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竺可桢:西南交通大学五杰出校友之一

 壹周bao 2023-03-13 发布于河北
竺可桢 (土木 1909入学)

浙江绍兴人,1890年3月7日出生,1974年2月7日因肺病在北京去世。英文,Coching Chu 或 Chu Kochen,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候学创始人。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1910年赴美留学,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早年求学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的竺可桢学习勤奋,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升入上海澄衷学校。澄衷学校由著名实业家叶澄衷先生创办,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人开办的班级授课制学校,蔡元培先生曾任校长。

1908年,由于罢课风波,澄衷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遂转入复旦公学继续学业。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10年,竺可桢考取了第二批庚子退款留学生赴美国留学。国以农为本,竺可桢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已任,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本科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攻读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博士学位,随即回国。




中华民国时期



竺可桢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的气象教育事业,先后在南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发表了关于东南亚台风、历史上气候变迁等方面的一系列专著。

1928年,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并出任所长。1929年,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与翁文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1936年,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全面抗战爆发后,率学校西迁江西泰和;1938年再迁广西宜山(今河池市宜州区)。

1939年1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师生自柳州步行到达宜山,准备前往贵州平越(今福泉)。由于湖南的战事,唐院师生自1938年11月从杨家滩(今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出发,徒步走了一个多月,一路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如今到了宜山,遇到校友竺可桢在此,倍感亲切。竺可桢热情接待了母校师生,唐院师生在宜山休整了5日。在竺可桢和其他校友的帮助下,唐院师生得以乘坐汽车从宜山前往河池,然后从河池徒步抵达黔桂边界,再坐上贵州省公路局派来的汽车抵达马场坪,从马场坪徒步到达平越。

1939年12月,竺可桢率浙大迁往黔北,直至1946年回迁杭州。1948年,竺可桢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之际,动员竺可桢赴台,被其婉拒。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竺可桢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国科学院成立后,竺可桢出任副院长,并主持筹建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在此期间,竺可桢倾注了很大精力于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工作,领导制订了综合考察工作的方针、任务,并亲自组织、参加了一系列的地区综合考察,如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海南橡胶种植环境及热带资源开发利用、黑龙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和利用等。1961年,以71岁高龄赴四川阿坝进行高原考察;1966年,76岁高龄时赴河西走廊考察。为了祖国的综合考察事业,他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62年,竺可桢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将位于绍兴和南京的住宅捐献给国家。1989年,绍兴当地政府修复了位于绍兴东关镇西的竺可桢故居,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2012年,位于南京珞珈路48号的竺可桢旧居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和著作,主要有:《中国的亚热带》、《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新疆纪行》、《向沙漠进军》、《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




杰出成就



竺可桢一生勤奋,勇于开拓探索。他年过花甲开始学习俄语,年逾古稀仍定期乘公交车去中科院图书馆阅读外国科学期刊,几十年如一日地写日记和读书心得,现留存了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去世前一日)的日记,它代表了竺可桢勤奋一生的精神。

竺可桢的杰出成就主要有

创建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个地学系。1920年筹建东南大学时,竺可桢建议应设立地学系,包括地理、气象、地质、矿物等学科。东南大学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聘任竺可桢为地学系首任系主任;

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沿海、沿江的气象测报点均为英国控制,上海、青岛等地的气象台均为列强所有,外国人几乎把持了中国气象事业。竺可桢于1928年创建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提出《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并全力推行,奠定了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基础;

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938年,经竺可桢倡议,浙江大学将“求是”定为校训。他认为,“求是”是指“排万难、冒生死,以求真知”,只有坚持“求是”,科学才能进步,国家方能发达;

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人。自1934年起,竺可桢开始组织物候观测;1962年发起组织了全国物候网。他主持编写的《物候学》全面论述了物候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方法,奠定了我国物候学的基础。


【作者简介】鲍洪刚,1996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硕士,现任职于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讲授“走进交大历史文化”、“工程伦理”、“茶与中国”等课程,曾荣获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家档案局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优秀奖等奖项。主编、参编《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新编(第一辑)》、《实验室管理学》等出版物,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天府新论》、《财经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现居住在四川成都。

关注我们

ID:ssyh120

《竢实扬华》——交大人有、交大人办、交大人享的公众号,宣传全球各行各业中杰出的有影响力的西南交大人,把扬名母校作为我们交大人的毕生使命。请扫描二维码共享本公众号,并把本文发到微信群、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