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急消防科普丨初期火灾处置

 acerbookstore 2023-03-15 发布于天津
图片
火灾扑灭后,我们还要注意现场的保护,以便后期火灾事故调查,方便查找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现场是整个火灾发生、发展至结束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的物质载体。保护火灾现场可以帮助火灾调查人员发现、提取到客观、真实、有效的火灾痕迹、物证,尽可能准确地认定火灾发生的原因。
一、正确划定火灾现场保护范围
凡是与火灾有关的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均应列入现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当根据现场勘验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比如,起火点位置未明确、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爆炸现场等情况应根据需要适当扩大保护区域。
图片
图1 划定保护范围
二、火灾现场保护的基本要求
负责火灾现场保护的人员要有组织地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对现场进行封锁,不准无关人员随便进入,不准触摸现场物品,不准移动、拿用现场物品。现场值守人员要坚守岗位,保护好现场的痕迹、物证,同时也要注意周围群众的反映,遇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三、保护现场的措施
(1)消防救援人员灭火过程中的现场保护
消防救援人员在进行火情侦察时,应注意发现和保护起火部位。在起火部位进行灭火或清理残火时,尽量不实施消防破拆,不变动现场物品的位置,以保持燃烧后的自然状态。
(2)灭火后的现场保护
灭火之后,要及时将发生火灾的地点和留有火灾痕迹、物证的场所及周围有关区域划定为保护范围,进行现场保护。
1)情况不太清楚时,可适当扩大保护范围,同时布置警戒。勘察工作就绪后,可酌情缩小保护区域。
2)重点部位可设置警戒线或屏障。
3)对于私人房间要做好房主的安抚工作,讲清道理,劝其不要急于清理。
4)大型火灾现场可利用原有的围墙、栅栏等进行封锁隔离,尽量不要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
5)应派专人看守,特殊场所由公安部门协助。
(3)痕迹与物证的现场保护方法
对于可能证明火灾蔓延方向和火灾原因的任何痕迹、物证,均应严加保护。为了引起人们警示,可在留有痕迹、物证的地点做出醒目的保护标志。对某些痕迹、物证、尸体等应用席子、塑料布等加以遮盖。
图片
图2 电气火灾,适当扩大保护范围
四、现场保护中的应急措施
在保护现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所以现场保护人员要提高警惕,随时掌握现场动态,发现问题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扑灭后的火场“死灰”复燃,甚至二次成灾时要迅速有效地实施扑救,及时报警。
(2)遇到有人命危机的情况,立即设法进行急救。
图片
图3 紧急情况下急救
(3)对趁火打劫、二次放火等情况思维要敏捷,对打听消息、反复探视、问询火场情况等行为可疑的人要多加小心,纳入视线后,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4)危险区域实行隔离,禁止进入,下风向附近的人员要及时撤离,执法人员进入现场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5)现场有倒塌危险并危及他人安全时,应采取固定措施。不能固定时,应在倒塌前,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倒塌前的现场情况;采取移动措施时,尽量使现场少受破坏,并事先详细记录现场原貌。
图片
总策划:肖磊
制作:宋文琦 张琰 戎凤仪
审核:王珺
出品: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