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分之百不沉湎于网络游戏的绳子

 周正心学 2023-03-13 发布于河南

看着熟睡中的儿子,不禁得意于自己最骄傲杰出的作品。儿子今年13岁,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精通电脑;时而游弋于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中,单纯快乐、无忧无虑。适逢许多家长、社会工作者以及媒体记者谈起网吧、电子游戏切齿痛恨,而他却收放自如,正享受着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畅快。
“孩子沉湎于游戏、沉湎于网络,旷课、逃学、偷钱、不听话……”、“我的孩子快被网吧毁了,谁来救救他!”“只要能挽救孩子,花再多钱我也愿意。”……这样的呼声不绝于耳,这种痛恨得到了人们的共鸣,社会上大多数人要求惩治网吧,限制网络游戏。
但这样做是否真的有效呢?结果恰恰相反,不仅限制不成,反而害了孩子。举例而言:一个人拿了一把刀在街上杀人,带血的钢刀成了罪证。但罪犯的母亲绝对不会举着钢刀咬牙切齿地说:“都怪生产刀的厂家、销售刀的商人,诱惑我儿子去杀人,我们要惩治刀铺!”又比如说:一个人开车撞了人,无论是撞的一方还是被撞的一方,都不会将责任推向那辆黑色的宝马,大家要惩治的是司机。
多么浅显的道理:物没有错,不会生出罪恶;物无心,人有心,罪在于人,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只有带人格障碍倾向的人群,才会将责任推给物。街上有网吧、电脑里有游戏,别的孩子为什么不沉湎?为什么是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孩子出了问题——实质是因为家长出了问题。当然,我们不能纠缠于问题,而应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大医治未病”,健康的办法是找出防治的良方,在问题出现之前杜绝它发生。

时光回到从前,众人看好:
儿子3-6岁的时候,就有可能接触到游戏。最笨的家长是不让孩子接触游戏,这完全等同于掩耳盗铃,孩子早晚会反弹。长大后他们会比其他孩子更上瘾,就是因为早年倍受压抑。合格的家长要会这样诱导孩子:
“妈妈,我喜欢游戏。”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你。
母亲一副关切的表情,问:“什么游戏?”
“哥哥玩儿的红色警戒。”
“真的喜欢?”
“当然是真的,连做梦都想玩。”
“那,怎么办呢?”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
“给我买电脑。”孩子脱口而出。
“好像宝宝的手绢儿还没有洗吧?”
“我洗我洗……”看着孩子乖乖地跑走,你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又一个星期天,“妈妈,可以买电脑了吧?”
“真的想啊?”
“就是想啊,你看我天天洗手绢!”孩子央求着。
“那好吧,宝宝。但是,电脑买回来以后,是天天玩儿呢,还是只在星期六、星期天玩儿?”这是二十一世纪,所有准备生育和正在养育子女的母亲必须要会说的一句话。
所有孩子天性都是聪明的,他们知道不同的回答会带来迥异的结果。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星期六、星期天玩儿。”
“玩儿一整天呢,还是玩儿两个小时?”——继续“诱敌深入”。
“当然是两个小时。”
“真的?”
“骗你是小狗!”孩子迫不及待地和你拉勾。
“我想我的儿子会是一个有自制力的好孩子!好吧,咱们签个协议。”协议签订了,孩子的心理有所警戒:周六、周日,两个小时。教育管理必须要有目标,这样母子之间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是协议在墙上挂着,孩子们不一定遵守。
下一招。

电脑买回家,孩子心花怒放,快乐冲进了大脑。当孩子玩儿到1小时55分的时候,母亲应该找个借口在孩子的视野中出现——去他的房间拿本书或是抹抹桌子……让孩子知道:监督人在家——60%的孩子会按时关机。
40%的孩子必然不会按时关机,母亲要有耐心:“宝宝,咱们签的有协议呀,我相信我的孩子是个有信用的好孩子!”这句话对10%的孩子有用。
“宝宝,要是不关机,协议上可是明确规定:明天就不能玩儿了!”这句话又挽回了10%的孩子。
20%的孩子说什么都无效,无论如何都不会关电脑,得由妈妈笑眯眯地、态度坚决地按下电源,要哭要闹,活该。真爱你的孩子就必须坚决做到。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越早越好,3岁到8岁为最佳年龄段。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对父母的崇拜期。他们所知少、所做少、所涉猎的范围小;他们的愿望,父母凭借自身的力量尚可以满足和控制;离开父母,他们寸步难行,因而,养成教育最容易实施。
母亲要至少坚持两个月或半年监督诱导,使孩子养成习惯:周末开机,玩儿两个小时关机。12岁如此,18岁如此……因为他习惯了,小时候的习惯就是理所当然。
一根拇指粗的绳子是拴不住大象的,但事实上大象都被这样的绳子拴着。奥妙就在于:养象的人在小象一出生就用此绳将它拴起来,小象自然不愿意受约束,它不停地挣,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总也挣不开,四个月时它就不挣了,习惯了,一辈子这样。
教育方法适当,养成习惯,剩下你要做的就是:在家悠闲地品着咖啡,等着孩子来向你报喜了。

《潜意识》

《微妙玄通》

《夫妻相处的最高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