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雨来袭,湿气缠身,教你几招祛除湿气!

  平凡的人 2023-03-14 发布于内蒙古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暖阳还”,可春雨之后,气候并没有完全“回春”,反而带来了绵绵不绝的——湿气!

有些人在雨天总是犯困提不起劲来、精神萎靡;有些人一下雨就没胃口不想吃饭;一下雨就心烦,还容易头痛;“下雨天就多愁善感”、“阴天不快乐”......

这些的罪魁祸首都是湿气!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一年“湿”季,扰人“清”梦
图片

湿气又称湿邪。中医学认为,“湿”是一种阴邪,重浊、黏滞,易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又趋下,易伤阴位。

当湿气侵袭人体后,人就觉得困乏,总想睡觉,头上像裹了块湿布,昏昏沉沉不清爽,胸口闷闷的,四肢也没力气,有时可能还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饭也不想吃,甚至还恶心想呕,大便也不成形。

总之,“湿气重”的人,总有一种阴郁的、黏黏糊糊不清不爽的感受。

图片

夏季多暑湿,冬天多寒湿,春季又有梅雨季,秋天总是干燥了吧?太天真了!

《黄帝内经》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经过酷暑的折磨,很多人身体里面的湿气非常的重,秋季天气转凉后,就会导致湿邪内郁体内,从而加重湿气。

所以,一年四季都有湿邪扰人!

图片

02

图片
“湿”从何来?因何加重?
图片

“湿”分内外。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有关:人体里的“好水”无法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津液无用武之地就变成了“废水”,即“痰饮”,因此有了“脾生湿”、“湿困脾”之说。

“外湿”,顾名思义,是湿从外感受到的。常因气候潮湿、或伤于雾露、或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或居家住地潮湿,或长期水上工作,使外来水湿侵袭人体导致。

图片

另外,你知道吗——情绪,其实也会加重“湿”的存在。


肝气过旺,湿气难祛


中医上讲,肝主情志。如果长期心情不佳就会对肝的功能造成影响,而肝主疏泄,是人体中负责疏通气血津液管道的“管道工”,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了,肝气就会郁结,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到多处脏腑功能。

大家都听说过“肝胆相照”吧?中医爱好者一定还听过“肝脾不和”。其实,肝和脾是一对欢喜冤家!

图片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讲,“肝”与“脾”是克制关系,当肝气郁结,或是肝火过旺时,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脾不能运化水液了,体内的“废水”就不能很好排出去,湿气就越积越多,难以祛除!


忧思忧虑,湿气内生


什么都不做,一天到晚想太多、生闷气,这样也会产生湿气!

“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脾气受损自然水液运化能力减弱,湿气加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