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光斑驳:VOL.7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有些人的离开,是为了腾出位置来,好让新来的人能够进来。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不注意,偏偏还不易觉察。可我是那样敏感的人,我总是轻易就能发现这一点,偏偏每次发现还都挺伤感的。这么多年了,我依旧学不会告别、不知如何挽留、也不知如何欢迎他人的到来。这不由让我想起生活中的一幕,这事在我生活中时有发生:
有些人明明那样熟悉,一见面熟悉之感油然而生,彼此相视一笑,似乎一切情谊的表达均在这“相视一笑”中完成了彼此的交代,热络、热情、欢喜。但当我想要进一步,靠近对方,我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打招呼”。打招呼对我而言并不轻松。和任何人打招呼我都难以找到合适的称谓,合适的表达。所以,当我说,“嗨!”或者“小伙子”时,你要知道,我并非完全不记得你,我只是把你的名字给遗忘了。但这么说也并不准确。还有些是我记得你的名字,可在此时此刻我觉得名字并非我的表达,它不足以表达我的激动、热情、亲切、亲昵,所以,我基本都用“小伙子”来称谓你。像小时候唤彼此的昵称、乳名。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也不知道该如何分辨究竟我是否遗忘了你的名字,而偏偏你又是在意自己的名字的,不妨告诉我,你可以这样和我打招呼,像第一次见面那般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我恰好记得,如果你能发现我眼中带笑,不妨这样——先称呼我的名字,不一定要全名,可以叫我“老谢”,我就知道了。然后,你指着自己,自报家门——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麻烦,嫌麻烦,那就按你喜欢的来——我想说的是,重要的是你这个人、你和我之间的关系。称谓只是表达的一种而已。你我不必拘礼,不必如我这般顾虑——这样对我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理解的宽慰:你我均不介怀,我们愿意重新认识,过往的联结并没有彻底断联,尚有情谊在。若有可能,它将作为一个节点,我们继续携手共进的见证;若无可能,它是对彼此关系的一场交代,你我各自离散,有缘再见。
人和人是不同的,这我是知道的,我还知道友谊和认识多久、多久没联系,以及是无话不谈还是不说话,都没有关系。它是一种亲近,来自个体与个体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契合(或关于过去的一种诠释),以及一种需要,区别于孤独的需要,是一种留恋,是茫茫人海中穿梭过的途径和痕迹。我很珍视,同样欢喜。我不习惯于家长里短的客套问候,我不擅长勾心斗角的算计谋划,我也不认为什么符号就是什么身份就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并依据这些选择生活方式,我不认为人可以被什么所取代或成为不是人的东西。而友谊的魅力就在于,既可以无话不谈,也可以不言一语而仍不觉尴尬,甚至欣然满足,而关键是你我依旧是自己。你心安理得,我自由自在,彼此是独立的个体,也有一起时彼此的相互联结。如此,就挺好。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当如此!




*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且禁止以其他形式商用或私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