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家鑫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做"女性艺术家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讲座

 名人百科网 2023-03-15 发布于北京

2023年03月06日,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为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应邀参加博大的胸怀《母爱》书画印艺术邀请展开幕式和致辞,并做“女性艺术家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讲座。

女性艺术家再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知名的女性艺术家,她们在创作中能自然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开拓了揭示女性感情世界的表现天地,这在中国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20世纪以来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阶段性发展,女性意识的高涨不仅在西方世界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衍变,在东方世界,尤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中国现代进程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艺术领域中,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家群体的成就与贡献,凝聚为多元文化时代下的女性艺术概貌,为中国女性艺术发展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古代

蔡文姬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她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后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以重金赎回,嫁给董祀。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她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

我生贴

《我生帖》,几乎每个字都是独立书写,草书的书体上有隶书的味道,书法风格自然飘逸,线条流畅,字体有女性书法的秀丽也有男子书法的遒劲。三国时期,书法正在经历隶书转变草书和楷书的时期,而蔡文姬的《我生帖》就是典型的隶书和草书融合体了,也是当时书法转变的一种表现。

卫夫人

卫夫人(272年~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善长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笔阵图


该著作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因其流传很广。《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笔阵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讲笔力。并进一步论定:“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法美学观念,与钟繇的一样,强调笔力与筋骨,为后世书论所广泛运用。

名姬帖


名姬帖,卫夫人小字楷书碑帖,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被后人誉为簪花小楷。左上有“永安宫宝”。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难度极大,却极为高雅。而书写草书则书法婉约、遒劲得法。武则天曾以飞白书写大臣的姓名来赐给他们,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作者武则天。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碑文创作于699年,表面记述的是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委婉透露出七旬老人“升中”之“志”,对仙人长生不死的艳羡。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共有34行,武则天亲书包括碑额在内的2129字,薛稷题写上下款33字,总字数2162字。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浙江德清茅山人,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其书法作品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


管道升行书《秋深帖》是管道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水竹图


该画为立轴,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修竹高低有致,一作浓写,一作淡绘,墨色变化丰富,竹叶下笔略带藏锋,撇出先重后轻,叶尖笔锋突出,较为尖利。奇石略以淡墨勾绘,以皴笔点苔加以渲染,有清新湿润之感。画面疏秀空灵,韵味悠长。

马守真

马湘兰(1548—1604),名守真,字湘兰,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聪颖机敏,能诗擅画,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

马守真以娴熟的笔墨勾画出清风吹拂下兰、竹摇曳的形貌。兰、竹是妓女画家们最热衷描绘的题材。其因:第一,兰、竹与松、梅被历代文人赞美为画中的“四君子”,通过表现有君子风范的兰、竹 可以标示出画家自身的高洁情怀;第二,兰的清幽、竹的虚静均能映衬出妓女们的某种特殊心态;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即绘画为文人雅士与青楼女子交流的一项文化内容,兰、竹形象简单,创作时所需的时间较短,纵情涂抹三二枝便可形完气足,以助一时之兴。

薛素素

薛素素(约1570前后-1630前后),字素卿,又字润卿,号雪素 ,小字润娘。明代歌妓 、女画家,秦淮名妓,她工小诗,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不笔迅捷,兼擅白描大士、花卉、草虫、各具意态,工刺绣。又驰马、走索、射弹尤为拿手好戏,被誉为“十能”才女。薛素素还是明代的女棋手。

吹箫仕女图


画中,一位衣带飘逸,清瘦优雅的仕女正坐在庭院中低头吹箫,湖石和三两枝细竹倚靠在山坡曲栏之后,下方的坡石之间绽放着茂盛的水仙,整幅画呈现出安静祥和的气氛。仕女的描绘工整细致,无论是发髻、面容,还是服饰,线条流畅,晕染素雅。用简练、浓淡干湿相宜的笔法绘出湖石和细竹,下笔肯定。前方的水仙则用劲健的线条进行双钩,给予水仙旺盛的生命力。湖石、细竹、水仙、曲栏等景色为吹箫仕女营造出典雅舒适的氛围。

邢慈静

邢慈静(1572或1573~?),明代万历年间人,号蒲团主人、兰雪斋主,山东临邑人,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胞妹。她自幼聪慧,悟性超群,工书法,善绘画,尤精白描观音,博学多才,深受世人的喜爱。邢慈静幼年受九嫂杨氏影响学习律诗,青年时代受长兄邢侗影响学习书法绘画,晚年临摹《澄清堂帖》,深得右军神韵。

邢慈静自幼曾受到家中长辈女性九嫂的启蒙教育,在28岁出嫁前更是受到胞兄邢侗的影响,书法与其兄极为相似。邢慈静的书法风格呈现出文人化的倾向,既体现在书写内容上,又体现在书法风格面貌上。仅以书写内容来看,邢慈静的书法存世作品多为诗词内容、行草书临帖作品。

文俶

花蝶图


文俶(1595—1634)明代著名女画家。字端容。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文从简女,文元善孙女,文徵明玄孙女,嫁同乡赵灵均(即赵均,赵宧光之子),与丈夫一同隐居。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长于写生,多画幽花异卉、小虫怪蝶,能曲肖物情,颇得生趣。作品笔墨细秀,风格娟丽,深得时人赏识。

花鸟图


作品画的是一枝分叉的海棠枝条有右上角斜伸入画面。有一只白头禽鸟停留在上面。简单的构图,让人感觉简单明了,作品中的花,树叶,枝条都是采用没骨法绘制而成,因而展现出柔润清秀之感。而对于鸟的绘制则表现的工整细致,色彩美丽,羽翼非常具有质感。画面的背景虽然没有描绘什么事物,但却能让人感觉优美含蓄,意味深长。欣赏文椒的这件国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氏一门细润文雅的画风。

黄道周 蔡玉卿

蔡玉卿(1612~1694),名润石,字玉卿,福建漳州龙溪鹤峰人,南明隆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夫人,著名书法家。蔡玉卿能诗善画,尤以书法著称。她的书法“受晋唐法帖规范,又融合金文、碑版格调”,“于苍劲中显露出特有的姿媚和灵秀浑逸的神韵”。笔力精遒,一丝不苟,结构宽展舒和,用笔参以隶意,字势稍带欹侧,因而显得险峻峭拔,稳健秀雅

山居漫咏卷


《山居漫咏卷》,绢本,小楷,纵23.7cm,横210cm,卷末有“蔡玉卿字润石”“润石”“玉卿印”等白文印,字卷笔力精遒,一丝不苟,字的结体宽展舒和,用笔参以隶意,字势稍带欹侧,因而显得险峻峭拔,稳健秀雅。

仇珠

天香染袖图


仇珠,明代女画家,原籍南直隶太仓,号杜陵内史,仇英之女,自幼聪颖内秀,随父寓居苏州,受环境熏陶,画风继承家父。在吴门女画家中,其画可与文俶媲美。擅画人物、山水、楼阁,长于人物故实和大士像功德画。通晓笔墨之道,作品细密精研,多用工笔重彩,笔意不凡。人物仕女,传神入化、细密艳逸,没有浮躁媚俗之气,衣纹线条刚健流畅,酷类其父。

白衣大士像


仇珠的这幅作品, 绘一慈眉善目观音,静心跌坐在出水芙蓉上,其服饰略加渲染,莲叶、苇草则白描勾勒,轻舒漫卷,衬托出观音高洁、庄重、超然于世外的心境。而荷花与白衣则烘托出观音一尘不染的圣洁。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名妓。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为歌妓,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月堤烟柳图


画中以两块大小不同的湖石为画面中心,以穿插其间的细竹填补画面空白。柳如是在画中展现了名妓画家作品中少有的刚正清气,顽石以含水的拖泥带水皴画成,在石上形成斑斑墨迹,用笔速扫,凸显出顽石老辣坚韧风格,浑然天成。墨竹用笔洒脱,浓淡适宜,竹叶分明,姿态各异,繁而不杂,画面布局舒朗,满载着清正之气。借助饱含着丰富情感的顽石清竹,柳如是展现了自己坚韧不屈的气节,超越名妓身份的笔墨技巧,以及脱离闺阁之气的文人士气。

书法对联


柳如是虽然出生在封建年代,但是她不但识得文墨,甚至就连众多的文人墨客都不如她。柳如是的书法是植根于“二王”书法的,即根源书法正统,深有晋唐书法之风采。其书法初学“二王”,后来又学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书法笔法和风格,在书法上她也是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大胆创新,其书法稳重大方,结体爽朗,运笔沉着略显迟滞。

董小宛

董小宛(1623-1651),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字号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南直隶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为歌妓。董小宛从小极具绘画天赋。并如大多数商贾千金一样,衣食无忧且识文断字,度过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成为了一位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德才兼备的姑娘。

玉肌冰清图


此幅水仙画由其夫冒襄亲笔题诗。工笔画花,山石写意。画中,一块贫瘠的山坡上杂草丛生,而纤尘不染、高雅不群的水仙花傲然独立,于风中摇曳生姿,灿然绽放。整体观之,秀美、摇曳、舒展、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只是水仙于画中虽极力生长,却根基不稳,给人以纤细柔弱的感。

陈书

陈书(1660-1736)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适海监钱纶光,善画花鸟、草虫,笔力老健,风神简古,其用笔类陈道复而遒逸过之。山水人物亦擅长,间绘观音、佛像等。清代女画家第一人。

岁朝丽景图


此轴为七十六岁所作,此图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画中盆景将数种花株移于瓷盆之中,并依高低比例与花色特性交错植栽,为插花与盆栽艺术之完美结合。石表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旁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马 荃

马荃(生卒年不详),字江香,江苏常熟人。清代女画家。马元驭之(1669—1722)女(一作马元驭孙女),逸妹。生活于康熙、乾隆年间。

在众多的绘画题材之中,草虫画是她的真实水平。我们常见的草虫画设色简单,画面淡雅,但是马荃的草虫画在色彩上丰富多变,但是却没有媚俗之气。在马荃的草虫画之中,草虫并不是作为配角出现,同样是把草虫作为主角,可见马荃的草虫画已经突破了前人的限制,以草虫为主,花草为辅,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恽冰

恽冰,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深得家传的一位女画家,生卒年不详。字清於,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亦署南兰女子。武进人。诸生恽钟隆次女,恽南田族玄孙女。善花果,芊绵蕴藉,用粉精纯,作已辄题小诗,名著吴中。乾隆初,江苏巡抚君继善以恽冰画进呈孝圣太后,乾隆帝题诗嘉奖。

蒲塘秋艳图


此幅画作恽冰以写实的艺术手法,将蒲塘秋日里的美丽风景,成功地刻画在了画卷之上。整幅画作巧妙地运用了没骨法,萍藻一类的景物都用色彩直接点就而成,主体荷花则是以粉红色的浅墨点染,随后又迅速地用清水将其晕染开来,格外凸显层次感,且色调过渡无比自然,整幅画面浑然天成,真实而富有韵律地表现出花瓣的淡雅之美。

缪嘉蕙

缪嘉蕙(1841—1918),女,字素筠,昆明人,适同邑陈氏。光绪中叶,慈禧太后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作擘窠大字,常书福寿等字以赐大臣等。思行一二代笔妇人,乃诏各省觅之。工翎毛、花卉,秀逸清雅,小楷亦楚楚合格。四川督抚乃驿送之京师。慈禧如试大喜,置诸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赏三品服色,月奉二百金,遂为福昌殿供奉。自是慈禧所赏大臣花卉扇轴等物,均嘉蕙手笔。供奉而外伤产力所作,都人士兼金争购。卒年七十七。人称缪姑太。

牡丹秀石


慈禧太后为拉拢一些亲近大臣,常恩赐一些书画作品,如花卉扇轴,得之者视为殊荣。大部分作品都系缪嘉惠代笔。缪嘉惠在宫中,慈禧对其钟爱有加,令其居储秀宫,除被封为御廷女官,年俸白银两千八百两,还免其跪拜大礼,后又升为三品女官,追加白银一万两,并赐红翎一顶。宫中,缪嘉惠日日勤奋,除教慈禧绘画外,主要是代慈禧作画,以花鸟画为主,也画山水、人物及扇面等。

近现代

中国女子书国会

1934年4月29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该会由一批情趣相投、各领风骚的女性书画家自发组建而成。李秋君、陆小曼、吴青霞和潘玉良等当时一批颇有才华的女性书画家曾是该会的活跃人士,何香凝女士曾担任该会名誉会长。其间,该会编辑出版《中国女子书画》特刊四期,会员发展至200余人,堪称中国美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女子美术团体。该会于1949年解体。于2015年11月在中国上海复会重建。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女权运动先驱 ,画坛杰出的美术家、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夫人。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

雄狮


此幅作品雄狮侧卧、头部昂起,气势雄浑。画家在创作时,将雄狮毛发归拢为几缕,以墨色浓淡梳理出厚薄,以柔韧的线条勾勒重要部分,其余块面作“撕毛”处理,雄狮的面部着重刻画,以沿着骨骼结构的笔触来表现面部的立体感,狮身和狮腿的处理则以渲染填墨为主。远观整幅作品,雄狮占据画面右下方,其余部分皆不着笔墨,给人以开阔的境界,实为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潘玉良

潘玉良 (1895—1977),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西画家中都出类拔萃。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表现。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

方君璧

方君璧(1898—1986),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自画像


《自画像》是方君璧在1937年创作的大尺幅油画,画中色彩不是鲜艳的,但人物的色调本多层次,画面极其简洁,她足以妨碍全体纯粹的那些结构上附属的枝节,多余的笔墨,一概摒除净尽,她所作表情极为明朗,知性、优雅的闺秀之气。《自画像》既具精确的技巧,富含深刻的观察,已令人惊叹,同时那一种细腻温愿的感觉,更可以说是君璧夫人的特点。

李秋君

李秋君(1899-1973),名祖云,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初随长兄习书作画,后师从女画家吴淑娟。因其兄与张大千为至交,遂与之相识,得张指点,画技大进。1927年后与张辰伯、江小鹣、潘玉良等在沪创办艺苑。1929年加入蜜蜂画社,后任中国画会理事。1933年曾在上海合创中国女子书画会任主任。1937年间随何香凝做抗日后援工作,1962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终生未婚,与丹青作伴。

梨花仕女

此幅画作画家以没骨法画梨花,一树梨花横斜而生,暗香浮动。人物则全然大风堂面目,精美的滚边、素雅的面料、高耸的发髻,略施白粉的美人倚于花下,营造出一种略带哀怨的效果。对李秋君的古典人物画,陈定山先生在《春甲旧闻》中曾作如此评述:“以写生法作古装美人,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

陆小曼

陆小曼(1903-1965),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26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江亭凭栏


这幅画作,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纤细柔和,逶迤婉约,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画中有几棵枯树和石头 竖立在岸边,枯树的树枝画得繁而不乱,显示出陆小曼扎实的绘画功底。岸边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在江上的凉亭,在亭里有一人在凭栏远眺,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凉亭虽然在画面中显得很渺小,但作者把凉亭里的木桩、人物的动作、凉亭的形态都刻画得清清楚楚,以小见大,让我们不得佩服作者绘画水平的高超。

陆小翠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龙女牧羊


此幅作品经营布置如舞台剧般。几株错节的老树前,龙女与书生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手握书信的龙女略带忧愁,又不失秀逸之气,立于羊群前的高地上,诉说着错嫁之事。书生柳毅两手作揖,侧耳倾听。背景则是大面积的留白,小写意笔法皴染的树石,恰当的场景不仅营造出空灵古雅的气氛,还凸显了人物的精神状态。

周炼霞

周炼霞(1908-2000),中国著名国画家,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4岁始学画,先后师从尹和白鹤郑凝德,17岁起学诗,师从朱古微,后又从蒋梅笙学词。周炼霞的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著有《嘤鸣诗集》、《学诗浅说》(与瞿蜕园合作)等。她的画风和诗风气息相通,若与她本人相比,则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

樱桃


这幅樱桃以厚重的胭脂略加曙红点染而成,在宣纸似干未干之时以浓墨画果梗,由于墨色的自然晕染使其与樱桃融为一体,画中的樱桃着色或浓或淡,观之有种玲珑剔透之意蕴溢于画外。几片绿叶点缀其间使画面充满了无限生机,富于生活气息。画面结构简洁大方,墨色淋漓,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鲜活之感。整幅画作看似简单,却表现出周炼霞善于观察生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崇高艺术境界。

吴青霞

吴青霞(1910-2008),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自幼秉承庭训,师以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其精髓。吴青霞先生一生探求书画艺术,对人物、山水、花卉以及翎毛、走兽都十分擅长,书法上又长于行楷,而绝大多数人对吴青霞的认识是因为她画的鲤鱼

此图吸收了宋代院体风格,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审美情趣。构图自上而下一红一黑两条鲤鱼,从肉眼看,黑鲤鱼在近处,显得比较大,红鲤鱼在远处,显得相对渺小一些,在画面的左下角作者还画了一些水草点缀,使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使鲤鱼更加富有生命力。

俞致贞

俞致贞(1915—1995)女,汉族,北京人。字一云,画室名百花书屋,著名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会名誉会长 ,擅长工笔花鸟、草虫、蔬果。

俞致贞的作品精细、富丽、工整,女性魅力十足,从线到面,从墨到色,画面的一处足以让人驻足认真品味,花的富态,鸟的灵动,正如艺术的本身表现惊艳,充满希望和灵气,这就像俞致贞本人一样,对人生充满阳光和向往。

近现代其他女书画家

䔥娴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81年,江苏省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之一。

萧娴的字,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重、拙、大、圆”。“重”就是指她写字的时候有万钧之力,虽然是一位弱女子,到老了书写的时候,虽然年龄大了,但用笔似乎可以力运千斤。“拙”是指她书法的形态,有一种拙趣。“大”是指终其一生,她写小字很少,也许会有,但我们很少看到,她写的基本上都是大字,也善于写大字。“圆”指什么呢?指她的用笔,用圆转之笔,篆籀笔法。如果说隶书还有一些方笔的话,她那里基本上用的是篆书笔法,中锋用笔,藏头护尾。

孙多慈(1913—1975),女,安徽寿县人,画家。端庄秀美,颇具艺术气质。出身于寿县的书香名门,父亲孙传瑗在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麾下担任过秘书。1933年,孙多慈与徐悲鸿产生感情。全面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与徐悲鸿的联系一度中断。在朋友的劝告下,孙多慈与时任浙南政府教育厅长许绍棣结识。后因父亲坚决反对她与所爱的老师徐悲鸿恋爱,又因徐悲鸿尚有家室之累,于是1940年孙多慈与许绍棣结婚。1949年,孙多慈随丈夫许绍棣前往台湾,日益精研绘画,成为知名画家。1975年在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孙多慈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视为衣钵传人,其与老师徐悲鸿一段师生恋情,使人们往往忽略了她在艺术上的真正价值,而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性艺术家,孙多慈在素描、油画及国画上均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大诗人宗白华讃其“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好像前生与造化有约,一经睹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惟观察精确,更能表现有味。”

厉国香

厉国香 (1914-2003),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以号行。1932年被送到县立女中读书,开始自习书画,先后师从张大千、赵叔孺、顾坤伯、李健、李肖白、 唐云、陈秋草等名家学习诗书画。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四川成都“大风堂”艺术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顾问,上海市东岸画院院士。

厉国香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很宽泛的感觉,而且在线条上,也非常有特色,虽然没有明显的粗细对比,但是线条粗细很是均匀,虽然这样,但是视觉感受依然很是强烈,有些点画,在她的处理之下,更加有水准,尤其小挑笔,斩钉截铁,没有一丝拖沓,尽显干净利落,而且我们还能够感受到颜体的神韵,可见,她在楷书的融合上,也是做到了兼容并蓄,同时,还能够看到柳楷的神韵,真是让人叹服,不仅如此,欧楷的严谨法度,也融入其中,表现出一种干脆利落劲。

厉国香山水画得其师张大千真传,画风秀逸明丽,婉约清俊。厉国香是个奇女子,她的作品经常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宾,有关部门还专门为她拍摄书画生活方面的电影,全世界播放,想来也是美名满天下。

潘素

潘素(1915-1992),女,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当代女画家。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潘素一生相伴张伯驹,尽享诗词书画之雅趣,或二人切磋,或数人雅集,或百人盛会,或千里壮游。潘素将这些临摹、写生、游历、见闻及胸中所积累的文化素养,统统化为一幅幅传世佳作,终成为誉满中外的著名画家。潘素的画习唐宋,所作金碧巨幅得李将军法,下者亦师夏珪、马远,秀气逼人。

陈佩秋

陈佩秋(1923-2020),女,河南南阳人,谢稚柳夫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上海书画院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也是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佩秋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把中国绘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这种传统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她在山水画上也是另有一功的。她最初学画就是从画山水开始,临摹清代四王,后又溯流而上,崇尚南宋。她的山水常用墨彩写意的笔调,写出淡雅简远的意境来。但她不拘山水的绳墨,移山水技法于花鸟画中,在花鸟画的背景上写远山淡树,使花鸟与山水浑然天成;用山水的斧劈、侧锋来写树的老干,形成了一股苍劲浑厚的气息。她这种在艺术上知难而进的精神,常常给她的艺术创造带来新的闪光。

草书王昌龄诗

此幅陈佩秋狂草书作品既不张狂,亦不刚硬,而且是悬肘凌空落笔,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牵左绕右,长波郁沸,微势缥缈之间,缤纷络绎,别有一种容与风流的婉约之致。映带则满纸烟云,如吴带画风,游丝袅空,使转则通篇漪澜,如曹衣凌波,锦乡成文。形态上虽然不是以画作书,理法上实已出于书家矩度之外而入于画史意匠之中。

周思聪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丈夫为画家卢沉。

周思聪通过一系列的水墨人物作品,创立了主要以湿笔重墨渲染中掺以画龙点睛线条勾勒的造型手段。她的绘画特点兼容了蒋兆和的湿润笔墨描绘和叶浅予的人物画中出神入化的线条勾勒的表现力,但是她的墨韵比蒋兆和的层次更丰富,变化更多样,而线条的表现力远离了叶浅予先生的华丽流畅,将钝涩的笔痕作为审美的关注重心——线条中既有李可染笔下的顿挫如籀之石鼓,又有倪瓒的线条中欲离欲合的疏淡。

周慧珺

周慧珺(1939-2021),浙江镇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和上海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得上海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枫桥夜泊


此幅周慧珺作品用笔明快,气势开张,点画刚健,书风豪放,字里字外透出一股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气,正是这股倔强气,表现了她的个性,展示了她的心态,同时也成就了她的书艺。结构体圆用方、寓方于圆,行笔多取逆势,杀锋入纸,极具八面出锋之变,通篇风骨挺健,慨然有丈夫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