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万里:西南交通大学五杰出校友之五

 壹周bao 2023-03-13 发布于河北
黄万里(土木 1932)

祖籍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1911年8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2001年8月27日因肺病在北京清华园去世。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193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系,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母校(时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1953年因全国院系调整调入清华大学。1957年因反对三门峡工程被划为“右派分子”,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的妻子丁玉隽是中国国民党元老丁惟汾之女。他们育有三子三女,其中长女黄且圆的丈夫是知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

本文参照《西南交通大学史(第二卷1920-1937)》(何.云庵、 汪启明)和《百度百科——黄万里》编写。



全家福(左一为黄万里)




出身名门



1911年8月20日,清王朝的最后一年,黄万里出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的第三子。

父亲黄炎培于1905年即秘密加入同盟会,先后创办和主持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中华民国江苏都督府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省教育会副会长等职。1917年,黄炎培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曾任同盟主席。1945年,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等职。

1921年,黄万里入读浦东中学附属小学,邹韬奋是他的英文老师。1924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考入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黄万里大学入学时年仅16岁,是全班最年幼的学生。因为经常戴一顶土耳其帽,被同学取了个绰号:“烧鸡”。大学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拱桥二次应力设计法》引起业界的关注,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为之作序,交由交通部印行。

1933年,任杭江(杭州-江山)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建造江山江铁桥。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学位,是该校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在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诺利斯水坝短暂任职,期间驱车45000多英里,考察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

黄万里设计的四川省三台县高家桥渡槽(图片来自中红网)




投身水利建设



1937年底,黄万里回国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技正,随即赴四川工作。1937-1943年间,任四川省水利局工程师、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期间,主持修建了四川省三台县高家桥水利工程等项目。1943-1945年,任长城工程公司经理。1945-1947年任全国善后救济总署技正、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1949年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1949-1950年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四川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当时的三台县受干旱的困扰,民不聊生。郑献徵于此时来三台县任县长。上任伊始,国军29军测量局局长霍新吾来访,两人一致认为,解决三台的民生问题,必须从兴修水利工程入手。于是,两人连夜给上级打报告,请求修建水利工程。11月,黄万里率领的技术团队进驻三台,开始设计、修建水利工程。

1938年1月,工程开工。2500多名石匠、15000多民工在工地上劳作,日军飞机轰炸频繁,在涪江炸起冲天水柱,每天要拉20多次空袭警报。为了赶工期,工地上的人都不跑远,直接就地卧倒。民工们说:“怕他个龟儿哟!有了水才不会有灾年嘛!”

按照黄万里的设计,首先对清代的老渠堰——永成堰进行疏通、加固,然后在永成堰下新建一段渠堰。新建工段需要开山、打洞,耗时耗力。半山开渠,石匠们必须身上捆着绳子,从山上吊下来挥锤凿山。为保证工程在次年春耕用水时就能完工,工人们三班作业、昼夜不停,终于保证了工程在1939年3月6日完工。

在这项工程中,黄万里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在修建渡槽时,由于河床里全是烂泥流沙、无法施工,最后他用了3万多根在水里越泡越硬的青冈木打桩,才垫起桥桩。桥身采用坚硬的花岗岩条石,混以碎麻、糯米和石灰砌筑,可抗八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此桥经受了考验,没有受损。

由于工程款不足,县长郑献徵变卖老家房产,凑了4万多银元,补足工程费用。当时,这位县长的工资是每月180银元。渠堰竣工之后,三台县的粮食生产有了保障,成为抗战粮仓。

当年,乡人本打算将这座桥取名为“万里桥”,但黄万里的父亲不同意,认为黄万里年纪轻轻,怎能承受这么大的荣誉?乡人遂作罢。为感念郑县长卖房捐资的义举,将工程定名为“郑泽堰”。2014年7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该工程题写了“中华抗战第一堰”。

在甘肃任水利局局长期间,有一次为了勘测渠道,黄万里带了2名技术人员坐公交车出行,晚上就睡在当地老百姓家的大通铺上,吃的是冷馒头和生萝卜。恰逢警察来查夜,得知局长大人居然住在这里,都觉得很惊奇:堂堂局长会如此俭朴!

冬季不能到野外工作的时节,黄万里就在水利局开办培训班,自己亲自授课,培养水利人才。后来去东北任水利总局顾问时,黄带了一批甘肃的技术人员赴任,这批人员很快成为东北水利总局的骨干力量。

黄万里在上课




大学执教



1950年6月,黄万里回到母校——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据1948级学生王三一(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回忆:“初见黄先生时,他西装革履,留着日本式小胡子,喜欢跳舞……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讲课,非常有魅力,态度从容,谈吐幽默,立论新颖……他强调,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知识要宽博,基础要深厚,思路要开阔。”

1951年暑假,黄万里带领学生去淮河见习,旅途十分艰苦,跋山涉水,有时夜宿农家,席地而睡。他头顶草帽、背心短裤,顶着烈日登山,挥汗如雨。黄一边缓步上山,一边和学生谈笑风生:“你们知道吗?我登山不累的诀窍就是:慢慢走。这样和快步上山做的功是一样的,但功率小得多,就省劲儿了!”

在淮河上,大家看到了巨大的水库钢闸门,黄万里讲道:“大家看这个钢闸门结构很强,压不垮,但如果设计时不注意使用环境中水流冲击产生的振动,也可能会溃于一时。你们都知道水浒里面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其实他没那么大力气,他是找了个窍门:就是有节奏地反复摇动大树,让大树产生共振,等松动了就可以一鼓作气地拔出来了。”

1953年由于院系调整,黄万里随水利组调入清华大学。

三门峡大坝(图片来自网络)




划为“右派”



1956年5月,黄万里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这篇文章刊于《中国水利》1957年第八期,并收入《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资料汇编》(1958年4月水利电力部印)。《意见》全面否定了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

1957年上半年,黄万里在水文课上给同学们讲述他对三门峡工程的看法:

1.水库建成后很快将被泥沙淤积,结果是将下游可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的灾害;

2.所谓“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因为黄河下游河床的造床质为沙土,即使从水库放出的是清水,也要将河床中的沙土挟裹而下。

1957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由于三门峡工程是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其他人都表示支持,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5、6月间,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上发表了小说《花丛小语》。在这篇小说里,黄万里举三门峡工程的例子,指出人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及政府决策民主化的必要性。

毛泽东主席也读了这篇小说。一天,毛主席遇到黄炎培,很不高兴地说:“你们家里也分左、中、右啊!你儿子的《花丛小语》把国内形势描绘成春寒料峭,这是什么话?”随后,《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展开了对黄万里的批判。

不久,清华大学党委把黄万里定为“右派”,剥夺了他讲课的权利。当清华大学宣布他是“右派”的时候,黄万里说:“伽利略被投进监狱,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

1958年11月,三门峡工程开始截流。1960年9月,大坝开始蓄水拦沙。当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正中黄万里的预见。

为此,三门峡工程不得不于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进行了两次改建,改为低水头发电。在大坝坝体内实施爆破开挖,挖出一条直径10米的大孔洞,以便安装低高程的发电引水钢管。

1961年,黄万里被下放到北京密云劳动。

1964年,黄万里曾有摘掉“右派”帽子的机会。毛主席在一次与黄万里的会面中表示,希望黄写个检查,可以顺势“摘帽”。而黄万里回答,三门峡问题其实并无什么高深学问,而1957年三门峡70人会上,除我之外无其他人敢讲真话,请问国家养仕多年,这是为什么?

1966年,文革开始。8月,清华大学红卫兵到家中痛打黄万里,把黄从家里赶到北院小屋,每月发给20元生活费。红卫兵先后两次抄家,到文革结束后,归还给黄家的东西不足1/10。

1969年,黄万里被下放到设在江西南昌鲤鱼洲的清华大学农场劳动,据黄本人回忆,“什么样的累活、脏活、苦活都干过”。

1973年,被发配到清华大学三门峡基地打扫厕所和接受批判。1974年,黄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在此期间完成了《论治理黄河方略》。




平反



1980年2月,黄万里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文件中写道:“黄万里同志原划右派问题属于错划。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黄万里是清华全校最后一个被摘掉“右派”帽子的人。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图片来自网络)

2001年,黄万里在去世当月给探望他的学生留下遗嘱:“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汉口段力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以石砌,以策万全。盼注意,注意。”

2001年8月27日,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里,90岁的黄万里先生溘然而逝。

2013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唐山校友会年会上,大家决定筹资建造黄万里塑像,捐赠给母校。

2013年11月23日,黄万里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举行,学校领导和黄万里先生长子黄观鸿、黄万里先生女婿杨乐(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嘉宾出席了仪式。

2013年11月23日位于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的黄万里塑像揭幕


【作者简介】鲍洪刚,1996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硕士,现任职于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讲授“走进交大历史文化”、“工程伦理”、“茶与中国”等课程,曾荣获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家档案局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优秀奖等奖项。主编、参编《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新编(第一辑)》、《实验室管理学》等出版物,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天府新论》、《财经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现居住在四川成都。

关注我们

ID:ssyh120

《竢实扬华》——交大人有、交大人办、交大人享的公众号,宣传全球各行各业中杰出的有影响力的西南交大人,把扬名母校作为我们交大人的毕生使命。请扫描二维码共享本公众号,并把本文发到微信群、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