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关系

 灵兰小草 2023-03-13 发布于山西

讲师:徐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

Ø生理上:

  Ø病理上:

  

2. 心与脾

Ø生理上:

  Ø 病理上:

  

3.心与肝

Ø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与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Ø生理上:

  Ø病理上:

  

4. 心与肾

Ø 生理方面:

  

  Ø 病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

  

5. 肺和脾

Ø生理状态下:

  Ø 病理状态下:

  

6. 肺与肝

Ø主要表现为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Ø 生理状态下:

  Ø 病理状态下:

  

7. 肺与肾

Ø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阳互资三方面。

Ø生理状态下:

  Ø 病理状态下

  

  

8. 肝与脾

Ø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相互协调的关系。

Ø生理状态下:

  Ø 病理状态下:

  

9. 脾与肾

Ø主要体现于先后天的互促互助和水液代谢方面。

Ø生理状态下:

  Ø 病理状态下:

  

10. 肝与肾

Ø主要体现在肝肾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之间的互滋互制作用。

Ø生理状态下:

 


 Ø 病理状态下:

  

Ø从生理功能方面总结

1. 血液的生成运行有关的脏腑

心主行血;脾主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

2. 水液的运行、输布和代谢方面

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液。

3. 与呼吸有关的脏腑:肺吸气,肾纳气

4. 与生殖密切相关的脏腑:肝肾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表里关系)

(一)心与小肠

1. 结构上: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

2. 生理上:相互联系

3. 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热可下移小肠,引起尿少、

热赤、尿痛;小肠有热,可循经上炎于心,导致心烦、

舌赤、口舌生疮。

二)肺与大肠

1. 结构上: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

2. 生理上:肺的肃降功能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3. 病理上: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导致肺失宣肃降,出现胸满、咳喘;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见大便干燥秘结;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称之为“气虚便秘”;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见大便溏泄。

(三)脾与胃

1. 结构上: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

2. 生理方面

(1)纳运相得: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从而营养全身,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2)升降相因: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3)燥湿相济:胃属燥土,脾属湿土,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完成饮食物的运化过程。

3. 病理方面

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

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运化升清,出现腹胀泄泻。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四)肝与胆

1. 结构上: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

2. 生理上: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肝主谋略,胆主决断,二者密切相关。

3. 病理上: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胆汁的分泌排泄;胆汁排泄不畅,影响肝之疏泄,可见肝胆火旺或肝胆湿热。

(五)肾与膀胱

1. 结构上: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

2. 生理上: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代谢的正常。

3. 病理上: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膀胱开合失度,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尿频。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