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刘立军:梁家齐老师其人其诗——梁家齐《诗苑追梦》第十五章《诗友品评》选刊

 W行走在人世间 2023-03-13 发布于陕西


【前言】梁家齐老师的诗歌集《诗苑追梦》终于出版了,从最初的通稿,到后来的请马俊英老师等人反复审核校对,历时三年。机缘巧合,我参与了最初的通稿校对。我对于古诗词楹联所知甚少,《梁家齐老师其人其诗》只是我应梁老师之邀写下的一篇读后感

梁家齐老师其人其诗

——梁家齐《诗苑追梦》第十五章《诗友品评》选刊

刘立军

梁家齐老师的诗歌集要出版了,因为在此之前,帮梁老师做了一些文字校对工作,也算是最早拿到初稿的一批人,于是梁老师让我也写一篇文章,这让我多少有些惶恐,但又却之不恭,所以只能写一篇个人读后感,作为我读完文本后向梁老师上交的一份作业。
人常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多读他的文章,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观点、性格好恶等总会在他的文章中有所反映。而要读懂一个人的文章,最好要多了解一些这个人的生平经历,因为文章的写作风格、思想内涵同作者的性格特点总会相似,总会受到作者的人生经历影响,不是有一种阅读鉴赏方法叫做“知人论世”吗?这“知人”就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论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
梁家齐老师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上上陆陌梁氏举人家在近代乾县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一世祖梁式和他的两个儿子梁守典、梁文典都属晚清举人。一门之中出了三个举人,这在当时的内陆乡村实在是凤毛麟角,让人羡艳不已。此外,梁式的三子梁文治(翰华)为贡生,四子梁文彜为秀才。
时值清末和民国交替时期,梁式及其四子先后均在外供职,或为官或从教,社会地位较高,经济较为宽裕。梁式先为合阳县教谕,后升迁为延安府教授、乾阳书院山长等职。梁守典先为省咨政院议员,后为乾州高等小学堂堂长、乾县女子高等小学校长,被誉为乾县现代教育的先行者;梁文典历任镇巴县县令、蒲城县县尉、县令,陕西省政府秘书科科长等职。其家庭经济来源既靠工薪又靠农耕,可谓是仕宦经济和农耕经济相结合的富裕之家。

正因为经济上的保证,所以梁式的孙辈,即三世祖中亲伯叔的八个堂兄弟及梁瑞霭、梁瑞兰两姊妹共十人全部上学读书。其中梁谌留学日本学矿业长达八年之久;梁谨、梁谦、梁誾、梁謇、梁诒及梁瑞霭、梁瑞兰等均在省城西安或县城受过中等教育。正是这样的书香之家,造就了梁氏家族的辉煌,也形成了梁氏家族优良的家风和文化传统。时至今日,梁氏家族尚有20多位大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梁氏家族从一世祖梁式开始,至第五世,先后从事教育工作者共计19人。其中,又被誉为省县名儒的梁式,有乾县现代教育的先行者梁守典,有乾县最早的女教师梁瑞霭……

梁家齐,1936年出生于乾县县城花口巷,梁诒长子,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曾任咸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陕西省历史学会会员。

幼年随父任职处所的变迁,曾转徙于甘肃平凉、泾源及乾县城内诸小学就读。1949年秋考入乾县中学,一年后因为家境困窘而辍学。翌年,考入能享受助学金的乾县师范学校复学,一读六年。

1957年中师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小学、初中、高中、成人中等师范学校,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因为酷爱文学,爱好读书,所以能够在知识上不断超越自我,教法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6年调离教坛,被任为《乾县教育志》主编,历10年艰辛努力,终成《乾县教育志稿》五十万余言。资料翔实、观点独到,备受好评。1998年,与他人合作,编撰《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校志》,2005年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后编辑《乾州人》,办诗报《古韵新声》及《乾州文艺》均任副主编。

晚年以后,喜爱上了古典诗词,几乎进入一种痴狂的状态。本书中收集的千余首诗歌中,绝大部分作品是八十岁后的五六年所做,平均每年近乎二百首诗词。梁老师的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精益求精。每有诗成,他总是很谦虚谨慎地发给文朋诗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以确保合乎音韵平仄,以确保准确简约地表情达意,其用心之诚、用心之切、用情之深令我等汗颜不已。

梁老师的诗词,分为《时代颂歌》《感事抒怀》《情系河山》《诗苑玫瑰》《七彩人生》《田园之歌》《融融亲情》《同窗情谊》《唱和之作》《缅怀纪念》《咏物寄意》《诗词之路》12个章节(后有修改,这是我拿到的初稿章节体系)细读每一首诗歌,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梁老师是一个关心时政,心系苍生之人。这个我们从《时代颂歌》《感事抒怀》《情系河山》这几个章节中的诗词中可见一斑。几乎每有重大的时政活动,梁老师都会赋诗填词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颂、有《致敬奉献  见证辉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礼赞》,《南水北调颂》《中国梦·咸阳情》《鹧鸪天·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等。外出游玩,总忘不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如《元宵节游东莞松山湖》《癸巳季春与同窗任义长夫妇游长江抒怀》《参观泾阳智慧农业园》《初一游灵山寺》《游瓦屋山薰衣草园》。看见民生疾苦,他会心焦心虑,他不仅《为劳动者祈凉》,而且心忧《昨夜暴雨》,难忘《夜雨中买桃》;看见民众受益,他会喜笑颜开,写下《喜城中允许农民摆地摊两题》《喝火令·秋分贺农民丰收节》。

梁老师是一个心中有爱,阳光温暖之人。梁老师的爱,首先源于对亲友的关爱,如《母亲节颂母亲》《赴甘肃崇信县为八旬姑母祝寿》《赠给成长中的诸孙》《侄孙女梁爽赴意大利公费读博有嘱》;其次源于同窗之谊、师生之情,他用自己手中的笔、用锦绣诗词记录下这精彩的难忘的一幕幕,《乾师学友分别四十年后聚会》《迎二零一八年对学友话衷肠》《为学兄任义长开追悼会归来致夕阳学友》《浪淘沙·与乾师学友登乾陵赏菊》《阳峪中学1973级师生聚会回眸》。最后,这爱还表现为对广大劳动者的关爱之情,作者会和他们同喜同忧,既有《秋日悯果农》,也有《鹧鸪天·留守家园的女人们》,更有《喝火令·秋分贺农民丰收节》《沁园春·家乡春秋 》《新年喜降瑞雪偶得十题》。

梁老师是一个诗意人生,浪漫多情之人。《鹧鸪天·我的老来乐十五章》中,通过“盛世乐”“园丁乐”“同窗乐”“师生乐”“学诗乐”“手机乐”“休闲乐”“寿辰乐”“得重外孙女乐”“旅游乐”“读书乐”“文友乐”“知足乐”“处世乐”“生死观”十五首诗记录刻画了一个耄耋之年的退休老教师的简单平凡而趣味无穷的生活。他不仅自己乐,还与众人同乐,上中下三集的38首诗歌《乾县夕阳红文艺演唱团礼赞》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他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在乾县的很多场合,我们都能看到这位精神矍铄的“八零后”,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梁老师是一个克勤克俭,心怀感恩之人。感恩的人,既有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如《鹧鸪天·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贺新郎·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高鹏血战连防山 三千将士恸国殇》等;又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如《七律·寒衣节祭先父母》《鹧鸪天·祭亡妻》《痛悼任义长学兄》;更有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民众和平幸福的生活而献身的英雄们,如《七绝·凉山森林救火英雄祭》《鹧鸪天·清明祭奠抗疫英烈》。

最难能可贵的是,梁老师的诗歌并非一味的唱赞歌,粉饰太平,在他的集子中,也有一组《带刺的玫瑰》,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这才是中国文人的风骨所在。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本诗集存在“文字浅显、口语直白”的不足,对此,我是不认可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诗歌的主要目的是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它不能过于深奥,而要简洁明了。诘曲聱牙的文字是民众所不喜欢的,这样的诗歌也就失去它的意义。

匆匆提笔,言之不当处,敬请老师原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