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山:越城山的传说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今天继续发布涂常青先生编辑的《故事与手工》中的内容:《越城山的传说》,作者郭天翔先生。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含山还有这等具有帝王之气的风水宝地,一不留神差点成了越国的都城。

含山的仓山脚下,清溪河滨,佛慧寺的正南,有一座面南靠北的平旷小山,它北高南低,略有倾斜。这座已被人们遗忘了两千多年的小山叫越城山。传说: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一鼓作气地率三军进占了皖江八百里地域,试想扎根江楚,等机挥戈北伐以达到雄霸中原称王于天下。当时的皖江为吴楚交界之地,中间还夹存着陈、蔡及钟离等小国,楚国因受吴侵占(及伍子胥率兵伐楚)后不久,国力下降,元气大伤,还未能得到恢复和强盛。


越国相国文种兵至于此,看这山清水秀,地理宜人的宝地便向勾践进谏:在此修筑一城池以示越国之强盛,也为日后推进中原作一坚强后盾。文种是个精通易学(风水学)的专家,他认为这里具有帝王之气的地势,将来会成都城。


因为这里有:左青龙(即:福山乡的青龙村),右白虎(张町乡的卧虎村),前(南)朱雀(林头的朱胜圩,明代改为都胜圩),后(北)玄武(清溪镇的半湖圩)。别姬山原名玄武岭,因楚汉相争项羽迷路由巢湖散兵至此别姬而更名。勾践与文种议定由范蠡大夫带一千督军(监督八千工匠的军人)在此筑城,城池要超越伍子胥亲自设计的吴都苏州城,比它还要雄伟宏大,让清溪河横贯城中,仓山立于城上,濡须(水)和半湖为护城河湖。












     

蠡接到吴王之命,要他十年完成越王城的建设,他接旨后仰天长叹:“这要将我画地为牢唉!”要我在山建城,等于在此竖一块阻浪的板,挡箭的牌,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中原列国正虎视眈眈扼制越国向中原扩展。越国灭吴后,范蠡找到了西施,他们鱼水相依,形影不离。至此无可奈何,只得将西施带在身边。在此筹集资材,招集建筑人才,大兴土木。经过九个多月的筹备,越城中间的建筑已经打下了基础,城中也有了可观建筑。突然这里发生一次大的地震。将他们刚刚兴建起的一些殿堂基础全部夷为平地。震后,又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之势,将整个城中的基础和筹集的建筑材料一泻千里,付之东流。几千工匠死伤过半,楚军乘机而入,一举收复了江北失地。范蠡无可奈何,只好乘着一叶舟船带着西施和随从顺水而下,既没有回到越都,也没有向越王请罪。他看破了红尘,想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安居乐业,渡过后半生。传说,他和西施乘的顺水舟揖直往扬州。这时便有人向越王勾践禀报,说“范蠡和西施因为新建设城廓被毁,乘舟去了,是否要追他回来?”越王听后心想;回到都城也难以安排他的官位,因为他在众臣中是佼佼者,留下他又如何安排官职?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便摇了摇头:“随他去吧!”


范蠡和西施顺水到达扬州定居后,他们以经商丝绸为业,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商贾鼻祖。

我在1986年到扬州时曾写小诗一首:

《舟游瘦西湖》
苗条身姿醉绵绵,柳眉青丝拂玉面。
范蠡漾浆春风志,西施过渡秋波颜。
狂风吹脱情跳板,细雨浇开并蒂莲。
破雾同舟扬州府,晴空万里艳阳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