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因为背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冷面人生2012 2023-03-14 发布于云南

封建时代,不论是普通人,还是达官贵人的后代,想要走上官场步步高升,最为正当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兴起于隋炀帝时期的科举考试,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之中发挥着选拔官员的重要作用,一轮又一轮的科举制度,让这些人才需要通过重重选拔,最终才能登科及第。

但是科举考试的难度十分大,有些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能真正的考中,在科举这条道路上,需要的学识丰富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最终殿试结束之后,榜上的前三甲,都会是官场上最为新鲜的血液,但是有一点却让后世的人有些意外。

这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按理来说,怎么着也该是第一名最得器重,可为何古代的时候中了探花,比中了状元还要高兴呢?

第一与第三

科举制度从诞生之后,一直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仍然在发挥着作用。

虽说每个朝代考的内容有些差别,但想要考中一定是需要能力的。

能够考上第一名的人,显而易见是这一批考生当中最为优秀的,也就是考试成绩最好的。

科举制度在1905年结束之后,仍然对后来的考试选拔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如今的高考、中考等考试,跟以前的科举制度有着很大的相似点。

只不过,现如今的考试,跟以前考试的科目一定会有所不同。

如果说谁在高考中考到了第一名,一定会让家里人跟着高兴许久,这代表着能够去到最优秀的大学去学习。

但是这一点在古代却行不通,科举制度选拔下的探花郎,比起状元更得器重,这又是为何呢?

榜下择婿

自古以来,科举考试最后的成绩有一个统称叫做放榜,考试结束之后会将考试的排名,名次张贴出来,有没有考中,只需要去榜上找名字就可以了。

当然,去榜下观看的可并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成绩十分关心的考生,和这些考生的家人们,还有一些人在放榜的当天专门来这,不为别的,是为了给自己挑女婿。

这就是榜下择婿,能够在选拔严格的科举过程中获得名次,考中进士的人,就是当朝的新贵,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很多家中有适龄的女儿尚未出嫁的,会到这,希望给自己的女儿挑一个好人家。

来到这里,不仅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考生最后的成绩。

考没考中,更能直接见到这些考生,若是模样俊俏些,行为举止稳重些,会是这些来择婿的人争先争抢的对象。

不仅如此,榜上的探花郎,更是有很大的概率,被选中成为皇家的女婿,成为公主的驸马爷。

这也跟探花这一来历有关。

探花的来历

最开始的时候,探花其实并不是专指科举的第三名。

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后来的这些其实都是落后于这二人的,但是朝廷会专门从这些成绩落后前两名一些的考生中选出一个人。

会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附庸风雅,吟诗作对。从中挑出的这个人,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长相一定要俊俏。

当年翁成赞考了第四名,也被选为那一年的探花郎。

对于这一名头而言,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模样长相才是最为重要的。

选出来的这探花郎,比之前两名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达官贵人,别看古代的阶级森严,但是那时候的人也都喜欢长相俊俏的人。

就连当朝的天子,也更喜欢跟长相出挑的人交谈,所以这专门选出来的探花郎,便能够跟皇帝有更多的接触。

凭借才学和长相上的优点,也会高升得更快一些。

也就是因为这个习惯,后来才会有了专门的名词探花郎,也逐渐用来形容考了第三名的人。

当然,这个探花郎本身就是通过两方面进行选拔的,一个是才学,另外一个就是长相。

放到第三名的位置上的人不仅要有真才实学,长相也要更加出挑。

所以古时候参加科举的这些考生们,比起状元郎,很多都对探花更感兴趣,尤其是模样还算出挑的,都希望能够成为探花。

一朝的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或者姐妹,本身就代表着权力。

若是皇帝忌惮大臣,不想将公主嫁给已经位列官场沉浮多年的大臣家庭,便会让公主在前三甲中选。

毫无疑问,模样更为出挑的探花郎,自然更容易得到公主的青睐。

若是真的娶了公主,那可谓是一步登天,后世将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很多的文学作品,讲述的故事,就是一朝公主跟探花郎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之中有好的结局,也有坏的结局。

但关于探花郎长相尤其要出众的选拔标准,考生更加希望自己能够考中探花,也确实是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