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客户经营圆桌会:我们能做大,为什么我们做不大?

 乔诺咨询 2023-03-14 发布于上海
观点/ 乔诺咨询To B产品线营销专家团
主笔/ Lisa
对ToB企业来说,大客户做不大,企业整体规模和利润上不去,背后有一些共同的困境:

比如,公司大客户经营没进展,把时间都花在了新客户,小客户上;
比如,大客户的许多机会和需求,要么看不清,要么都落空;
比如,没有形成网状的大客户关系,自认为业务好,却频繁丢单;
比如,大客户经营依赖少数精英,无法形成公司可复制的资产。
......

针对ToB企业在大客户经营中遇到的这些真实问题,3月10日,我们在上海召开了主题为《大客户经营:让每一个客户都成为利润中心》的圆桌会。

有4家不同行业的领导者带着对大客户经营的痛点来到了乔诺,进行了深入研讨。拥有ToB、ToG丰富实战经验的周振老师围绕大客户经营的两环三核心四要素,从客户战略、作战阵型、考核激励等方面做了深度分享。


经过一天的学习,来参加圆桌会的4家企业针对在大客户经营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输出了大客户经营4S改进计划。

01

他们遇到了什么大客户问题?


我们先来看这些企业在大客户经营中分别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了便于阅读,以下叙述为第一人称)

先看A公司:

我们是一家家居装修公司,主要是经营防盗门、地板等家具的生产、加工、销售、安装及售后服务,通过实战演练,我们梳理了公司的一些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比如,战略方面。虽然大家有一个基本的战略认知,但没有明确梳理过哪些是我们的大客户,没有对大客户进行过清晰的分层分级

只是根据现有的业务类型,以及项目大小去做资源匹配,比如,这个项目很重要,合作金额很大,就匹配更多资源,卷入更多的作战人员。如果项目比较小,匹配的资源就相对少点,卷入的人员也比较少。

目前还是比较缺乏对大客户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及洞察,不了解大客户的真实情况,导致定的大客户目标没办法完成。

除此之外,我们目前比较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还有交付与服务。

第一,目前公司的供应链和生产没有办法有效去匹配客户需求,比如工艺、成本、品质、交期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第二,在项目运作方面,没有构建系统的项目管理体系及能力,导致项目交付的质量比较低,影响了客户满意度。

第三,在项目交付上,没有匹配相应的资源,导致效率和服务质量达不到预期。

B公司:

我们是一家服务型制造企业,涉及到的产业比较多。前两年又进入了一个新赛道,因为是新赛道,还处于探索和开拓阶段,没有对大客户进行清晰的分层分级定义,没有明确的大客户战略。

另外,因为是新的组织阵型,大家对行业的认知是比较有限的,没有办法很快识别客户需求。

在协同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财务,服务和售后等等,面对大客户,没有形成统一的客户界面。

C公司:

我们是一家设计公司,承接了很多超大规模,高复杂度的设计项目。

虽然意识到了大客户战略的重要性,但没有制定明确的大客户分层分级标准,没有对大客户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客户非常分散,没有办法集中资源经营大客户,也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客户。

另外在考核激励方面,比较困扰我们的问题是,现有的激励方式是提成制,激励效果不是很好,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激励。

客户关系构建,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客户关系掌握在个别销售精英手中,个人的能力没有构建在组织上,一部分业务人员缺乏通盘运筹及与客户高层对话的能力。

通过演练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大客户做不大”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的问题。

比如,没有清晰的大客户目标,没有做大客户分层分级,没有匹配合适的作战组织,现有的考核激励没法激发组织活力,牵引作战团队实现力出一孔,客户关系掌握在少数销售精英手中,没有沉淀成组织的能力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看看标杆公司是怎么通过“做大大客户”,实现营收和利润持续上涨的。

02

为什么两家公司越走离得越远?


80年代末,在深圳的南山科技园,成立了两家公司,一家是蓝色的,一家是红色的,红色的这家就是华为公司。

这两家公司一开始的规模和收入相差不大。但是走着走着,两家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到了2019年,华为公司的收入8000多亿,利润达到600多亿,是蓝色公司的10多倍。


为什么同时期成立的公司,20年后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造成巨大差距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家公司的成败,都有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如果我们试着从大客户经营的角度来看,会发现一些关键问题。(以下为专家视角讲述)

一、是否制定了大客户战略。

华为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进行清晰的大客户分层分级定义,以及大客户拓展战略。

ToB企业如果没有按照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大客户分层分级定义,只关注那些触手可及的客户,不去做大头部客户的份额,很难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

有一段时间,我们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做到了第一,但是国外的运营商并不认为我们是世界一流的企业。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份额做到第一了,别人还是不认呢?

因为份额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因素。

通过不断拓展客户,把份额做上去很重要,但只把份额做上去还不够,还要把头部客户的份额做上去,也就是把大客户的份额做上去。

对ToB企业来说,只有把大客户的份额上去了,你就能获得议价权了,就能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了。

二、是否有相匹配的作战组织阵型。

由于企业每个发展阶段的大客户标准不同,需要的作战能力也不同。

比如,你原来是跑马拉松的,现在要跑越野赛,就要拥有另一种能力。

因为马拉松可能是在平地上跑,但越野赛,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坡,你要不断根据场景的变化,调整状态和速度,所以对参赛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为什么ToB企业觉得拓展大客户非常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要去拓展的大客户,但能力和需求不匹配。你要拓展的大客户难度是80分,如果匹配一个60分的团队,只给60分的资源,即使每个人都很累,很辛苦,结果可能还是会失去大客户。

尤其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新的赛道,去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的地方,开辟一块全新的土地。如果没有认真分析,开辟这块地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匹配什么资源,就很难打胜仗。

就像马拉松选手要去调整越野赛,需要提前了解跑越野赛需要什么能力,匹配什么资源,否则,大概率是跑不过越野赛选手的。

从大客户的角度来说,定了大客户目标,决定了要主攻哪几个大客户。接下来,就要匹配合适的作战阵型,通过合适的考核激励制度,牵引组织实现力出一孔。

三、是否有差异化的考核与激励制度。

我们在辅导很多企业的时候,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们总说考核激励效果不好。我就问他们,你对销售团队的要求是什么,你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分析之后发现,对销售团队的要求和考核是完全不匹配的,要求可能是A,考核的是B,完全是南辕北辙的。

华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机制和流程的建设,解决了很多大客户经营的难题。比如,铁三角组织解决的是协同作战的问题,获取分享制有助于激发组织活力。关于大客户经营的机制和流程的搭建,也是其与同时期成立的企业拉开距离的原因之一。

部分企业现场输出展示:

在本次研讨结束前,参加圆桌会的高管团队还对准大客户经营的3个核心,4个要素,分别探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排序,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行动。


基于本次圆桌会上有关大客户经营的问题反馈,我们将于3月24-25日,在上海开展:《大客户经营训战营:让每一个客户都成为利润中心》,针对ToB企业在大客户经营中遇到的战略、组织、客户关系等等具体的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讨与实战演练:

1、没有清晰的大客户定义与拓展的战略,导致业务团队总是“捞浮油”。

2、大客户关系全是点状连接,没有形成立体连接,大项目成功率低下。

3、大客户经营从1到N拓展进展慢,无法成为利润中心。

4、大客户经营能力没有构筑在组织上,总是依赖少数精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