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校教师要重点备好“两门课”

 delight0001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志勇    2021-11-26 09:31:00 
  党校教育培训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些“不一般”的学员,是带着经验和感悟、思考和困惑来的,是有备而来的。这就对党校师资提出了“不一般”的要求,备课要从两方面入手,既要备好理论课,又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备好回答学员现实问题的课。与高校的课程相比,党校专题课高度精练,2个多小时讲的内容,到高校可能是1个单元甚至1门课程。因此,讲什么、不讲什么,既要讲准讲全讲深讲透,给学员一个总体把握,又要突出重点,解疑释惑,这些都是备课时要考虑的因素。只有问题把握得精准、理论分析得透彻,既逻辑严谨,又观照现实,才能给人启迪,达到教学目的。
  问题要精准。这些问题,有的源自组织培训需求,有的源自学员需求。组织培训需求是主要的,就是设置这个题目的意图。这也是备课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同的题目培训意图各有不同,有的是传授理论的,有的是转变观念的,有的是提升能力的。尽管各有侧重,但总体上看就是要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认真研读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回答好这些基本问题,是党校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任务。学员需求是学员在工作岗位上带来的,有理论困惑也有实践问题,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课堂讲授时解决,有的在与学员交流阶段回应,有的个性问题可个别交流。
  能否聚焦好、回答好关键问题,决定教学活动成败。譬如,“两个维护”专题,目的是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把“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备课时经过认真思考和调研,梳理出以下问题:“两个维护”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两个维护”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如何提高落实“两个维护”的能力等。分析好、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学员也才能真正解渴。
  问题一定要是真问题,是时代提出的问题,是学员困惑的问题。找到真问题、回答真问题,是备好课的基础。而这样的能力,来自教员平时的积累、对相关成果的研究梳理、对专题的深度思考以及深入的调查研究,也来自教员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是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的有机统一。
  理论分析要透彻。分析问题、回答问题,都需要好的理论工具,也就是分析框架。这个理论工具,可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是学科通用分析框架和理论,也可以是教员自己设计的理论框架。分析框架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出一个理论视角,使学员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学会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好的理论工具,是讲好课的关键。譬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献导读”这个专题,历史线索十分鲜明,但如果就历史讲历史就会淡化其理论价值。以“实践是理论之源”作为理论工具,从时代课题引出理论问题,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往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引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课题引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课题引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使学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两个维护”这个专题,则以唯物史观和民主集中制为分析工具,强调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有机统一体,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个人历史作用相统一、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框架下理解“两个维护”,以理服人,帮助学员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政治要求化作实际行动。
  与学员相比,党校教员的主要优势在于理论,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方法。只有用好这个优势,以科学理论阐释现实,以真理的魅力打动学员,才能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培养学员运用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逻辑要严密。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要用合乎逻辑的方式讲述。以好的逻辑谋篇,讲课才能有说服力。好的逻辑要有层次感,要层层深入而不是平面化地摊大饼;要思维缜密,围绕中心形成有机整体而非一盘散沙;要有学理性,基于说理而不仅仅是说事或说教。
  备历史课要注重理论逻辑。譬如,在准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专题时,就十分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史。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完善三个阶段,始终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思想演进。在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时,始终注意体现“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把这种“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理解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对于每个发展阶段,都注重总结其理论成就。这样的安排,学员在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无形中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备理论课要注重历史逻辑。譬如,备“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时,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把每个重要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把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分成3个阶段,分别解决怎么办、为什么、是什么3个问题,从实践入手、步步深入,然后再进行简明的理论总结。理论以历史作为背景,改革开放实践为理论观点提供支撑,这样叙事就是生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课程的逻辑建构就要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这样的课程才能体现出逻辑的力量。
  要观照现实。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员的问题来自活生生的实践,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当然也不能脱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简单的观点加例子。理论与实际要深度融合、浑然一体。
  理论联系实际有多种方式。大道至简,用现实中简单的例子可以解释深奥的范畴、原理;理论是认识现实的工具,用理论分析重大现实问题;学以致用,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样,在备“两个维护”专题课中,就从现实例子入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的现实对策。课程分析“两个维护”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文化依据也都注重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备课,就是要有的放矢,就是要实事求是。现实观照,要贯穿于备课全过程,体现在教学内容各方面。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