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惊风的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wangming72 2023-03-13 发布于山东

“【小儿惊风的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此整理了“【小儿惊风的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详情如下:

辨证论治

1急惊风

(1)风热动风

主症:多见于春夏之季,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红,随即出现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息风定惊。

方药:银翅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防风、牛蒡子疏风清热;钩藤、僵蚕、蝉蜕息风定惊。

高热不退,口渴欲饮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生津;喉间痰鸣者,加天竺黄、瓜萎皮清热化痰;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槟榔泄热导滞;抽搐较频者加羚羊角粉以助平肝息风之力;神昏抽搐较重者,加服小儿回春丹以清热定惊开窍。

(2)气血两燔

主症:多见于盛夏之季,起病较急,壮热,口渴,头痛剧烈,或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搐,便秘,舌质深红或绛,苔黄糖或黄腻,脉弦数有力或滑数。病情严重者见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昏迷。

治法:清气凉营,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生石膏、知母、连翘、黄连、栀子、黄芩清气解热;赤芍、玄参、生地黄、水牛角、丹皮清营凉血生津;羚羊角粉、钩藤、僵蚕息风止痉。

昏迷较深者,可选用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息风开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热;呕吐者,加半夏、玉枢丹降逆止呕。

(3)邪陷心肝.

主症: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谵语,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羚羊角粉、钩藤、僵蚕、菊花平肝息风;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胆南星豁痰清心;栀子、黄芩清热解毒。

神昏抽搐较甚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便秘者,加大黄、芦荟通腑泻热;头痛剧烈者,加石决明、龙胆草平肝降火。

(4)湿热疫毒

主症:持续高热,频繁抽风,神志昏迷,谵语,腹痛呕吐,大便黏腻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息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常用黄连、黄柏、栀子、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白头翁、秦皮、马齿苋清肠化湿;羚羊角粉、钩藤息风止痉。

呕吐腹痛明显者,加服玉枢丹辟秽解毒止呕;大便脓血较重者,可暂用生大黄水煎灌肠清肠泄毒。

本证若出现内闭外脱,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呼吸浅促,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者,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灌服,以回阳固脱。

(5)惊恐惊风

主症: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至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息风。

方药:琥珀抱龙丸加减。常用琥珀粉、远志镇惊安神;石菖蒲、胆南星、天竺黄豁痰开窍;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全蝎、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

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降逆止呕;寐中肢体颤动,惊啼不安者,加用磁朱丸重镇安神;气虚血少者,加黄芪、当归、酸枣仁益气养血安神。

2.慢惊风

(1)脾虚肝宄

主症: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不欲饮食,大便稀溏,便色青绿,时有肠鸣,四肢不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温中健脾,缓肝理脾。

方药:缓肝理脾汤加减。常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白芍、钩藤柔肝止痉;干姜、肉桂温运脾阳。

抽搐频发者,加天麻、蜈蚣息风止痉;腹泻日久,将干姜改为炮姜,加山楂炭、葛根温中止泻;纳呆食少者,加焦神曲、焦山楂、砂仁开胃消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者,改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2)脾肾阳衰

主症:精神委顿,昏睡露睛,面白无华或灰滞,口鼻气冷,额汗不温,四肢厥冷,溲清便溏,手足动,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方药: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常用人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炙甘草健脾补肾;炮附子、肉桂、炮姜、丁香温补元阳。

汗多者加龙骨、牡蛎、五味子收敛止汗;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胡椒、半夏温中降逆止呕。

(3)阴虚风动

主症:精神疲意,形容樵悴,面色萎黄或时有潮红,虚烦低热,手足心热,易出汗,大便干结,肢体拘挛或强直,抽搐时轻时重,舌绛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滋肾养肝。

上文“【小儿惊风的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医考信息、政策新闻、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