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随节气读诗歌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5 发布于天津

作者:卢忠仁(教授)

天上人间.mp34:06
来自白浪情之友

“春分”是24节气第4个节气。“春分”不仅在中国古籍中有很多书写,而且在中国文学艺术中也有很多表现。同时,春分时节还有不少民俗、农事活动。下面对“春分”作一简要介绍,并对部分“春分”诗篇、诗句作点赏析。

一、“春分”释义

“春分”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21日开始,至4月4日——5日结束,共15天。在公历3月20——21日,太阳达到黄经0度,阳光直射赤道,有天文学上的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意义,其后阳光直射向北转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春分农历一般在2月15日左右。

1、古籍中书写的“春分”。

a、秦代吕不韦《吕氏春秋 . 仲春纪》:“分,等。昼夜钧也。”

b、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春分日夜时间平分,古代称之为“日夜分”。

c、南朝 宋 范晔 著《后汉书 . 律吕下》:“天正二月,春分。”

d、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e、《明史 . 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f、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引《岁时百问》云: “仲春四阳二阴,昼夜之气中停,阴阳交分,故谓之春分。”

上述古代文献中的话,已把“春分”节气的时间、命名、特征都说清楚了。 所谓“春分”,有两义:一是一天时间白天和黑夜平分,即昼、夜时间平分。所以“春分”又叫“日中”。 二是春分在春季3个月中间,是春季的平分。

春分万物含阳,已是雷动鱼跃、鸟鸣虹现、温暖和煦的时节,万物开始蓬勃生长。 这种景象古诗中有描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眺《游东田》) 也就是所谓“莺飞草长,柳暗花明”时节了。 或如谚语中说的: “春分时节昼夜平,气候宜人好时令。”

2、“春分三候”。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礼记 . 月令》:“仲春三月,玄鸟至。” 唐代杜佑《通典》云:“玄鸟氏,司分也。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 “玄鸟”即燕子,燕子之背黑色,黑色即“玄”。 古人认为“玄”色主天,“黄”色主地,所谓“天玄地黄”是也。 燕子秋分南去,春分北来。宋代诗人胡之纯有这样的诗句:“莺唤新声啼绿树,燕寻旧垒认朱楼”。(《春日》)

“二候雷乃发生。”《吕氏春秋》云:“冬阴闭固,阳伏于下,是月阳升,雷始发声。” 《淮南子 . 地形训》云:“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丰隆”,即雷神。) “春分则雷行。”

“三候始电”。《淮南子 . 地形训》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明代黄道周《月令明义》云:“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这说的就是“春分三候”,而且说的十分简练。 惊蛰是“始雷”,雷声殷殷,声音还比较小,而春分雷声、闪电就大了,风师、雨伯、雷公、电母一起上阵,可谓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3、“春分”是美丽时节。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所谓一年景“唯有春光好”是也。(高明(明)《套曲 . 中吕》) 所谓“四时可爱唯春日”是也。(王国维《晓步》) 而“春分”在仲春,即农历二月,又是三春中最美好的时节。春分时节,雷声殷殷,闪电熠熠(yi);天清地朗,山青水碧;春阳景明,惠风和畅;燕子飞回,大雁北归;红抹夭桃,绿染嫩柳;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特别是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的春分时节,更是令人神往无限。古人有很多描写春分时节的春阳、春月、春风、春雨、春山、春水、春草、春花等美丽景象的词句,引录几句供欣赏。

寇准(宋)《江南春》:“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欧阳修(宋)《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杜安世(宋)《少年游》:“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仲并(宋)《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丘处机(金)词《忍辱仙人》:“春日春风春景媚,春山春谷流春水,春草春花开满地。”

顾贞观(清)《柳梢靑 . 花朝春分》:“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二、“春分”的风俗与农事。

1、“春分”的风俗。

春分时节民俗中主要有三大节日:“祭日”、“春社”、“花朝”。

▲“春祭”有一系列的祭祀庆典。

a 、“春祭”。 皇帝春祭即“祭日”,在周代已开始,《礼记》说春分时节皇帝“祭日于坛”,即在日坛祭日。又说“祭日于东”,即春分皇帝于东郊行祭日典礼。 皇帝祭日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云:“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而老百姓“春祭”,即祭祖。百姓春祭中要杀猪、宰羊、杀鸡、烧香、点烛、放鞭炮、摆祭品、读祭文……老百姓春祭有在祠堂中的“族祭”和在家中的“家祭”。还有外出扫墓,以酒肉瓜果祭祀祖先。民间春祭时候:金钟齐鸣,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唢呐声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喝令、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b 、春社。 “社”即土地神。(“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为春社、秋社,有“春祈秋报”之说。 春社在农历立春后第5个戊日,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 秋社在农历8月立秋后第5个戊日,具体日子根据情况而定。)春社在春分前后,所以春分时节还要顺便过春社节。

晏殊(宋)《破阵子 . 春景》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词句写的就是春社时节的景象。 春社祭土地神、祈膏雨(望五谷丰登)、吃社肉、喝社酒。 唐代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代梅尧臣《春社》:“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 就是对农家春社的美丽描写。

▲清代潘振镛《花神图》,画中共有13位头上簪着不同鲜花的女子。

c 、“花朝节”。 “花朝节”也叫“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在农历2月初2、 2月12或2月15、 2月25举行。花朝节在惊蛰和春分之间。花朝节是百花生日,有祭祀花神、种花、插花、赏花、扑蝶……等活动。

此外,春分时节 还有不少其它活动,如:“赏红”(挂红布、红纸条于树上,以求吉祥)、 种“戒火草”(一名景天,一种中草药),以防火灾。)、 种树酿酒、 放风筝、 “竖鸡子”即立鸡蛋、 送“春牛图”、 贴雀子嘴(防止鸟雀吃庄稼)、 逐疫气(打铁敲铜驱逐疫气)、 挑菜……等活动。

2、春分时节的农事

春分与农事关系密切,这可以从一些农谚中见出,如: “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播种正当时。” “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春分时节,是所谓“冷尾暖头”时节,农忙正式展开。 南方播种插秧,要蓄水整田,同时又要防洪水即“桃花汛”。

北方春分时节天气干燥,所谓“春分地皮干”是也,所以春分往往伴随春旱,“十年九春旱”、“春雨贵如油”,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所以春分时节农村春播和春灌一起展开。 春分时节,真乃是“一犁春事最关情。”(元好问诗句)

春分时节还有养蚕采茶,古人说春分时节是“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春分植树造林也开始,清代宋琬《春日田家》云:“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饭牛”即喂牛。)写的就是春分时节农村喂牛、种树之事。

三、“春分”诗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写“春分”的诗篇和诗句,下面介绍和赏析部分“春分”诗篇和诗句,供参考。

1、王勃(唐)《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轻,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他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象,大致是仲春的春分——清明时节的景象。看:东园杨柳轻袅,西堰落花缤纷。二月的物色连接着三月,风光超绝周边四邻。天色放曙,村落鸟飞;水温上升,游鱼嬉戏。诗人在仲春时节,游览郊外,心旷神怡。他在欣赏景色时,不知不觉转入一个初晴的山院,山院清幽宁静,无一丝嚣尘。这就有些禅意了,读之让人不由得想起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还会想起唐代诗人戴叔伦《宿无可上人房》中的诗句:“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

2、元稹(唐)《咏二十四节气诗 . 春分二月中》: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元稹笔下的春分,景象也十分优美。诗说:阴阳二气不要交相争斗了,春分节气已经在春雨之中来临了。在雨中看到天上金蛇般的闪电,云过又听到隆隆雷声。元稹在此化用的是初唐著名诗人、五言诗的奠基人王绩的名句:“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咏巫山》) 元稹诗的三、四联进一步拓展诗境:山色连天,靑碧葱绿;林花绽放,灿烂鲜明;梁间燕子,穿梭而飞……

3、徐铉(唐)《春分日》: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这首春分诗首联点明春分在仲春时节,而且是春色正中分。第2、3联写景很美:月照绿野,徘徊不定;云飘晴天,缥缈断续。地上燕飞个个,穿梭屋檐;花落纷纷,飘落地面。 而在尾联却转入了另一种景象,表露出一种伤感的凄婉色彩。思妇高楼凝望,歌声凄怨不忍听。这个思妇是什么样的思妇呢?大概是唐代大诗人、大词人温庭筠《望江楼》词中写的那样的思妇吧: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4、苏轼《癸丑春分后雪》: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苏轼的春分诗写了春分的一种特殊景象——雪。春分降雪是很稀少的现象,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倒春寒”的雪了。看:半开的桃李不胜春雪的威力,春雪落地,可能还能见到地上的梅花吧,而雪却化作“柳絮”漫天飞舞。苏轼用“柳絮”比喻雪,化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句子,谢道韫曾说漫天飘飞的雪花是“柳絮因风起。”(见刘义庆《世说新语》)

5、黎简(清)《村饮》: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籍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牛籍”,牛睡卧的地方。)

芳草萋萋,细雨人归,东风轻拂,牛眠枕花。春分寒食之间,正是出外游春赏春、村饮美酒时节。 忙什么忙?不要忙!莫负春光,喝酒! 此诗可与他的写春天的《寄药房》诗媲美,诗曰:“为语花村旧风土,春来花下醉无归。东风拂面寒醒酒,半日吹花香满衣。” 诗把春天写得情趣盎然。

文学中还有很多写春分时节景物的诗句,引录若干句供欣赏:

贺知章(唐)《咏柳》(二月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崔融(唐)《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刘长卿(唐)《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武元衡(唐)《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月惭红蜡泪,花笑白头人。

钱起(唐)《赋得巢燕送客》:

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

徐铉(唐)《春分日》: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王安石(宋)《南浦》: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形容水的颜色,“鹅黄”形容柳的颜色。)

高鼎(清)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李叔同(近代)《春游》: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这些诗句中的“春分”:阴阳均占,昼夜二分;春风吹拂,春雨淅沥;山清水碧;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蜂飞蝶舞;燕子纷飞,游鱼嬉戏;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十分美丽。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