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光斑驳.47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1.

我们之所以平时听到的大多是所谓成功者的言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死者不会说话。」

说到底,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否则,成功也就不值得人们去追寻了。

想想看,如果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是天才……那么,圣人也是普通人、老板就是员工、天才也很平庸嘛。都一样就没有强调的必要了。就像你是人,你再说自己是人,谁听你说这玩意儿?

既定事实摆在面前,不必言说也自明不是。

那么,成功的本质是什么呢?即如何让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与自身相关),以及增加它发生的概率(创造相应条件)。

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整再多玩意儿也与己无关;不能增加发生概率,那只能跟在随机性背后去跑。

就像「等风来」——风总是会来的,但哪里起风呢?又是刮在哪儿呢?这个就难以把握了。

2.

「管理是认知(知),是实践(行),也是沟通(言)。“知”,是指对“本源”问题的认知和体悟;“行”,则是指实践和行动;“言”,则是指与相关利益者的沟通。」

「管理过程的本身就是管理者『知行言合一』的一场修炼。」

什么时候需要以什么为主,什么地方需要更多地用到什么,以及如何与人协作完成目标。

很多时候说不明白是没干明白,没干明白则是没想明白。那是不是可以说,说不明白就是没想明白呢?是也不是。

说它是指单棵树木的角度去看,挺像那么回事。说它不是,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为什么说致知格物。自知在我,致知由我,格物在它。顺序就是:由我开始继而致知,致知然后自知,自知推及格物,格物还得回归到自知,格物的目的才能实现。否则,格物的前提都丢了,如何致知?看着眼前的东西却完全无知,直接忽略了,你知道啥了?自然啥也不知道。

如此一来,你说从物格中去学习继而致知,能学到就有鬼(无)了……

4.

「存在即合理」最大的谬误就在于,合理是人的观点,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却不是完全由人造出来的。

换句话说就是,把认识和事实混为一谈了。

理解实事求是,也就理解「存在即合理」的谬误了。

*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且禁止以其他形式商用或私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