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传禄[高端讲座]文选:怎样做好组织工作(上)

 快乐者生存 2023-03-14 发布于北京

怎样做好组织工作

——在海军组工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课提纲

张传禄

(2013-10-29)

文章图片1

作者在讲课中

根据议程安排,我与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怎样做好组织工作。在我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有15年的时间是做组织工作,应该说,对组织工作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特殊的感情。在我军政治工作中,组织工作地位重要、作用重大。要干好组织工作,首先要热爱组织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热爱的前提之下,还要认真钻研组织工作,切实掌握组织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根据我的体会,做好组织工作,起码要强化“四个意识”,发扬“四种精神”,争做“四会高手”。下面,我们就分别做一研究。

第一,强化四个意识——全局意识、龙头意识、综合意识、典型意识

什么是意识?从哲学的角度讲,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平常所讲的意识,既有哲学上的抽象理念,又有实践中拓展的特定涵意,这包括事业心、责任感,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内在活力。意识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崇高追求和实际行动。

(一)在工作谋划上要强化全局意识

我们说政治机关是党委的办事机关,而真正具体办事的是组织部门。所以,组织部门是党委和政治首长开展工作的“参谋部”、“智囊团”。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给党委领导当好参谋,提好建议。所以,必须强化全局意识。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清人陈澹然也讲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回顾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能为领导出谋划策、名垂青史的战略家,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全

三国时的诸葛亮,虽然结庐隆中,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分析深刻透彻,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为刘备筹划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联吴抗曹,内修政理”战略方针,可以这么说,兵微将寡的蜀汉,能够发展到与曹魏、东吴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得益于诸葛亮出的大主意、高谋略。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谋臣叫朱升,他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向一方义军首领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此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地盘尚小,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反元兵马较量。所谓“高筑墙”,就是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巩固好金陵这个根据地,使自己的军队有一个稳固而坚强的指挥部,站稳脚跟,以免被敌人吞掉。“广积粮”,也就是注意经济建设,多种多收粮食,积蓄物质力量,维持一时还不能取胜的战争,使南征北战的军队有充足的给养。“缓称王”,也就是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独霸天下的企图,以免引火烧身,成为各方义军攻击的焦点。朱元璋正是按照这九个字的战略方针,稳扎稳打,开创了明朝近280年的基业。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废太子后,其余十多个王子都跃跃欲试,纷纷登场,争夺太子之位。四王爷的谋士邬思道老先生告诫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四王爷按照这“八字方针”去做,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出争夺太子的闹剧。而其他皇子却你争我夺,两败俱伤,纷纷落马。最后,皇帝的宝座果真留给了四王爷,开辟了雍正王朝。

站在全局想问题,才能当好领导的耳目和外脑。大凡会出主意、能出主意的组工干部,总是宏观在握,全局在胸。他们看问题时,不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他们处理问题时,总是善于系统地分析和全盘运筹,能够清醒地估计到本单位、本部门在国家、军队、地区等建设大系统中的恰当位置,从而能够自觉地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 拿大方略

全局意识的增强,来自于对全局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组工干部一定要养成关注全局的习惯:

一是要善于把握时代背景。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才能谱写出动人的乐章。作为组工干部,必须在认识时代背景上狠下功夫。要对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建设形势、军队建设形势等有总体了解和把握。

二是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工作是党的工作,我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定要十分熟悉,对那些根本性、法规性的条文要记住、背熟,这样在谋划工作中才能避免偏离方向。

三是要清楚军队工作重点。一般来说军队建设每年都有重点工作,而这些重点工作,多是事关全局的工作。军队工作的重点也是政治工作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组工干部必须十分清楚,心中有数。与此同时,对年度政治工作的重点更应了如指掌。简而言之,把握时代背景,熟悉政策制度,明确工作思路,掌握工作要点,是强化全局意识的内在要求

(二)在工作重心上要强化龙头意识

我们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始终注意把握住一条,就是要抓住“龙头工程”——既抓住党委建设这个重心不放。

为什么把党委建设作为“龙头工程”?首先,是由组工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的。组织部门是党委的办事机关,抓党的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始终把党委建设作为“龙头”来抓。其次是由党委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党委是部队建设的领导核心,必然是组织部门的首要关注点。再次是由部队建设的现状决定的。实践证明,凡是党委建设好的单位,部队全面建设就过硬,而部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发生的事故案件等,也都可以从党委领导班子建设上找到原因。

我们组织部门的干部,对党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最敏感,看得最清楚,认识最深刻,也最公正。现在,党委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公,班子内部不团结,个别领导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自身形象不好,等等。组织部门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关注党委班子建设的现状,对存在的要非常清楚,并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切实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

组织部门抓党委建设,可以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方式:

一是对下级党委,要敢于和善于提出指导性意见。可以是面上的普遍教育整顿,也可以是个别单位的重点帮助。一般来说,对下级党委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不困难,容易做到,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不走过场,确保成效。

二是对本级党委,要敢于和善于提出建设性意见。这要注意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如在起草文件、起草首长讲话、制定有关措施中,把发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在里面,一经党委研究同意,通过文件发下去或经过首长口里讲出来,就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三是对上级党委,要敢于和善于提出参考性意见。站在下边看上面,有时能发现上边发现不了的问题,组工干部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利用适当的时机,提出意见供上级参考。

(三)在工作内容上要强化综合意识

领导科学认为,大凡决策,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都是相当广泛的。任何决策的成功,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多维视角、“全方位”考虑和众多因素的相关分析。组织部门作为一个综合部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组织工作的综合性特点,不断强化综合意识。

我感到,组工干部的综合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综合掌握情况。也就是对各方面的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党委报告为什么由组织部门主笔起草?因为组织部门掌握情况是最全面的。因而,组工干部要有作为,必须要关注全面,在综合掌握情况上下功夫。要关注工作的全过程,不能只了解某一方面、某一阶段的情况,纵向横向情况都要熟悉,内部外部情况也要熟悉。一个称职的组工干部,不仅要了解本部门、本行业的情况,而且要了解其他部门、其他行业及至整个部队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情况。

二是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政治机关虽然有具体的业务分工,但组工干部须要是全才,什么都要懂,不外行,不孤漏寡闻,孤漏寡闻是很难干好组织工作的。这些年提出复合型人才,组工干部首先应成为这样的人才。你是谋才、干才,还要有口才和文采,做到“坐下来能写材料,静下来能想主意,站起来能作报告,走下去能帮基层”。古人讲,“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要当一个好干部就要学习,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当一个好干部。为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做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精通所需专业知识,熟悉其它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信息化知识。站在了新理论、新知识的前沿,观察问题的眼界就开阔,认识问题的起点就高,分析问题的方法就科学,思考问题的全局意识就强,提出问题的思路就超前,这就为做好组织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综合性的。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想尽千方百计,实行综合治理。综合解决问题,很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想。创新不是一般的写篇文章,最本质的表现是,在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上,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和反应,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在工作方法上要强化典型意识

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组织工作经常运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有这样两句话:典型出得越多越好,事故出得越少越好。抓典型也是弘扬时代精神,弘扬积极因素、鞭挞消极因素的有效措施。典型的推出有两个环节,一是“从下到上”靠组织部门;二是“从内到外”靠宣传部门。一般来讲先有“从下到上”,然后才“有从内到外”。所以,组工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学习和自觉运用这一方法,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依靠典型推动工作,活跃工作,并把树立典型与运用典型结合起来,把点上总结与面上推广结合起来,把普遍指导与对口学习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工作的主动权。

提高抓典型的能力,是时代对组工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典型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在抓典型时,首先应测出典型的“卖”点在什么地方。如果“卖”点测得准,抓典型就会成功,反之,可能要做无用功。所以,我们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扬典型,都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形势的需要。可以说,典型抓得成功不成功,关键看是否适合时代的需要,如果跟上了时代步伐,就一定能抓出具有影响力、震撼力和推动力的典型来。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单打一,要有新的综合治理的方法,不仅要教育管理好,更要有新的法规、政策制度和配套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为原创文章,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