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光文史 | 皂户陈科班

 戏剧传媒 2023-03-14 发布于河北
皂户陈科班自本世纪初开办,计有八十年历史,班主戈云鹏。
皂户陈“戈”,是自明代以来远近闻名的大地主。戈家八院素有“双千顷”之称。云鹏是戈家成本堂主人,时年二十余岁,办班时已中落为一般地主。
1904年招收第一科,班命名为“大双和”。收艺徒54人(皆男性)。年龄多在10-12岁,班主以4-5(硬币)贷价买一学员,双方签订合同,内容:入班六年满科(学三年,谢师三年),期满方得自由搭班,学艺期间打死摔死无论,车轧船翻及有投河溺井等寻短见情事,班主慨不负责。这是一纸血泪性的“卖身契”,询及在旧社会所有科班艺人,均立有类似契约。
1910年援例招第二科,班名“小双和”,收艺徒64人(皆男性),两科剧种为河北椰了梆子、京剧“混科”,至1914年第二科甫满,因时当军阀混战,连年饥荒,班主动摇了继续办班的信念而中停,教师与艺徒均自寻出路。
时隔20年后的1934年春,班主“戈”由于在连镇看到一台好戏,受戈梦周、戈宪州、刘玉升等人的撺掇,又诱发了办班的兴致,于当年五月便招收第三科,班号“中和”,收艺徒50余人(其中女4),本科多新秀,如王中奎(京剧老生)、张中耀(武生)、郑中宣(梆子老生)、刘中燕(女架子生)……等。他们演出京剧《珠帘寨》、全部《南阳关》《路遥知马力》《走樊城》《杨家将》《逍遥津》《天河配》及梆子《调寇》《蝴蝶杯》《观阵》等传统名剧。于当年九月(四个月的科艺)在连镇大仙爷庙试演,一炮打红,皂户陈“小班”名声大震,遂与济南市“天庆”剧院签订了一年的演出合同,收入颇佳。而班主“戈”家资却日趋破败,再无力投资。趁此余裕,于第二年(1935)同期又续招了第四科,班名“中庆”,收艺徒60余人。
该科班前后四科共延请名教师余振海、刘洪山、曹文春、路德奎、石崇信、王伯君、孙凤云等近30名,其中技艺超群,久负盛名,给观众印象极深的当推:
一、刘洪山,艺名“红门儿”,山东陵县芝麻店人。去世年代不详,是该科班前后四科的教师。解放后在天津“小百花”任教,饰老生兼架了花。他在《跪门吃草》(即京剧《赠绨袍》故事)剧中饰须贾,表演“飞跪”、“飞坐”甩纱帽、发绺等高难度动作,刻画与揭露反面人物极为入骨,因而他主演的《吃草》《火焰驹》二剧,被录制了电影。
二、曹文春,艺名曹八将,南皮齐屯子人。冀南鲁北一带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无不尽知“曹八将”的。他演出的《牧虎关》和全部包公戏,唱做俱佳。尤其他的嗓音高亢宏亮,板眼极为瓷实,不但贯满露天席棚剧场,且能声达数里之外。可贵的是高亢的花脸唱腔,能字字入耳,颇受群众欢迎,也是该科班科艺严、效益高的一位名师。
三、孙凤云,艺各孙武子,吴桥梁集人,50年代去世。是该班第三、四科的教师,也是自成一派的男旦青衣。他中年以后,嗓音低落,但所有重头青衣唱工戏如《双官浩》《教子》等戏均能擅演。他根据自己的音质,自创新腔板式,音韵与感情能将群众引入画境,一般观众与内行无不叹服。特别是宁津、吴桥、东光、南皮等县民间吹歌艺人,多将其唱腔谱入唢呐、笛乐中,唯妙唯肖,极为悦耳。又如他演《四劝》,全剧是道白独角戏,他的音色神情变化和娓娓动听的台词,不时博得全堂彩声,在科班深得学员敬重。
再如李双元、刘德和分别是本科班一、二科出科的武丑和花脸。李双元艺名“草上飞”,在县内有活猴之称。刘德和(1900-1959)阜城人。二人名为教师,按班主规定,凡“戈”家班出科艺徒,一律按“同官”或“前后同官”称谓,如是,他二人是师兄教师弟的教师。但“科艺”要求不能稍有降低。他们都是满科后积二十年舞台实践的能手,称得起青出于蓝、后来居上。在艺种上李双元专工短打,有翻番、吊发、上轴棍等绝技。刘德和艺名“花脸群”,长靠、唱工兼长,特别传授有诀窃,艺徒遍及各地。解放前曾在济南市山东“富连成”科班任教师。五十年代前后,在东光郑庄和阜城民间剧团任教师,两地艺徒不下百余名,并有部分成了名。
总之,皂户陈科班,在本世纪本地区南部称得起有成就有影响的戏曲岗哨。除上述巨匠外,如前两科出师的李双福,艺名秃奎(南皮董村人),驰聘舞台数十年,他演出的名剧《铁冠图》,剧中饰崇祯帝,历数明代败亡惨状,一气百多句唱词,能使舞台与剧场呈现阴沉气氛,听众哑口无声,唯恐错闻一字。每到一处,必得“请”演此戏,得到很高的评价。
刘双武,艺名坏三辈儿。东光碱场郑人,顾名思义,当知其为“文丑”。他在《大名府》剧中饰李固,在法场戏谑卢俊义的表演能激起全场义愤,观众不约而同地咒骂李固其人,相传其“坏三辈儿”艺名由此而得。在《柜中缘》剧中饰“淘气儿”,不满一小时的短剧,不时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以致他所在剧团竟把小戏排为压轴戏。
与双武同村同科的刀马且刘双瑞,是一时颇有影响的角色。“矮子功”过硬,曾在沙杨贵业余剧团教戏,不断应各大剧团邀请专训“矮子功”。惜当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病逝。
该科班出师的贵阳京剧团的张中耀(武生兼花脸),初为剧团干部,“文革”中受挫后,任业务骨干。河南京剧团的王中奎(京剧老生),任演出队长,导演,解放战争期间有重大贡献。山东省京剧团的穆庆来,任演出队长。济南“市京”的副团长李传明,廊坊地区的刘中元(原武生,后调廊房地区文化局)等。从上述部份资料,可纵观“皂户陈”科班的全貌。只是这颗艺苗,一遭“七七”兵燹,致使“中和班”日寇南犯时因困于沧州,班主只给予每人两吊(铜币)川资而遣送回籍。原箱口、导具得以运回,旋借于冀南行署阜东宣传队,辗转流徙至建国前全部乌有。中庆班同年遭困于胶济线辛店(在张店东),时班主“戈”穷困已极,无力兼顾,戏箱衣物未得分文而佚落,终不知去向。教师、艺徒举目无主而星散,只有穆庆来、张庆茂等部份艺徒为“小五重”剧团所收留北上。后庆来、庆茂得进山东省京剧团。后果以“中庆班”最为可惨。

摘自:东光文史资料·戏曲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