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知道林徽因是美貌才女,你了解这朵才女娇花生长的土壤吗

 chapter9 2023-03-15 发布于四川
才女林徽因,不止民国时期是众人瞩目的名媛,到今天仍然为人津津乐道。与一般的大家闺秀所不同的是,她不仅有着出众的美貌,更在建筑学、文学艺术,尤其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是梁启超所看重的儿媳,是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先生所心仪的对象。其实这一切,都不仅和她自身才貌有关,更与她的家庭背景、她的父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我想介绍一下她的父亲林长民以及福州林家。
林徽因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她的父亲林长民以及福州林家。
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汉族,福建福州(当时叫闽侯)人。这里插句话:福州林姓人很多,虽然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北京很遥远,但是清末民初,福州林家出的人才真不少,前有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后有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三林”(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中间还有“戊戌六君子”中的林旭,擅长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林纾,致力于法政理想追求的林长民。这些人,每一个都有值得了解的故事。
图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他们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多有着相互牵连的关系。比如林纾,他既是林长民的老师,也是林旭的朋友;而林觉民和林尹民,都是林长民的堂弟,还有一种说法是,林觉民本来就是林长民的亲弟弟,只不过因为林长民的叔叔没有儿子,就过继给他做了子嗣。总之年长十余岁的林长民,和林觉民、林尹民血缘关系很近,他们也都是有理想的青年,所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为理想而奋斗。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起义中牺牲掉的“三林”(林文、林觉民、林尹民),死时都太年轻了,仅有24岁;而因为参与维新被杀的林旭,死时仅23岁,他们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而凋谢的青春的娇花,值得后人铭记和尊重。
林觉民烈士在广州起义之前写给妻子陈意映一封信,在封信后来以《与妻书》为题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被国人熟知。位于福州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所以冰心小时候也是在福州“闽都名人的聚居地”——三坊七巷居住过的。尽管谢冰心后来与林徽因交恶,但她们之间确实是早有缘分的,这一所“名人故居”不就把林谢二姓密切关联起来了吗?两位女作家在美国相遇相处之时,不知道是否追叙过“三坊七巷”这一段渊源。
图片
林纾——林琴南
“三林”(林文、林觉民、林尹民)都曾留学日本,在日本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林长民虽然没有去参加广州起义,但也一样是留学日本、深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新派人物。在日本他接受了西方法政思想,认为这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必由之路,回国后即发起创办私立福建政法专门学校,着手培养国家急需的治国人才。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的确如此,当国家处在危难的边缘,一个人即使衣食无忧,也很难谈得上“幸福”二字,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的大道理。这些林姓青年放弃了本可以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是时势使然,是他们的家教使然,也是个人思考与觉醒的结果。
1911年的林长民
林长民的父亲林孝恂,是清末翰林,进士与康有为同科。置身于清朝末年之国家衰弱的背景之下,也不免为国家前途而焦虑,所以他虽然做着大清官吏,但已经能够接受西方的法政思想。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不但熟悉国学,而且能够受到新式教育。因为他的开明,林长民兄弟姐妹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林徽因在幼小的时候,就是由她的姑姑林泽民进行开蒙的。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林孝恂更为长子林长民精心选择老师,除了精通古文的林纾,还为他请了两位“洋老师”,一位是加拿大人,一位是日本人,所以林长民不但英文和日语都非常好,而且目光远大,思想活跃,胸襟开阔,与一般的腐儒绝对是两幅面貌。他后来致力于为国事奔走呼号,做实事而不是做学问,无疑都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家教真是太重要了!做父亲的对于子女,有帮助规划道路与牵引成长之责。尽管子女未必完全按照父母的规划发展,但是有一个负责的、堪为榜样的父亲,确确实实是孩子的福音。
福州名人聚居处——三坊七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