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察一个人基本能力主要看两个东西,反应速度和记忆力。

 速读速记 2023-03-15 发布于河北

考察一个人基本能力主要看两个东西,反应速度和记忆力。

昨晚又是线下读书会一起读《西方哲学简史》的日子。

群主说领读老师有事儿,临时请假,也没有人能快速的补位。

Y老师在群里说说,太仓促了。不然我提议改改形式,讨论式,每位老师就本章内容提炼一个观点,进行论证,然后大家讨论,根据参加人数分配时间。

于是,提前到的老师就聊了起来了。

Y老师说,这没准就是个青霉素呢。

我深以为然。

不过呢,我说这个其实也是个悖论。

搞科研要求要流程正确、操作规范,那个要回国创建深圳医学院的那个什么宁(卡壳了,周围两位也没能想起来,宁了半天),她还专门讲到她老师施一公是怎样纠正她,并言传身教的。

而青霉素的发现呢,恰恰是因为不规范导致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到底是规范好,还是不规范好呢?

其实企业也有这样的问题,太讲规范,就没有创新能力;太讲创新,又是危险的。

唉,我就是一个爱扫兴的人,好在Y老师也不跟我计较,于是又聊起了其他话题。

Y老师问,你们遇到领读人临时请假是怎么想的?

H老师说,我第一反应是延期一周(我心里话,这怎么行,不能断)。

Y老师说,那咱们干嘛去啊?

H老师说,咱们去聚餐啊,哈哈哈。

我一听,还可以这样,真是很厉害。

又学到了,Y老师解决问题思路非常的棒,H老师的解决思路也很好,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的方案。

又是我开的头,又啰哩巴嗦的说了很多,还是没有练到更精炼。

不过整个过程确实欢乐了许多,一扫过去的有些沉闷的方式。

当然,这也是基于你认真读过本章内容,并且有深入思考才可以。

我重点分享了书中启蒙的意义。也提出了一个疑惑,书中思维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我不明白究竟指的什么意思。

结果亮哥直接拿出了另外一本书,找到了恩格斯这句话的原话,说这句少了一个字是“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思维后面有个着,H老师果然是英语教授,说这个是个进行时的状态。

我说这下,我就理解了。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包括这句话,但是呢,我们为了让大脑不要总那么累,毕竟所有人都没有办法一直持续高效的专注一件事,所以咱们学会了抽象简化认知,好处是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生存能力;坏处是,又阻碍了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

毕竟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是一直在变化的,即使这个变化很小,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或者你根本就没有认知到这一层的颗粒度,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其他人的认知碾压。

那如果你同时具有抽象简化能力和时刻保持见相非相的能力事,你就做到了思维着的悟性的状态,也就是菲茨杰拉德说的“能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读完书,H老师问我,怎么能做到每天听这么多书的,如果我听那么多书的话,每天就没有时间做其他事了。我学习都是,一变就要把这本书学明白那种。

我说,C老师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不觉得快速听完对你有多大帮助。其实,读书分几种方式一种是速读,一种是正常速度读,一种是精读,每种方式不同,你的目标也不同。

简单的,或者想快速先建立一个认知框架,就可以速读;想学的深入一点,就正常速度;想要掌握大多数内容,那么你就精读。

我听书是按主题听的,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作者给出的观点有的是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有的相反的,你站在好几位巨人的肩膀上,就能够快速在这个领域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框架,不至于找不到抓手。

如果你想再进一步学习,你还可以拿实体书精读,读一遍,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遍等等。

这是不同的思考维度,并不冲突。而且,不是学得慢就一定能学得好。

我能看到学院派果然是很厉害,可以快速解构、建构,并吸收系统化,同时能快速输出出来;但是这也会导致我们过于相信理性的思考方式,其实,那不是真正的理性。

有些能力是在自己意识之外的,只有你做了,做到了,才能知道是什么,比如涌现的力量。

所以现在互联网企业的经典打法才是,先做一个最小化闭环,再做优化,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H老师看起来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