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仁义道德” 说给谁听

 餐意院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一介书生的孔子,不能不走上政治的思考。从整理古籍、收集民歌中抬起头的孔子,把那些人类历史上的美好记忆和灿烂人性,还有美好向往集中在一起,提出了他的“仁义道德” 。

应该说,针对不断的战争和掠夺,这是一种当时民众的声音。

这声音说给谁听呢?当然是有权进行战争和掠夺的诸候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听的。也就是说,这“仁义道德” 的对象首先是他们,犹其是其中这个“仁” 。而这个“义” 呢,则主要是对当时的“士” 说的,他们在战争和掠夺中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是不屑对奴隶说“仁义道德” 的,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他们说话,又以为他们是愚民,这是他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现实性。只能说,孔子作为“士” 的责任感是很强的。

怎样保障这个“仁义道德” 呢?孔子提出了“礼”。 这个“礼” ,其实便是一种社会架构,便是现在所说的体制,它当然不仅是道德,也包括法。这当然也是主要针对诸候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所提出的。

孔子的“仁义道德” 和“礼” ,在当时诸候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疯狂争夺利益,以实力定胜负的战争状态下,当然是被撞得头破血流。

孔子输在那里?

一个似是过分理想化和残酷现实的差别。也许是一种偶象的需要,孔子抬出尧舜周王等为圣君,抬出那时的社会为大同世界,这完全是一种唯心的理想化。孔子的理想化社会是一种当时他所能认识到的完美,就是∶从王到诸候到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到士到奴隶,全都安于份际,统治者要圣明、仁爱,被统治者要顺从、忍受。也许,出发点是为了反战。但是,私有制的疯狂与血腥,用道德来制约,肯定是失败的。现实是,兼并和集中,才能在现实中生存。就是他推崇的周礼,其实也是用强大的实力来维持的。失去了周王朝的集中,便成诸候战乱纷飞之势,诸候必然在搞另一种集中,这种集中是多点的,于是,便是不断的战争。周王朝的集中的失去,不是靠“仁义道德” 便能恢复的,一是它体制上想用诸候自觉道德构架成统治的一个致命漏洞,二是周王朝后来的腐败与无能。孔子的理想,还是一个静态的平面,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某部分统治者出现的残暴与野心,这个理想构架马上失去平衡,会马上崩溃。

周之崩溃,就在于此。当时的现实,就是统一是解决战争的唯一手段,而统一,又必须战争。当然,当时也搞出过几个“联合国” ,可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提出统一,重新建立法制,而把“仁义道德” 作为统一的工具,也就是统一到最能达到“仁义道德” 要求的统治者的手里,是暂时解决战乱的方法吧。如何使这“仁义道德” 真正成为统治者的要求,这又是一个问题,孔子提出恢复周礼,这样,统治者又出现不“仁义道德” 的怎么办?孔子没法回答。后来从孔门分出的法家作了局限性的回答,但仍是建立在对民众的法治上,根源还是摆脱不了对统治者的人治。就是这部分法治有时深入到对官僚的法治要求,皇帝一换了,马上又是惨败。

还有一个,是“仁义道德” 也是辨证的。就拿当时的战国情状来说,诸候诸雄,他们间的竞争,确有一部分是“仁义道德” 的竞争,就是对内让老百姓过上好一些的日子,从而形成国家实力和部队士气,对外师出有名,减少扰民。但同时,这个“仁义道德” 又是有度的,对内调整分配必然是对一些原有利益者的不“仁义道德” ,对外,一支只讲道德、不讲纪律的军队将只是一盘散法,冲锋时,这个说我家有八旬老母,那个说我妻子才生幼子,指挥合顾了这个“仁义道德” ,必败无疑。就是对外关系上,若只说极端的“仁义道德” ,那干脆投降算了。这是孔子当时广受尊敬又四处碰壁的原因所在吧。在具体的状况下,一个“仁义道德” 的主张,也可以造成一个灾难,造成最不“仁义道德” 的结果。从孔门分化出来的法家,实事求是地把握住了“仁义道德” 和现实的辨证关系,一个强大的秦居然迅速崛起。从真正的“仁义道德” 上说,秦始皇的统一,是真正相对消除了中华大地上的战乱,这才是大道德。可是,这时孔门的谪传还抱定浅薄、固定、意识形态的所谓“仁义道德” ,于是沦为落后 。

应该说,孔子思想中有许多人性的东西,但他把这些人性的东西依托在人的自觉上,这本身就只能是一种理想,对人的个体来说,很有意义;对整个社会来说,就不现实了。法家就是用法来强制实行道德的一部分,同时,在法的标准下,又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道德要求。孔门以后传下来的东西,又有一部分异化为封建体制,也就是把整体的“仁义道德” 变成一种统治工具,“己所不悦,勿施于人” ,这无疑已与孔子当时的实际思想拉开更大的距离。“仁义道德” 开始吃人了。此外,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仁义道德” 也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可能实行,作为奴隶,你拿什么与奴隶主说“仁义道德” ;作为弱国,你拿什么与强国说“仁义道德” 。唯一能抹平这条界限的,便是公正而强大的法;而法的准确与公正,便在于民主。在这二个条件不完备时,只能自我强大,在这强大的过程中,又坚持人性,这才是坚持真正的“仁义道德” 吧。

【图片选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