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通讯设备从信件、电报、电话到如今的人手一部手机,可谓发展飞速,这是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 那么古人是怎么传信的呢?早在西周就有了通讯设施,如:烽火台、驿道、驿站。也有了传信的工作人员,他们叫作:驿吏、驿卒、烽火台戌卒。 古人没有现代的汽车、火车、飞机等高科技交通工具,要想传信实属不易,最常见的就是步行传信,骑马算是最快最高大上的一种传信方式了。 ![]() 私人之间的书信只能靠捎书,比如别人去走亲访友,或者商人去进货,新上任官员,都可以找来捎信的。 大家耳闻能详的苏三的一部戏里唱到:“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为我那公子把信传”。 还有清朝张恒臣的家人与邻里为一墙之隔起了纷争,专门派人往京城捎信,张回信:“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话已经成为金言玉句被流传至今。 苏三是苦命人,无奈之下请过往行人帮忙捎信,而张家是富贵之人才有这个财力去派人专门送信。 ![]() 皇宫里送信是专门修了驿道,在唐朝驿道上每隔二十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里面备好了快马,粮草,以及送信士兵所需要的粮食水必需品。 那么“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边关军情,还有关系到江山社稷,以及地方的重大事情需要十万火急的传递信息。 所谓加急情报,有三百里的,六百里的,最快的就是八百里,也就是说送信士兵以日行八百里左右的速度赶路,途中要在驿站换马,拿取干粮,一刻不敢延误,途中还有把人和马累死的。 ![]() 在古代治安很差,土匪强盗横行,路上行走很可能遇到强盗土匪打劫。可是你知道吗?无论再猖獗的强盗,都不会拦截八百里加急情报,这是为什么呢? 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情报的送信士兵腰间都挂着小黄旗,上面写有“马上飞递”的字样,强盗看见就知道是朝廷的加急信件,如果因为抢劫延误国事军情是要被砍头的,甚至株连九族,再者送信人身上也没什么贵重物品或钱财,如此招来杀身之祸划不来,所以强盗不会拦截“八百里加急”情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