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分享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慎独一词。慎独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祇畏神明,敬惟慎独。”简言之,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慎独不是别人对你的强迫要求,而是你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慎独之人,必是自律之人,一定是心中有道德律令之人。道德律令让他感到一种敬畏。因为敬畏,所以不敢不愿不会放纵自己的行为。你自己可以做这样的人,但是没办法要求别人去做这样的人。所以我说道德是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的,要求别人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以德治人不具有广泛性。为什么?因为人性是靠不住的。人在没有约束的时候,无限支配自由的时候,手中掌控资源,可以调配资源的时候,人性是偏向于作恶的。遏制人性之恶依靠道德说教是没有力量的,依靠道德楷模也是没有多少示范性的,必须依靠规则和制度。文明程度高的地方,个人在规则和制度面前是平等的。文明程度低的地方,规则之下有潜规则,制度之下有例外。 4.为什么有的人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大概有制度的漏洞,大概也有付出的代价不够,大概有心怀侥幸的心理。不过一旦触犯法律,他们往往痛哭流涕,哀声连连,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自己放松了,道德的修养,放松了对法律的敬畏,看起来真诚悔过的样子。假如让他们重新来过,会是怎么样的呢?想象空间很大。这些进去的人,这些痛哭流涕的画面,对后来者有警示作用吗?我们分明看到有些人倒了下去,另一些人又站了起来。说明什么?他们没有敬畏之心。只要暂时没有被发现,那就以为自己永远是幸存者偏差。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出来混,总要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