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cf沧海风 2023-03-13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以某学院(后简称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期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和方案。

一、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探索,主要围绕省内的先进制造产业开展,核心目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思政引领,校企双元,三全五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背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合作企业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施人才协同培养;构建思政贯通的“三全育人”体系,探索劳动实践学分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校企双方以学生技能培养及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利用企业的设备及技术优势,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学校)—专业认识实践(企业)—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学校)—顶岗实习(企业)”的工学交替教学实施,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对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邀请企业专家,校企共同制定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案例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在教学资源库中加入企业案例,保证课程体系对标企业需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终生学习型人才。

二、引培并举,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施“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特殊人才”三引进工程,同时,每年选派3-5名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共同组建校企协同的教学团队。为技术技能创新、教学改革等提供平台,为高端技术技能教学提供培训和指导,持续打造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深化“管理、培养、激励”三项教师团队体制机制改革,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制定适应专业高水平发展的“双师”资格认定标准;健全校企联合培养、互聘互用等制度,完善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等激励评价制度,建设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双元的教学团队参与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等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校就对企业的模式、知识等有一定认识,也能和学校老师有更多相互沟通学习的机会。

三、多措并举,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推进企业和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建设集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产学紧密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共同投资,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室”,将机械零部件的从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制造过程对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打造面向军工企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创新平台。

同时,借助西安钧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车间,开展工学交替学习。将2020级300多名学生分批送入企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校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去企业进行高端制造加工能力的提升培养。此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也可以为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服务提供平台,促进校企协同发展。校企共建的实验平台、实训基地等也可为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场所,为企业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实现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协同并进。

四、产教融合,校企共探协同育人新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和必经途径,要实现校企共赢,必须坚持产教融合,同时要保障组织层面的健全和完善。首先,学校与企业要达成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其次,双方要成立校企协同育人办公室,来负责协调校企双元育人的落实;再次,校企双方要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特色课程体系,采取学徒制培养等模式,通过企业能工巧匠的传帮带来提升学生技能。此外,校企双方应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创新评价体系,针对实施校企双元育人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工匠精神养成、创新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价,为行业及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需求的人力资源。最后,还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长效机制,为持久长效的合作提供有力保障,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形成并固化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保证校企协同育人的落实和持续发展。

来源:节选自《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