布于四川

原创:金太太的丁克生活

中医分有许多派系(其实不应该有),具体都是啥派我不知道,这玩意儿跟我学习关系不大,没刻意研究过,但有一派是中医基本都知道的,就是温病学,因为也收录在中医教材当中,不想知道也得知道,早期以为是好玩意儿,略略读过。后来看了黄帝内经、伤寒金匮才发现它原来是另立门户的一个派系。

文章图片1


(插一段:中医是事实医学,五脏六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能说谁重要谁不重要,草药对身体的作用也是事实摆在那,人体患病原理虽复杂但也是事实规律,分出派系本就滑稽

“经方派”这个名字也是现代人为了区分后期出现的各种理论而起的名字,医圣张仲景并没提出什么以某种治病方向为主的学说。)

可能发明《温病条辨》的鼻祖认为,医圣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人(现河南省南阳),那他写的书一定更适合北方地区,那南方地区温热潮湿嘛,不能用.不能用,然后就自创了温病学,也正是从这个时候,中医治病成了调理身体、见效慢、拖拖拉拉、甚至治不好,还越治越坏的医学。

文章图片2

读过《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书里讲的内容不是北方地区怎样怎样、没有特指某地,而是宇宙万物、人与自然、人体结构、环境、心理等一切自然存在的物质关系,里面包含了阴阳五行、病因病机、疾病诊断、也包括地区气候差异等等……

文章图片3

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根据黄帝内经衍生而来,它里面也包含了黄帝内经中讲到的不同地区人体差异化致病特点和用药,比如北方寒冷地带寒冷时节出生的人腠理致密、使用解表药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就要重些;

南方地区温暖时节出生的人腠理疏松、容易出汗、那发汗的药就要轻,这也属于中医的辩证思维。

那温病鼻祖就以张仲景出生地去揣度伤寒杂病论,我觉得就是小人之心、狭隘愚蠢。

不知道温病派会不会跳出来说,你个新瓜蛋子怎么敢质疑流传二百多年的学说?

我这人就是啥都不信,就信事实,那不符合事实逻辑的东西,就是史书,考古学家不是也依靠事实考证去推翻吗?

反倒是拿着温病条辨猛读的人,治好病了吗?

不还是回头又去听经方大师的课?

当然,温病学治不好病,但可以赚钱,那见钱眼开的货,乐啊。一个感冒治个一周两周算短的,治个虚证越补越虚,补补补,賺赚赚。

为什么有的人对中医敌意那么大?

因为确实有些大夫就是治不好病嘛,还让人家骑虎难下。

为什么温病学治不好病?

之前也写过单纯补阴的危害,虚证是脏腑功能弱,弱时再只补物质,不使用增强脏腑功能的药,人只会越补越虚,就像给刚动完手术的人吃大肘子,而温病学说正是以清热解毒、滋阴补虚(欢迎温病派人质疑指正)为治病主方向。

可能温病鼻祖觉得南方温热潮湿、潮湿易生疫瘴,那就清热解毒,南方热、热伤阴,那就滋阴。

治病如果是这么浅显的道理,还辩证干嘛?

用脚丫子死记硬背就好了,当然,现在许多中医院校也就是死记硬背,道理不需要知道,就记着这个方子治这个症状,那个方子治那个症状,然后现实中一出现奇怪症状,懵圈了。

再回到现在,看温病派大夫的用药特点,多而杂,药量都是3克.6克.9克,超过10克能吓他们一跟头似的,就感觉哪个药都不可信,但哪个药还都有点用,就像带兵打仗,满卒堆里挑不出能胜任将军的,那就挨个兵卒发个烧火棍儿吧,也不敢给真刀真枪,怕伤到自己啊。

然后敌人长枪大炮一顿猛轰,小兵卒节节败退,这病就没完没了了。

而经方治病,用三个字形容“稳、准、狠”,该用大剂量的药绝不手软,该攻的时候绝不后退,该解表的时候仅从汗解,该滋阴清热的时候先增强脏腑功能……知进退、懂收放、知道每味药的去向与如何反制,也明白物质终究需要动能去化的道理。

治病不是养生,既已成病,即是大敌,对敌手软即是纵恶,恶不会因为对方讨好服软或手下留情而收手,对待恶就是快刀斩乱麻,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脉枕》观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