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为什么没有土匪抢劫?

 许她一世繁华 2023-03-13 发布于上海

咱们都看过古装剧,特别是古装战争片,应该都对那一幕印象深刻。

两军对垒之前,营门紧闭,灯火通明,剑拔弩张的压迫感散发到了战争的每一处地方,两军交战在即,将又是一番血流成河的惨烈景象。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布置着战前的准备,将军在给兵士助威,一往无前,紧紧跟随军旗,不要哀悼,不要停止冲锋,至死方休。

士兵在磨刀喂马,祈祷在战场上时眼睛足够明亮,刀具足够锋利,马匹足够快速,带着自己冲锋陷阵又能安全回归晋级。

而,在这群人之中,早已有几个兵士,清一色的军装,清一色的身背黄色布包裹,或者背上插着一把令旗,腿胯高头大马,从城内疾驰而出,又在城门口急速停止,背后扬起阵阵灰尘。随后,为首之人一声令下,众人一鞭抽上马屁股,一整列队伍分散至各个方向,都向着同一个地点飞驰而去,不曾回头。

隆昌电商人的缩影 电商 村小二 的一天

你或许会认为,他们这是逃兵,是临阵脱逃。

但其实,并不是,他们,都是“八百里情报加急”的士兵,就是专门设置在战时军营中向上级领导或者皇帝传递情报的职位。

他们的任务,就是活着把情报送出去,让当权者知道军队中发生的战时情况。

古代不像咱们现在网络发达,实时面对面的视频就能了解到事情的发展,而在速度这块更是落下了长河。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时候交通并不发达,古代最为迅速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是用累累白骨堆砌起来的,而在古代人命虽不值钱,但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不可能靠人力修出那么多高速公路,只能靠人力来传递情报。

在古代的时候,每遇紧急战事,便会派驿站的驿卒传递情报,他们的马往往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耐力和爆发力尤为之好,即使被驯化,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也不能被磨灭。

这类优秀的马匹,大都用来作为领导者的坐骑,或者传递者用来发送情报时用。

我们在古代电影电视中常常看到“八百里加急”,其本意就是为了能够快速送达情报。

那么古代人骑马送情报到底有多快呢,八百里加急又有多快呢?

在古代,每个朝代的驿站都是最重要的,朝廷每年花费在驿站上的维护费用都很高,毕竟情报是很重要的,事关朝代的生死存亡。

古代的 八百里加急 ,土匪为何从来不劫

驿道上隔20里地就会有一个驿站,驿卒接收到军队的情报后,会马不停蹄地向着目的地奔去。

八百里加急这个说法是按照情报的紧急程度来决定的,是古代情报传递中紧急最高级的程度。

在古代一里地大约等于454.2公尺,五百里差不多就是227公里,而八百里的话差不多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送达,这是古代中最快的速度了。

古代的马路都是土泥路,坑坑洼洼的路面影响到马匹的奔驰速度,要是遇上个下雨天,两天还很难跑出800里。

而800里,对于人和马都极限的挑战,长途的颠簸人和马都需要休息。

在电视经常看到,人和马经过几天的快速奔跑后往往到了目的地,汇报完了重要的情况后就口吐白沫,一倒不起。

在最鼎盛的唐朝时期,为了情报的传递全国一共有两万多人从事驿站和驿道的工作,毕竟驿道也需要维护,驿站也需要安排人为信息的传递换人换马。

如果不能保证这基本的信息供应,两三天的“八百里加急”情报很难按时送到皇帝手里。

缺少了战时的基础信息,当权者便不能对当前发生的事情做出完整的判断,就无法调兵遣将,无法供应粮草和武器,很有可能会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甚至造成整个朝代的覆灭。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速度,为什么没人敢打劫 土匪 简直是找死

在各种驿站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驿卒”、“驿隶”。

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甚至可能是奴隶。

陆路上的驿丁,是最苦最累的活,身在其中满是煎熬。

他们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在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在倾盆大雨或者大雪纷飞的天气里,都要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

敦煌有一幅晚唐时期题为《宋国夫人出行图》的壁画,就描绘了当时驿使身背布袋的形象。

他们日常的任务很繁重,除途中奔跑着传递文书外,还要兼管扫洒驿庭等事。

而且关于驿站也有一套很完善的制度,如果在传递情报的途中出了差错,处罚可是相当的严厉。

如果驿站里的马因为缺草料等各种情况而病了死了,驿站长也会跟着受连坐,毕竟马是传递情报的基础。

在人命不值钱的古代,有的时候,马匹的价值甚至超过了人命。

那么有人就好奇了,古代猖匪横行,难道这些送情报的驿卒不会被打劫吗?

他们当然想打劫了,但是他们不敢。

如果在路上看到有驿卒骑马飞奔的话,是没人敢上去惹的,毕竟他们身背的情报关乎着全国的安危。

而驿卒为了防止被土匪打劫,耽误情报的传递,会在身上做出显眼的标志,或身插皇家御供的黄旗,或身背黄布包裹着的公文信件,都在警示路上的人,身负皇命,速速让道。

如果谁敢这个时候抢了驿卒的马和钱财,那就是和整个国家作对了,直接派兵就灭了他,根本不会留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