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录课时,都喜欢做人物抠像?

 一叶知秋6012 2023-03-15 发布于北京

最早的微课或者其他类型的视频课,是只会出现课件的内容以及老师的语音讲解,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陆续有了要讲师人物出镜的要求。

这个要求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要提升学生对在线课的注意力,需要老师时不时出镜,通过自身人像的视觉表现,比如嘴型、表情、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教师个人形象的展示,得让听众知道讲课的人是谁,比如最近两年举办的精品课遴选工作,就一定要求教师出镜。

最早的录课时出人像,是出的方形人像。

有些老师会打开PPT等课件的同时,打开一个摄像头窗口,把它们叠加,再做录屏,录完后,觉得视频太宽了,于是拖拽视频边缘,把它变窄一点,以免遮挡住课件内容,但这样,人像就变形了,如图一。

CourseMaker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视频裁剪功能,裁掉多余的部分,有效减少了多余的人像背景,人像也不变形,效果如图二。

进一步,又增加了抠像功能,去掉绿幕背景,如图三

之前我们讲过,CourseMaker和其它录屏软件最大的区别就是,采取“先录后编”的机制,录制下来的对象可以任意编辑,缩放,图三就是我们在抠像之后,把人像拖拽大一些的效果。这是其它录屏类的软件无法做到的,给教师进行课程编辑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也方便二次创作。

可抠像,总是需要绿幕的,那多麻烦。于是,CourseMaker在即将发布的新版本里,实现了圆形遮罩功能,把方形的人像变成圆形(或者椭圆形),这样,既有效的去掉了拍摄下来的人像多余的部分,又让画面更美观。如图四。

同样,这种圆形的人像,在CourseMaker软件里也是可以任意剪辑,任意调整位置和大小,任意让其在指定的时间线出现。

这样,我们在制作微课时,就有了多种选择,不同的条件下,用多种方法都可以制作出符合自己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美观的视频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