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中国】医疗气象服务

 厚生学坛主 2023-03-13 发布于江苏

简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变化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已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如降温引发的风寒感冒、呼吸道感染、关节炎复发等,高温天气引起的中暑、皮炎、肠炎等,气压、气温的骤变诱发的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的加重和复发,对人民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因天气、气候异常而产生疾病,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水源的污染和食物的短缺以及细菌、病毒的产生而影响健康。医疗气象服务就是根据天气、气候对人类健康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其内在作用机理,从减少天气气候变化对人民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出发,发布各种疾病预警和生活气象指数,为广大人民提供预防天气气候变化诱发疾病的气象服务,为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积极贡献。1

常见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及人的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各种疾病的气象条件会有很大的变化。运用气象和医学数据,采用气象敏感度法、概率积分法、时间N测验法等方法,可以建立各类疾病的气象指标判据条件。

(1)循环系统疾病

天气的剧烈变化对常见的循环疾病如高血压、中风、脑卒中、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影响很大。循环系统疾病与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有显著关系,在春、秋季强冷空气来临之前后,即在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索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段里高血压病人发病率很高。

(2)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消化性溃疡、腹泻、慢性胃炎等。专家通过研究103例消化性溃疡性出血的病例,发现其发病与气温关系密切,呈负相关。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并且气温、气压、空气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的骤然改变可能与此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3)呼吸系统疾病

天气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影响也同样非常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

(4)传染病疾病

天气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象灾害等对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以及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影响,同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还对某些新传染病的产生和某些传染病消亡具有影响等,流行病学专家也很关注气象灾害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气象灾害对人类健康造成最直接的危害是引起伤亡,间接危害是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自然疫源地的迁徙、扩大,从而引起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洪涝灾害时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甲肝、戊肝、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肠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脑、麻疹、流感、感冒等),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血吸虫病、钩体病、出血热等),虫媒传染病(乙脑、疟疾等),皮肤病(湿疹、皮肤真菌感染等),红眼病等。

(5)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有感染性的、免疫性的(如类风湿关节炎)、代谢性的(如痛风)、内分泌性的(如肢端肥大症)和退化性的(如粘多糖病)等。风通病发病以疼痛(关节、肌肉、软组织、神经等)为主要症状。当天气变化(气象要素波动)时,会引起患者体温调节机制的紊乱而使血管扩张收缩不充分,京时间延长、粘蛋白代谢和田活动紊乱、关节温度下降而使病人关节疼痛加剧。

(6)眼疾病

人的视功能对低气压和缺氧非常敏感,向高攀登,人的色觉、中央视觉、周围视觉、暗适应及眼内压都有变化,视觉运动反应速度也会减慢,视野变狭窄。过热的天气和强烈的日照对视功能和眼内压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光线过弱也会有不良影响。北方地区近视眼较南方多,主要与北方日照不足有关长时期在野外工作,角膜被风沙刺伤,会产生特异性角膜变性。

有些眼病的发作与气象条件有对应关系。气象要素诱发眼病的根本原因还未彻底明了,但有些气象要素对眼病的影响还是可以解释的。比如在特别热的天气后突然转冷,血压和眼内压都会升高,易于诱发青光眼和出血。在锋面过境或暖气团进入后,因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可使白内障手术后发生小血栓的脱落。光感性眼病主要是眼睑、结膜、角膜对紫外线及红外线的过敏,一般色素较多的人种不发生这类光感性眼病,而虹膜呈蓝色的人种最易过敏。光感性眼病一般发生在春天及秋天,这与全年各月份光谱组成不同而形成的季节性变化有关。

青光眼多发生在冬季最冷月份,当冷风过境或冷气团进入后易于发作。夏季较少发作,但当夏季出现特殊的炎热天气时也可发生。视网膜剥离多发生在春、夏季,冬季少发。1

疾病预警气象服务医疗气象学是运用气象学与流行病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解释和探索天气气候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因果联系。疾病预警气象服务是建立在医疗气象学基础上的与疾病相关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

台风、洪涝、干旱、高温、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关系已多有报道。深入研究医疗气象学并开展疾病预警气象服务,对于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疾病的治疗,以及指导人们健康锻炼、预防突发病情事故、自我保健等的前景是广阔的。

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天气气候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问题,疾病预警气象服务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02年,上海气象部门和卫生部门联手启动了。上海城市热浪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开展了夏季高温热浪预警,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甘肃、浙江等省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总体来看,我国的医疗气象预报尚处于摸索试验阶段,需要全国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加大研究力度,尽快缩短差距。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医疗气象预报的发展。

(1)要研究各种常见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天气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也迫切需要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时段、流行范围和趋势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在探索各种疾病与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这些地区人群疾病改变的规律性以及在特殊天气气候条件下各地区可能出现的疾病变化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2)加强气象灾害和疾病的关系以及灾后防御措施的研究,如何在灾后疾病预防工作预案中增加气象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的相关内容,提高灾后疾病预防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是摆在医疗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3)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与气象两个学科的深入协作和研究,拓展多渠道的服务手段,在整合预报方法、统一预报标准的前提下,利用各种传媒手段,使疾病预警气象服务能第一时间提醒公众。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使天气预报涵盖医疗气象预报的内容,如北京明天上午气温骤降,阴有雪,下午转多云,湿度90%,西北风5~6级。今日易头痛,可能伴有轻度失眠。明日患关节炎和心脏病的人病情可能发作,并可能伴有痉挛和心绞痛。

(4)应将疾病预警气象服务纳入全国气象预警工程,将该项业务纳人气象基本业务范畴。大灾之后防大疫,一旦有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气象部门应联合卫生部门发布疾病预警信号,发布防范措施,提醒公众正确防范。

(5)在应用气象方向中开辟医疗气象专业,培养医疗气象专业的学生,为疾病预警气象的基本业务培养专项预报和服务人才。1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科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