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史丨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为何被镇压只用了一年时间?

 人文之光 2023-03-14 发布于辽宁

东汉后期,在东汉统治者敲骨吸髓的统治模式下,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于是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趁机兴起,并通过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发展壮大,其信徒也几乎遍布东汉全境。终于在汉灵帝时期,太平道声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并借机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爆发初期可谓声势浩大,甚至引起了汉灵帝的恐慌。不过,如此规模的农民起义,东汉官军也只是用了一年时间就将其弹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黄巾起义败亡如此之快?

1、史无前例

站在历史高度俯瞰中国古代史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古代的中国皇帝,基本上都是“程序员”:他们都会根据前朝的得失、败亡,来堵住前朝的“程序”中曾存在的漏洞,并希望借此能保住新朝廷的千秋万世。

比如秦始皇认为分封制不利于朝廷,于是选择废掉分封制。刘邦则有感于秦对分封制的一刀切太不靠谱,于是选择分封与郡县并存的状态。不过,西汉统治者在引进儒家为官方思想的时候,没有垄断儒家的解经权,这导致了西汉后期,西汉朝廷的话语权旁落,同时也让王莽篡汉有了制造舆论的空间和余地。

所以东汉明帝在位期间堵死了这个漏洞,将儒家解释权收归朝廷所有。这样可以防止民间人士通过解读儒家经典,否定东汉的“天命”。但不曾想,民间还是有人通过发展秘密宗教太平道,来组织力量,发动农民起义,对抗东汉朝廷。

以秘密宗教手段对抗朝廷,这种局面,在那时候的东汉,可谓史无前例。所以对于汉灵帝的恐慌,也是可以理解的。

2、黄巾军的溃败

不过,即便如此,黄巾起义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之所以黄巾起义,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东汉朝廷方面,汉灵帝根据当时的局面,被迫选择了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那就是下放权力给东汉各州,让各州的长官掌握军政财等多方权力,提高镇压黄巾起义的效率。这样做确实让黄巾军遭到了重创,但代价则是东汉朝廷也失去了节制地方的本钱,这也为后来的东汉后期军阀混战埋下了祸根。

其次,农民军方面。当时的农民军的军事素养很不专业:士兵的作战能力、阵法水平不能和官兵相比,而黄巾军指挥官的指挥能力、管理水平也不能东汉官军的将领相比。所以两者遭遇之后,吃亏的往往是黄巾军

第三,组织化水平方面。虽然东汉后期,东汉朝廷腐败,但是东汉朝廷对人力、财力等资源的调动能力并没有全线崩溃。这意味着在战争消耗过程中,东汉官兵可以得到有效的后勤补给保障,而农民军毕竟在组织化水平乃至后勤保障等方面相对不专业。所以,东汉官军可以长期和黄巾军消耗,但黄巾军却没有这个本钱。

3、结语

虽然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东汉朝廷也并非赢家。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下,东汉朝廷的国家机器也遭到了空前破坏。虽然黄巾农民军没有直接推翻东汉,但是,东汉的败亡,本质上是黄巾起义引发的连锁反应。

黄巾起义之后的很多朝代,这种以秘密宗教为组织工具发展力量,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模式,都得到了沿用。甚至本质上说,晚清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本质上也是以秘密宗教发展势力,同封建压迫进行斗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巾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不止于东汉、三国这一历史时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