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味中药——半夏

 茂林之家 2023-03-14 发布于湖南

半夏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温化寒痰药。(凡能化痰以消除痰涎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够减轻或抑制咳嗽和气喘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临床上一般咳喘每多挟痰,痰多亦常致咳喘。而化痰药大都兼能止咳平喘,止咳平喘药亦多兼化痰之功。治疗上两类药又常相互配伍以增强疗效。化痰药因其药性有温燥、凉润之分,故又有温化寒痰与清化热痰之不同。温化寒痰药多为辛苦温燥之品,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等作用,适用于因寒痰、湿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痰湿阻于经络所致的肢节痠痛、阴疽流注、瘰疬等证。清化热痰药多为寒凉之品,以清化热痰为主要功效。其中有些药味苦而能清肺,或味甘而兼能润燥,或味咸而软坚散结,或入心、肝而熄风定惊。)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长江流域为多。夏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外皮,晒干,为生半夏。一般须炮制后使用,则称制半夏。生半夏以白矾水浸制,为清半夏;以生姜、白矾同煮,为姜半夏;以甘草、石灰水浸制,为法半夏;清半夏与生姜汁、白矾、六神曲、白面等混匀,经发酵加工,为半夏曲。

【处方用名】

半夏、生半夏、制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半夏曲。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本品辛温性燥,入脾胃二经,能燥脾湿、降逆气,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和胃消痞,降逆止呕之良药。

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尤为治湿痰之要药。若用于脾湿不化,痰涎壅滞之咳嗽痰多,胸闷气逆等证,常配伍陈皮、茯苓、甘草同用。若兼有寒象,痰多清稀者,可配干姜、细辛等以温肺化饮。若兼有热象者,痰稠色黄,可配黄芩、瓜蒌等清化热痰药。如风痰上扰,眩晕头痛者,可与白术、天南等同用,以化痰降逆,熄风定眩。

2、降逆止呕:用于胃寒及痰饮呕吐,常与生姜相辅为用。本品又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呕吐。若用于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等。若用于胃热呕吐,可配伍黄连、竹茹等。治妊娠呕吐,可与苏梗、砂仁等配用。

3、散结消痞:用于胸结、梅核气,以及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证。若治痰热互结若致的胸满痞闷、呕吐等证,常配黄连、瓜蒌等同用。若治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梗阻的梅核气证,常与厚朴、苏叶、茯苓等同用。若用于瘿瘤痰核,可与昆布、海藻、浙贝母同用。《肘后方》治痈疽发背及乳疮,以生半夏研末,用鸡蛋白调敷患处。

此外,本品能燥湿和胃,与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等证。

【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外用生半夏适量,加酒或醋捣烂外敷。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功效各有所专。清半夏长于

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能燥湿健脾;半夏曲功专消食化痰。

【使用注意】

性温燥,忌用于阴虚燥咳及咳血证反乌头。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

《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

药物成分:含b-固甾醇葡萄糖甙、微量挥发油、植物醇、生物碱等。

药理:本品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能使支气管分泌物减少,故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若含皂甙亦与祛痰有关。又能抑制呕吐中枢,故可镇吐。半夏若含有毒成分能引起呕吐,对局部有强烈刺激作用,生食可使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严重时可致窒息。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