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中式风格建筑其实都是教堂

 张问骅 2023-03-13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春节假期去了一趟武汉。武汉三镇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也正因为如此,武汉现存着大量的中国近代建筑,这点和上海非常像。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教堂一般都有着尖耸的高塔,外立面带着繁复精美的雕刻,内部有着高高的穹顶,彩绘的玻璃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场景。这个印象也没有错,实际上教堂建筑绝大多数就是希望通过建筑的手法营造出这么一种氛围。但凡事都有例外,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有那么一段时期,教堂与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了融合,产生了一些中西合璧的教堂。

上图就是武汉的圣三一教堂,它位于武昌司门口,距离著名的武汉旅游景点户部巷仅有一步之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仅看外观确实很少有人能想到这竟然是一座1910年的基督教教堂。圣三一堂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主楼是一座重檐八角亭,顶部有一圆球,亭子的高度与后方礼拜室的高度相同,门脸上是青砖花雕,屋檐上还有用水泥塑的龙首。但它的功能却是教堂。圣三一堂的内部空间很大,分2层,可以容纳几千人同时做礼拜,是武汉老教堂中,容量最大的一个。

这座教堂有着精美的砖雕,内部楼梯转角处有一些彩绘玻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距离圣三一不远,同属于武昌司门口的青龙巷(青龙巷93号)里面还有一座中式建筑的基督教堂,圣救世主堂。圣救世主堂俗称府街口教堂,是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兴建的众多著名教堂之一,兴建于20世纪初。该堂中西合璧风格,重檐攒尖琉璃瓦顶,上设宝瓶。圣救世主堂是辛亥革命的肇始地之一。1903年,黄吉亭会吏(1868~1954年)、胡兰亭在圣救世主堂创设书报阅览室,名为日知会,宣传革命,先后吸引刘静庵等加入。可以说,没有“日知会”就没有辛亥革命。

刘静庵(1875—1911),湖北潜江人。原名贞一,又名大雄。字静庵、亦作敬安、敬庵 。1903年赴武昌加入湖北新军,次年任护军马队第一营管带黎元洪的秘书。1904年参加科学补习所,谋划长沙起义,事泄被逐出营,遂参与王汉、胡瑛行刺清廷户部右侍郎铁良之密谋。同年以担任美国教会阅报室日知会司理为掩护,订购革命书刊,组织演讲,宣传革命。1906年主持创立日知会,被推为总干事,联络军、学、绅、商各界。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2月计划于武汉发难,以响应萍浏醴起义,后被叛徒诬告为通缉在案的哥老会首领刘家运,于1907年被捕。1909年被判处永远监禁,在狱中坚持读书,团结狱友,并以“铁血军”名义宣传革命活动。1911年因备受酷刑,病逝狱中。

图片
图片

这两座教堂目前都已经改做它用,但历史的遗迹依旧保留在这些建筑身上。有关这些教堂的资料并不太多,虽然历史上有一个阶段建造了很多这样类型的教堂,但能保留下来寥寥无几。当年外国人进入中国修建教堂,使用中西合璧式也是为了降低普通民众对教会的抵制,也正因此促成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这些中西合璧式的教堂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拆一个,少一个。像武汉类似于这样的中式建筑风格教堂仅剩下最后三座,其历史与建筑价值非常珍贵。所幸看到位于青龙巷里的圣救世主堂正在做保护性修缮,它正好位于武昌蛇山黄鹤楼的脚下,与武汉的地标建筑黄鹤楼同框,还是挺出彩的。期待着它早日完成保护性修缮,焕发出往日的建筑风采。

图片
图片
图片

顺便说一下位于上海多伦路59号的鸿德堂,这也是一幢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基督教堂,1928年竣工,是上海唯一的有中国庙宇特色的基聲教堂。重擔式大屋顶,青瓦青砖红桂。北立面中轴上设重檐四方攒尖顶塔楼,檐下绘彩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