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家弄东起大夫坊,西讫灵济街。长82米。原东、西唐家弄並属唐家,以唐氏父子中丞得名。银炉公所在此街。

东唐家弄大夫坊2013年时,成为旧城改造拆除的旧房大门集散地。

东唐家弄灵济街
西唐家弄东起梅家街,西讫望云路。长250米。原东、西唐家弄蓝属唐家。

西唐家弄梅家街

西唐家弄望云路

西唐家弄29-41弄原来都是厂坊。这是41弄。

西唐家弄81号中华路幼儿园,立丰棉毛织厂旧址,算是老城厢较大的工厂。
赵家宅弄东起灵济街,西讫光启南路,全长约140米。据《同治上海县志》,此弄以士人赵灼得名。

赵家宅弄灵济街

赵家宅弄光启南路
灵济街北起复兴东路,南讫梅家街。长166米。街北的肇家浜上的有鱼行桥(又名灵济桥),因此得名。曾称鱼行桥南街。

灵济街复兴东路

灵济街梅家街路口(这种绿色路牌,2019年已经很少了)

灵济街84号老虎灶是列入“三普”名单的。2013年时老虎灶已经歇业。
虹桥弄东起光启南路,西讫望云路与复兴东路交界处。两端都临复兴东路。长188米。以原肇嘉浜有虹桥得名。虹桥弄54弄1号天主教仁善育婴堂、2号仁善小学(改公后复兴东路第二小学)。

虹桥弄东端。正在拆违建。

虹桥弄西端

复兴东路虹桥弄有一过街天桥,在桥上可以一观弄堂住宅风貌。这是虹桥弄68弄住宅。
艾家弄北起虹桥弄,光启南路折向,西讫望云路。长178米。以艾可久家族得名。66号留存家族部分宅院(艾家老院包括虹桥街54弄和艾家弄2-68号)。网络有贴子说81号及周围是张思恩堂,张洛君医师的医馆。从布局看,艾家弄79-85号四开间、二进,属一户人家住宅。

艾家弄虹桥弄路口

艾家弄望云路路口

艾家弄66号

艾家弄80号三进深住宅,这是仪门。居民说是艾可久兄弟住宅,但没有资料支持。

艾家弄79-85号
望云路北起复兴东路,南讫蓬莱路。长305米。清代这里有座桥,称小桥头。曾名新路巷、山桥街、虹桥大街。望云路42弄小白栅弄*,可能因近大白栅弄得名;65号乐园书场;155弄5号乌木业长生会公会。
大白栅弄*东起望云路,西讫西仓桥街。梳妆镜箱业同业公会在此街。

望云路复兴东路

望云路蓬莱路

望云路65号乐园书场旧址

望云路马路菜场2013年时
倒川路北起南张家弄相连(原为西仓桥街),南讫净土街。长181米。以填原倒川浜筑路得名。倒川路59号、80弄2号曾经是厂坊;40弄2号和93号是大户人家,今天尚留存。这些留存告诉人们,老城厢原来是富人之地。

倒川路南张家弄

倒川路净土街

倒川路80弄2号后门

倒川路93号院内:地砖至少有80年历史(居民说,房主去世后,没有人知道住宅的历史了)。
净土路东起望云路,西讫河南南路。长166米。1910年填凝和浜筑路。以(19号)净土庵得名。净土路74号报关业公所(蓬莱路原正门已经封死);康熙年间有布业公所(绮藻堂)也称土布公所。
梭子弄*北起复兴东路,南讫西仓桥街。长109米。曾名登云桥弄。
登云弄*东起望云路,西讫河南南路。长109米。以原有登云桥而得名。沿路有境成小学、静修堂。因复兴东路拓宽而湮灭。

净土街望云路

净土街河南南路

净土街19号净土庵大殿遗存

净土街62号是大户人家

净土街74号报关业公所院内

《百业指南》:复兴东路河南南路东南一带
南张家弄东起望云路,西讫倒川路。长100米。
亭桥街北起净土街,南讫蓬莱路。全长48米。1907年填亭桥浜筑路,并得名亭桥路。后改今名。

南张家弄望云路

亭桥街净土路

亭桥街蓬莱路
广福弄北起方浜中路,南讫昼锦路。长96米。原为广福寺街,因广福寺而得名。1949年改名。

广福弄方浜中路临河南南路

广福弄昼锦路临河南南路

居民说:广福寺拆除多年,还有些遗存(广福弄方浜中路的北面)
果育堂街北起薛弄底街,南讫复兴东路。清代中叶,江驾朋等人集资创办义务小学,吸收贫民儿童上学等慈善事业,取名“果育堂”。果育堂街5号漆业公所;128号水手公所。河南南路延伸、拓宽后,果育堂街、薛弄底街和昼锦路此地块拆除绝大部分旧建筑,使果育堂街、薛弄底街临昼锦路。
薛弄底街东起陈士安桥(已湮灭),西讫河南南路。长285米。曾名土地堂街、丁家旗杆。1964年改今名。薛弄底街63弄3号启华小学。据说69号曾经住着一户人家,是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原型。
与老城厢许多街道相同,薛弄底街既有进深式住宅(如45号三进深)、也有里弄住宅(如69号)。

果育堂街现在临昼锦路

漆业公所在旧城改造时,门牌号是薛弄底街15号。

薛弄底街“起点”昼锦路

薛弄底街临昼锦路

薛弄底街69号周围
北张家弄*东起张家弄,西讫果育堂街。长132米。曾名张家路。
张家弄北起薛弄底街,南讫三牌楼路。长284米。旧传据士人张鹤(鹗)翼命名。曾称张家花园弄、张家街。张家弄22号三班公所(与城隍庙三巡会有关联的组织);55号象牙业公会及小学;113号养正国民小学,1901年创办。改公后三牌楼路小学。显然,其位置是今天的光明初级中学。(《上海地方志·宗教志》说三牌楼路小学是伦敦会1941年创办的福光小学有误。可能是三牌楼路63号福音堂及福音小学。)

张家弄,仅余三牌楼路西侧一段

文物网:养正国民小学实物(非一般学校哦)

养正学堂(养正国民小学)来历。

从位置看,养正国民小学是今天的光明初级中学

书籍资料:这个张家弄是城内还是城外的?请网友确认。谢谢。
昼锦路东起光启路,西讫陈士安桥(现河南南路)。长275米。与三牌楼路原有牌楼之一的昼锦有关而得名。。解放前多制帽作坊。昼锦路111号糖业中学,改公名文建中学,后改南市区第三职工业余中(1959~1963);131号延陵中学;1935年明德女子中小学在盛家弄创立。不久学校迁至昼锦路134弄2号,增办明德女子商业职校,抗战期间,校舍毁于炮火。1938年租赁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校舍,1941年在南市原校址修建教学大楼,称“南校”(改公后育新小学),霞飞路称“北校”(1950年北校并入比乐中学,南校即今明德中学)。

昼锦路光启路

昼锦路河南南路:左侧是遗存的果育堂街、薛弄底街旧建筑。

昼锦路现存住宅,66弄1号

光明初级中学昼锦路大门,原明德女子中小学。昼锦路一带当年可真是“学区房”,有明德女子中小学、养正小学、启华小学、福音小学、糖业中学、延陵中学、中医专科学校。
陈士安桥*北起方浜中路,南讫昼锦路。长88米。曾称陈士安路。因陈土安桥得名。
馆驿街北起方浜中路,南讫昼锦路。长81米。馆驿街北临城隍庙,在明、清时期是庙南的重要小街之一。因在旧县署西北,有馆舍,是过往官员停留之所,馆偏南方浜上有馆驿桥,路因桥得名。
馆驿东街*东起傅家街,西讫馆驿街(遗址在老城隍庙大门对面)。长101米。因在馆驿东面而得名。

网络照片:陈士安桥

馆驿街方浜中路:东侧馆驿东弄已经湮灭

馆驿街昼锦路。原来的馆驿街最窄处只有2.9米。要是不开阔,高峰时段行人能摞几层。

馆驿路南面是三牌楼路
三牌楼路北起昼锦路,南至复兴东路。长270米。1908年前修筑。1457年至1464年刘玙、刘琛在县衙西立应奎、昼锦、清显三坊日三牌楼坊,得名三牌楼街。后改三牌楼路。民国年间,本路有中医妇科陈筱宝的医寓。63号福音堂(1870年创)及福音小学。


三牌楼路复兴东路:旅游团集散地。

三牌楼路61、73弄,福音堂及福音小学遗址。
盛家街东起光启路,西讫三牌楼路。长193米。

盛家街光启路

盛家街三牌楼路

盛家街傅家街间“豪宅”2012年时
傅家街北起昼锦路(原为馆驿东弄),南讫学院路。长217米。1919年筑。曾名镶片弄。

傅家街昼锦路

傅家街学院路2012年时

傅家街39弄住宅天井,花板精美
花草弄东起四牌楼路,西讫光启路。长126米。原有花草浜得名。花草浜97号袜业公所。
县后街*北起方浜中路,南讫傅家街。长99米。因处于清代县署后面得名。

花草弄四牌楼路

花草弄光启路与方浜中路
学院路东起东街,西迄三牌楼路。长469米。原有敬业书院在此故称。因在原上海县署南,西段曾称县西街,中段曾称县东街,东段曾称老学前街。

学院路东街

学院路三牌楼路
四牌楼路北起方浜中路,南讫复兴东路。全长353米。1860年代筑起于长生桥,止于县东街。1906、1909年两次改筑。曾名宋家湾、学院路以南名曲尺湾。因历史上这里曾有四座牌楼名路。四牌楼路71-73号桂圆商业同业公会;曲尺湾60号裘业公所(可爱堂),也称皮货公所。

四牌楼路方浜中路

四牌楼路复兴东路

四牌楼路71号
康家弄东起小东门中华路,西讫四牌楼路。长185米。42号南货商业公会,尚存一幢楼。

康家弄中华路

康家弄四牌楼路

康家弄42号南货公会旧址

康家弄62号,有前后天井的院住宅
西姚家弄东起东街,西讫四牌楼路。长170米。以中书舍人姚秩之族居此故名。1843年外滩还是一片田园风光时,这里是达5年8个月之久的英国领亊馆。董家渡路第二小学,原思敬小学,可能就是英国领亊馆旧址。

西姚家弄东街

西姚家弄四牌楼路
聚奎街南接学院路,拐个弯东连东街。因清代有一座魅星阁(明代魅、奎同用)而得名。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魅星阁成为高处观察哨所。小刀会起义失败后,文庙中所有殿阁堂祠大半毁坏,同年上海士绅集资将文庙迁移西门重建,即今日文庙路上。聚奎街50号聚奎街小学。聚奎新村建造,稍微改变了街道的走向。

聚奎街学院路

聚奎街东街
陆家宅路北起康家弄,曲尺走向,西迄四牌楼路。长210米。有陆深(夫人)故居得名(很可能是陆家宅路58-66号)。陆家宅路64-66号是冰鲜业公所(敦和堂)又称鱼业敦和公所、瓷(磁)业公所和麻袋公所。
陆家宅支路东起聚奎街,转弯接陆家宅路。长79米。

陆家宅路康家弄路口,西面是南货公会旧址

陆家宅路四牌楼路

陆家宅路58-66号

陆家宅路66号讲究的构件,非普通民居所有。

陆家宅支路聚奎街

陆家宅支路陆家宅路
孙家弄东起中华路,西讫东街。长143米。1911年筑。同治初年的先春公所(茶馆业商人)、光绪年间有猪业敦仁公所;民国年间有简薄业公所在此街。

孙家弄中华路,可以见到有遗存旧住宅

孙家弄东街
东街北起康家弄、南讫复兴东路。长405米。原名东大街(一说东街系“东鳗鲡桥街”)。一度是旧货市场。

东街康家弄

东街复兴东路

东街旧货市场2012年时

东街2012年时
东刘家弄东起中华路,西迄东街。长52米。原名刘家弄。
西刘家弄东起东街,西讫聚奎街。长82米。没有路牌的马路之一。

东刘家弄中华路

东刘家弄东街

西刘家弄东街

西刘家弄聚奎街
里咸瓜街W*北起东门路,南讫复兴东路。长440米。原为人参商店集中地,八·一三时被焚毁。里咸瓜街159号参业公所。另有草货公所-时宜堂。
外咸瓜街北起东门路,南讫复兴东路。全长471米。北宋时期,区域为交易场所——榷场,此后,福建咸鱼商人大量入驻此地,由于“咸鱼”在福建方言中读作“咸瓜”,此地变名为咸瓜街。1913年改筑。以前这里是药材、参茸、桐油、柴炭和麻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集中的地方,中医调理科严二陵的医寓也设在本街。解放后,这里成为居民区、蔬菜、瓜果集市贸易混合的地区。一度是上海市市区规模最大的集市贸易市场。外咸瓜街43号乐平靛业公所,又称江西乐平靛业公所;94弄2号泉漳旅沪海员联谊会;131号腌腊公所(鱼敦义堂);175号药业会馆喻义堂(1877年创办);泉漳会馆(敦聚堂)可能也在94弄。施相公巷信业公所。
养真弄W*东起里咸瓜街,西讫中华路。长36米。因此地原有养真寺而得名。
信泰码头街W*东起中山南路,西讫外咸瓜街。长200米。原为信泰码头所在地。
花园弄W*北起盐码头街,南讫复兴东路。长129米。花园弄B55号同义堂银楼公会。

网络图片:(网友解说)画家陈星平的上海里咸瓜街速写

外咸瓜街东门路

外咸瓜街中华路:第八初级中学是花园弄遗址

网络照片:外咸瓜街(应该是)2008年
杨渡街W*东起中山南路,西讫外咸瓜街,长223米。曾名杨家渡街。
杨渡横街W*北起增祥弄,南讫复兴东路。长126米。曾称杨家渡桥街、杨家渡横街、永盛和街。杨渡横街57号理教义心堂。
新太平弄*东起中山南路,折南讫盐码头街。长213米。曾称新太平码头街。新太平弄70号新太平弄小学;83弄11号昭华小学。
增祥弄*东起新太平弄,西至本弄底。长84米。
三塘弄W*东起中山南路,西讫外咸瓜街。曾称三官弄,以原三官庙(天官、地官、水官)命名。1949年改名。
铁锚弄W*东起中山南路,西讫外咸瓜街。长140米。是一条清代即有的老街。
会馆弄W*东起外马路,西讫外咸瓜街。长92米。因有泉漳会馆,曾名泉漳会馆街。现在外马路到中山南路路段似乎撤销了。

会馆弄中山南路西望

会馆弄外咸瓜街

会馆弄东望中山南路
陆家石桥*北起方浜东路,南迄东门路。万云桥的原址。沪城老八景之一石梁夜月遗址。“石梁”指东门外方浜(今东门路北侧)上的万云桥(俗称“陆家石桥”)。明1542年,陆深捐400两银、1000石米所建。该桥为拱桥,有3个环洞,24级石阶,栏上有祥云图案,雕刻精美,被誉为“浦上巨观”,并载入了《大清一统志》。因陆深曾任翰林院学士,又名“学士桥”。

网络照片:陆家石桥(拍摄者说2002年元旦)

网络照片:陆家石桥街

网络照片:陆家石桥(不知真假)
东门路W东起外马路,西讫中华路。全长338米。1911年填原集水浜筑路,曾名集水街,俗称陆家石桥。1921年拓宽后改今名。这里设有银楼、银行和南北货、海味、水果、地货、药材、参茸、食糖等各种批发、另售商行。1949年后,东门路仍是南市区最热闹的马路之一。沿路开设有书店,服装、鞋帽、食品、五金、文化用品、百店、南北果品杂货、无线电、自行车、钟表、医药、祥绸布等门类齐全的商店。加之繁忙的码头。这里是人丁兴旺,摩肩擦踵,车(黄鱼车,就是今天的人力三轮车)流滚滚,喧闹无比。没有经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东门路轮渡

东门路中华路

网络照片:东门路一带20世纪20年代时

网络照片:东门路2005年时

东门路轮渡站2013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