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高参88 2021-07-06

光启路位于前南市区东北部。北起方浜中路,南至复兴东路。长405米,宽9.7~10.1米。原名老县前街,因系旧县署基改辟,故名。曾名县南大街、县前直街。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县基路,习称阁老坊。民国21年为纪念徐光启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商店,常年为露天菜场。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北起方浜中路。光启路方浜中路至昼锦路的西侧被坼住宅有:光启路42弄蔚福里、光启路52弄富美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33弄郑贤里四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65弄郑贤里一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78弄庆安坊,位于昼锦路角上。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昼锦路 1980-1999 郭博攝影作品精選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78弄1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781号门楣:陈留望族,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781号天井和客堂。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78弄2号门楣:武威世第。解释为武功传世。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路—陈士安桥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昼锦路福华化学厂1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昼锦路86号万亨糖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过三牌楼路进入昼锦路新区。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昼锦路111号明德中学,是我文革中度过的四年中学,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学生证,那个时候一般学校都是单页的,讲究的是朴素,而我们学校的学生证是双页的,雪白的,当时我非常愿意出示学生证。哈哈------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明德女子商业职业学校 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秋,校址南市昼锦路,自建校舍。民国25年(1936年)因遭火灾,次年重建。八一三事起,学校全毁于日军炮火,乃暂赁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700号。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秋经校董决议,仍在南市原校址复建新校舍,民国37年(1948年)竣工。校长梅颂先,董事长邵汝斡。上海解放后,学校改为普通中学。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这位老师1993年还在,就是在教20年了。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明德中学历史悠久,第一次新生报到,进去就看见学校牌子上有“高级”二字实际不是高级,是有高中部而已;大礼堂楼墙里砌着奠基石上写有明德女子中学迁入此。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真不好意思学生证是同学发我留纪念的,我的被三只手拿去了。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校边上的邮局,太熟悉了。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操场东侧的1号2号,木结构2层房子是学校办公和后勤区域。

昼锦路133~137号,是著名学者孙大雨祖传住宅。祖上曾为翰林,屋前置有官牌;原分东西两院,东院已翻建成学校;西院三开间五进深,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第一进墙门楼较低矮;第二进客厅,画栋雕梁;第三进住宅,比较简朴;三进房屋都用杉木。第四进曾于民国元年(1912)后翻建,洋松结构,高大宽敞,泥墁平顶。第五进平房原是灶屋,后临方浜。解放后,房屋租给上海塑料制品十厂使用,损坏严重。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92弄履福坊。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县左街,四牌楼路—光启路,老城厢上海县的最古老印记。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路县左街17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俗成定名由民间自发进行,光启路盛家街。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盛家街傅家街。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盛家街往西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傅家街学院路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傅家街58号锦安坊。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傅家街64弄1-12号大庆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傅家街86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傅家街学院路文庐。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学院路东起东街.
学院路(XueyuanLu) 在南市区中部偏东。东起东街,西至三牌楼路。长469米,宽8.7~11.4米。因在原上海县署南,西段曾称县西街、院西街,中段曾称县东街、院东街,东段曾称老学前街。曾名县前横街。后以原敬业书院改名学院路。沿路为住宅。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聚奎新村1-111号,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的聚奎新村,原为3层的砖混预制小梁薄板结构房屋,横墙采用以砖煤屑砖承重,前后纵墙为半砖煤屑砖,楼面、楼梯为预制小梁薄板。由于使用年代长,居民户数多,设施差,居民们搭建现象严重,4-6层吊脚楼比比皆是,使小区房屋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空斗墙一敲就碎,居民们生活在这样的违搭里面,危险性太大。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此次聚奎新村加固修缮中,将原居民违章搭建的部分拆除,高度恢复至原有的3层住宅原貌。结构上,原有的横墙承重体系不变,保留的墙体在强度上进行了补强处理,原南面半砖墙位置设置了抗震构造柱,承重横墙下的原条形基础也进行了加固,原楼层的小梁薄板拆除,改为现浇混凝土楼板,这样既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性,又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院路79弄永安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院路59-97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院路四牌楼路.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院路可爱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院路四牌楼路可爱里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同治年间)始筑,以此地原有四座牌坊(崇礼、宣化、泽民、集庆)得名。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学院路西至三牌楼路结束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三牌楼路复兴东路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路学院路.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路南至复兴东路结束。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南路承光启路起始。

光启南路(GuangqiNanlu) 在南市区中部。北起复兴东路,南至中华路。长800米,曾名县桥南街、太卿坊,后改名阜民路。1980年因与富民路同音且北接光启路,故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中、小学。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02弄母后坊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39弄瑾瑜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赵家宅弄,西起光启南路,东至灵济街。长140公尺,宽4.8~8.8公尺,片弹街路面。以原居民点赵家宅为名。属居民区。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赵家宅弄45号觉庐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赵家宅,外立面装饰艺术显著。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赵家宅弄望东过灵济街通向东塘家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赵家宅东侧是东唐家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东唐家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东唐家弄30弄1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东唐家弄30弄4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艾家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西塘家弄49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西塘家弄。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西塘家弄119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42弄德业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右拐是麦家弄,通往蓬莱路。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54弄麦家弄21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69弄栖里暂.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89弄藴经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195号三星门市部。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路复兴东路.“阁老坊”1182-1931.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上海著名地方史研究专家薛理勇现场鉴定后初步推断,这是徐光启“阁老坊”或明沈瑜“太卿坊”的遗物,不管是什么,“都够得上是上海历史遗存的重大发现”。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乔家栅是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创始于清宣统元年 (1909年 ),其前身是永茂昌汤团店,最初的店主姓李,安徽人。由于他经营的汤团选用糯米、赤豆、鲜肉等都比较讲究,拌豆沙的玫瑰也是亲自用糖腌制的,因而一开张就生意兴隆,顾客近悦远来;李老板不仅在选料上肯下功夫,而且经常亲临生产现场察看,监督质量。如果发现有汤团竖着浮到水上面,厨师就要受到处罚。因为汤团竖起来是由于其皮厚薄不匀、制作马虎所致。经过严格把关,乔家栅的汤团始终保持厚薄匀称,褶裥清晰,吃口软糯、滑润的特色,受到顾客交口称赞。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乔家栅27号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乔家栅36号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乔家栅36号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南路221号勤耕小业。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乔家路向南向东.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乔家路向北向西.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南路286弄庆华坊.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302弄鸿德里.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302弄7号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俞家弄望东。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俞家弄望西。西至凝和路的俞家弄,之前叫顾家弄,是当年富裕人家居住地。1954年12月,顾家弄改名为俞家弄。原顾家弄是条小路,小路却不寻常,居住过杰出的爱国志士和出名的历史人物。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俞家弄28号,门楣花纹清晰。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俞家弄71号,门楣花纹精美。这是一栋三层小楼,在门口隐约可见“颐寿堂”字样,刻蚀已经风化。

王孝和烈士的二女儿王佩民多次说起,1948年9月30日,王孝和在提篮桥监狱英勇就义后,过了半年多时间,上海解放了。由于当时南市发电厂有个电力方面的职业培训班,她的母亲想学点电力知识,于是就离开了海州路来到了乔家路,租借了俞家弄71号的房子居住。王佩民一直居住到1968年搬离该居处。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俞家弄83号81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俞家弄83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俞家弄94号,美女健硕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332弄1-16号兰馨里,旧式里弄砖木二层,建于1912年,1957建筑面积。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350弄蓝香里.

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光启南路358号.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362号黄家路.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黄家路.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光启南路南至中华路结束。老城厢光启路及周边民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